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1 09:40:00| 人氣8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Same time next yea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1210

  早該知道在台灣的感覺應該在台灣寫下,但是因為有著太多的因為,沒來得及把台灣留在台灣,在日本大阪機場候機的兩個小時之內,淚如雨下,坐在對面的美國夫妻,小聲地相互詢問著彼此,「她還好嗎?」坐在身邊的嘉義阿嬤,拿著美國護照不時偷偷回過頭來看看我,但是卻不好意思開口問問我是不是還撐得下去,淚眼婆娑的我,來不及去擦掉源源不絕的眼淚,我不知道那淚水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好像忘記關掉的水龍頭,一顆接著一顆,成串地,就這樣掉了下來,來不及,好幾張的衛生紙也來不及把這樣的淚水拭乾……還要多久?還要這樣撐多久?不會有答案的,我知道,這樣的問題是不會有答案的。可能得這樣撐一輩子,漸漸地,一些小時候唸到的唱到的鄉愁,有了意義,那是心底永遠無法割捨的部分,不管人去到了哪裡,家鄉的故事,家鄉的人事物,是在血液中流動的永遠的思念……

  或許我該像劉若英在Love and the City裡的歌(別啦,不要不耐煩,我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這張專輯的呢,好多店都缺貨了說,而且,好貴喔!啊,不要問我為什麼不上網抓,除了版權之外,沒有文案,沒有介紹的歌,感覺上就是不像劉若英了),「明年此時」裡頭所描述的,「想你的時候我就閉上眼睛,誰能說你不在身邊?」

先回答一下朋友南小講在留言版留下的感想,她說,

ANDIE

這是我第一次留言ㄟ,不過卻是對你的文章有疑惑的留言。

看你寫的內容,對生長在南台灣的我來說,並沒有這麼切身的感受,至少我的生活環境─屏東,也常常“出沒”各種膚色的外國人,不管是在書店、百貨公司、車站、 菜市場、家樂福……他們因為教英文,因為教會或是異國婚姻或是旅行而來到這裡,也跟我們一樣在生活。但是好像沒有發生過像你敘述的,當地的居民把他們當異類看待。我的意思是,當然我們很容易發現不同人種的特殊,即使我們在國外,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注目。但是我並不覺得南部的居民會產生這麼大的“震撼”。說實在的,當我一開始看著你寫的反應,我心中想的都著重在你們的行為上,或是你對他人的反應上是不是看得太嚴重了。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孩子是很直接的,對所有未知的人事物的好奇,和反應。就像看到教室裡突然跑進一隻小狗,我想全班都會變成孟克“吶喊”那幅畫中的主角的。

我想起在國外求學的日子,外國人對於陌生的亞洲人,有時候是以無禮對待,坐火車要我們讓位,去餐廳吃飯忽略我們的服務,或是故意忽視我們的權益……常常看著平時大呼小叫台灣尊嚴的朋友,一個個沉默等待,或者低聲抱怨,我則是氣得不得不起身詢問或是抗議。但是,如果他遇到了一位友善的外國人,好像那份友善就是一個天大的恩賜,他必須用最甜美的笑容和行動來回應。

我在氣外國人嗎?我其實不是很在意外國人這麼對待我,我覺得失望的是,我的朋友們,在家可以趾高氣昂地高談闊論台灣尊嚴,種族平等。但是心理面,卻是第一個歧視自己的人。

我不是很了解你所謂的不國際化是不是以這些小事情的感想?我們當然需要國際化,但是目前的國際化實際上是歐美化,東洋化,就像我們很少去關心南美文化,印度文學,中東民謠一樣……(岔題了:P )

我想說的是。我們當然要珍惜友誼,尊重他人,適時表達善意。但是,這不應該只規範自己的示好,而是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

陌生的文化與環境總是充滿許多衝突,然而適應的問題通常在於自己,而不是環境啊!


  針對小講的疑問,其實,我想了好久,在去看牙醫的滂沱大雨中(兩年半沒遇到颱風,這次卻回家躬逢其盛,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冬颱,就在往返牙醫診所的過程中度過),我不斷地思考,是我的行為嗎?我的行為怎麼了嗎?帶著一個美國朋友回家認識台灣的行為會讓大家這樣好奇嗎?跟普通朋友出去會讓大家這樣好奇的嗎?應該不是我的行為呀!我感受到的確確實實地是不舒服的注視的呢!了解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其實是個相當低調而且不容易因為被注視而有不舒服感受的人,但是那樣的緊迫釘人,讓我很難不用微笑去詢問到底他們想要知道些什麼。

  在美國,很少受到什麼樣的歧視,或許因為居住地區的不一樣,剛到這塊土地的時候,走在校園中,我看到的是一張張的友善的臉,主動地打招呼,主動地跟我問好,撫慰了身在異鄉的我的些許不適應,所以,期待當我們的同胞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的時候,也能夠給個善意的微笑,儘管我知道,台灣人是比較害羞的,是比較不擅長打招呼的,但是,微笑,只是牽動一下嘴角,並沒有太困難的呀!因為知道在國外適應的困難,所以期待自己人可以將心比心地把這樣的不適應降到最低。當我們能從自己開始,來改變這個環境讓以減少衝突,讓外人可以更快融入能更適應,更去發現這個環境的美好的時候,小小的一個動作,不是就可以減少許多其實是無謂的誤解嗎?國際化,對我來說,並不是歐美化,國際化對我來說,是對外來族群的友善與包容。

  阿娟督導也身歷其境地經歷到了那樣的注視,當我把小講的反應再跟她討論之後,她說,其實對她而言,那叫做文化的差異。或許,盯著我們看的人,他們的父母師長或是接觸過的所有的人,都沒有告訴他們那樣是不禮貌的(因為他們的父母師長也不一定意識到這是不禮貌的),他們從來沒有認知到盯著人這樣看會讓人不舒服,是不太恰當的行為,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用著他們的自然反應盯著他們覺得好奇的事物,就像是我們的長輩們總是會以自身的經驗告訴晚輩什麼才是好的一樣,他們並不一定會考慮到晚輩的感受,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被教育的……而人,其實,需要被教育,被教育如何地去尊重不同的文化。外國人,來到台灣,如果有長輩善意地叮嚀他們該如何注意身體保健,就該被提醒去尊重這個我們特有的文化,不管要不要採納,都要維持基本的禮貌,靜靜傾聽,而不是翻臉問說,「這關你什麼事?」同樣的,我們也得教育我們的民眾,儘管自己好奇,想要知道這些外國人的鼻子為什麼那麼尖,頭髮為什麼那麼細,但是也不好就這樣盯著人家看,因為這是不禮貌的!就算是真的很好奇,很想仔細研究一下,還是不要忘記,當被發現之後,得給人家一個大大的微笑補償一下……這是文化的衝擊,但也是可以相互教育的部分。所以,她說,在她的廣播節目中(突然覺得自己的週報開始有了發聲的力量),她提醒了高雄地區的民眾,看到了外國人,記得給人家一個善意的微笑……

  其實,對於所謂的對台灣人的尊嚴的問題,表達自己的尊嚴的方法,或許不只一種,大聲抗議或許可以在當下表達出自己的聲音,讓其他人知道我們的不滿;但默默地承受,不一定就沒有他的力量存在,忍氣吞聲,不一定就是軟弱的表現,在適當的時機找到適當的方法說出我們遇到的差別待遇或許也有機會得到更全面的回應。邀請朋友回台灣看看,其實,不僅讓她看到了美國以外的人的生活方式(從完全不敢吃台灣的生鮮蔬果到要求我帶她去夜市吃香雞排),也讓她感受到了我們在異國生活的艱辛,我相信,她,因為這樣的經歷,未來對其他的國際學生,能有更多一點的包容與接納,因為,她自己也受過了這樣的差別待遇。而我也深信,當人與人的交流更頻繁,當國際化(相互理解體諒文化差異)的程度愈高的時候,我們,不必去大聲抗議,就自然而然有人出面教育著他們自己的民眾,告訴他們自己的民眾那樣的舉措是多麼地無禮傲慢與膚淺。

  今年回家,只有短短的三個星期(其中兩個星期還被瑪麗阿嬤幾乎完全佔用),被媽媽抱怨只給她一天的時間(這樣沒約到見面喝到咖啡吃到飯的朋友們是不是可以稍稍平衡一下?),但是因為陪著瑪麗阿嬤走訪著台灣,讓我重新再認識了這個我生長的地方,看著三地門原住民玻光流轉的彩繪琉璃;聽著淡水老街弟弟低沉嗚嚥地吹著陶笛;故宮的印度籍英語解說員充滿熱情地介紹中華文物;老家的姑婆緬懷著細數近百年的家族興衰,台灣,拿掉政治的紛紛擾擾,依舊,是我朝思暮想的土地……那天,台汽的司機大哥問著自休士頓回國探親的高科技公司負責人說:「你在照相嗎?國外不是比台灣漂亮得多,你為什麼還要這樣不停地照?」那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的學者,眼睛凝視著遠方,「不一樣,不一樣的,台灣很秀,很秀氣,很美,那是在美國怎樣都看不到的景緻……」坐在他後面的我,昏昏沉沉地,心裡只是不斷地重複那樣的一段話,「不一樣的,因為,在台灣,有你深愛牽掛的人,那是對美國怎樣都不會有的魂牽夢縈……」



圖片說明:淡水星巴克咖啡前的觀音落日倒影,拿相機的Andie的好友兼當日的地陪,後面高一點的是瑪麗阿嬤,仰起頭來導覽的是Andie。

台長: andie
人氣(8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You have pretty eyes
此分類上一篇:至少請給個微笑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