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3 15:57:48| 人氣1,1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腓立比書-歷史背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A.腓立比城
  腓立比城原名「泉城」,因城內甚多水泉之故。馬其頓王腓力在356B.C.把它佔領,重建後以己名為城名。羅馬於168B.C.把它歸入馬其頓省之版圖,以帖撒羅尼迦城為都府。腓立比處於歐亞要衝,兼附近有金礦,每年產金一千他連得,故為馬其頓省「首要」城市(16:12中譯「頭一」)。在48B.C.時,羅馬內戰之殊死戰乃處在腓立比。奧古士督勝後建立羅馬帝國,提高腓立比城的地位,駐重軍於此地(16:12),賜城特別權利,稱「自由城」,凡是公民的均不能受鞭打及逮捕的權利(參徒16:22-2437-38記腓立比官長因鞭打及監禁保羅、西拉後的害怕)。所有公民均登記於羅馬城之公民冊內,故又譽為「小羅馬城」。
  按宗教言,因腓立比為一軍防鎮,猶太人或其他商人鮮來此區。人口是羅馬及希臘參雜,宗教活動不及其他各城(如雅典、以弗所、哥林多等)的複雜。
B.腓立比教會
  1.起源
  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到達特羅亞,在那裡蒙「馬其頓的呼召」,便啟程到達腓立比。經過幾天的考察,在安息日時到城外的河邊,對一些在舉行禱告聚會的猶太婦女們講道。當日教會的雛形便開始,第一個信主者竟為一賣紫色布的激進猶太教婦人呂底亞全家(詳參徒16:8-15),腓立比教會以她的家庭聚會為始(16:15b)。後來信主的人數日多(16:32-34;腓4:2),當保羅與西拉向腓立比差役表露自己的羅馬公民籍後,他們定要官長前來道歉才肯離去,他們此舉不是「吐氣揚眉式」的為己爭取正義,而是為著腓立比初生教會將來的前途著想。這樣,腓立比官方才會知道腓立比教會是羅馬公民支持的,而非一些煽動政府之活動,如此教會的前途便較為安全了。
  從「我們部份」(We-section)在腓立比中止可作合理之測度,路加留在該處牧養新建立之教會,他本身乃外邦人,故為最適合此工作的。
  2.成員
  從腓立比城缺會堂之事,可見在該地居住之猶太人不會很多,雖然他們無正式會堂舉行宗教事宜,但他們像虔誠的猶太人般,仍有固定禱告的地點(16:13)。腓立比教會之創立,全因一名「進猶太教」(16:14)之外邦婦女歸主而起的。從腓立比書及腓立比城片斷的報告可見,腓立比教會主要成員為外邦信徒,教會的三個創會單位(charter-members)為:(1)仿猶太教(half-proselyte)之呂底亞;(2)被巫鬼所附之少女;(3)羅馬獄卒。他們可代表猶太、希臘、羅馬三國籍,也可代表整個基督教的成員。此外猶太信徒人數雖不會很多,但他們在教會內也製造微少的「守割禮危機」(3:2-318-19)
  3.保羅與腓立比教會
  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關係比其他教會更為密切,在他信上所流露的熱情,表明他們是他的心上人。自保羅離開他們,到達帖撒羅尼迦工作後(16:4017:1),他們「一次兩次」把經濟的支持送到他工作地帖撒羅尼迦去(4:10)。當他在哥林多工作時,他們又再次送他捐款(4:15;徒18:5;林後11:9)。保羅不接受哥林多教會的支持(林後11:9),而肯領受腓立比的,可見他對他們特別親密。
  在保羅第三次旅行佈道時,他再次(第二次)回到離別近五年的腓立比教會去,那時他的心情因哥林多教會之問題極感苦惱(林後2:12-137:5-6)。他寫「林後書」時,正是在與腓立比教會「重溫舊夢」的時候。再年春天,他三度訪謁腓立比,與他們共慶逾越節(20:6)
  此外,從西拉(18:5)及其他人(19:22)的工作中,保羅保持與腓立比教會非常密切的關係,當他在羅馬之囚牢時,他們與保羅的關係也是常新的(4:18)。他離開羅馬監獄後,曾四度造訪他們(提前1:3),他們彼此友情之深厚可見一斑,使人羡慕。
C.腓立比書著成動機
  腓立比書著成之動機有二:(1)為與他們間那份珍貴的友誼,向他們表達內心的感激;(2)報告他在羅馬監牢的近況。
  腓立比教會聽到保羅被囚在羅馬,他們極為惦念,差發以巴弗提帶著禮物前往慰問。自抵羅馬後,以巴弗提竟然病倒,幾乎要死,現今痊癒復原,保羅便打發他回去,趁此良機向他們述說對這珍貴難能友誼的感謝。在此同時報告本身之境況(1:12-262:17-30),藉此勸勉他們凡事以主居首位。

台長: MoMo
人氣(1,1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讀經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腓立比書-靈修分享
此分類上一篇:聖經人物-以巴弗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