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21 08:04:49| 人氣1,19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



教出好情緒

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

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

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面對孩子的情緒,

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

1. 以暴制暴:

「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

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2. 當孩子情緒的奴隸:

「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

「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

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

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 男孩別哭:

「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

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

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4.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

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

會輕而易舉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 流於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

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

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6. 迴力球效應:

「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

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

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也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 阻斷話語:

「怎麼垂頭喪氣的?振作一點!」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

不但阻斷了親子溝通,也讓孩子相信情緒是不受歡迎的,

進而築起一道心牆,變成一個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顯得麻木的人。

8. 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

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

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

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

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台長: 空氣班

花媽
老師, 文章的右半邊被截掉咧~~~~
2012-05-28 17:20:30
宇宸媽媽
這篇文章的內容,都是我們常會誤導寶貝的行為,很可惜這只有說出不好的部份,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遇到寶貝的哭鬧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與兄弟姐妹起衝突時,要如何處理才是最適當的呢?!
2013-04-05 01:28:19
空氣班
遇到寶貝哭鬧可以先了解原因
大部分的寶貝上學哭鬧不外乎
1.沒睡飽
2.在學校受挫(交友/學習狀況跟不上.....)
3.身體狀況不佳
4.情緒會跟隨氣候影響而變化
5.家庭內有突發狀況發生
再依據幼兒的發生狀況解決問題
1.通常沒睡飽會請寶貝來園時先小睡一下.但還是要請家長協助調整作息
2.下學期除了基本能力的加強外.我們又增加許多的學習.寶貝若有受挫需要加強練習的部份.老師都會特別寫聯絡簿請您在家陪同他加強
3.生病就醫和休息及其他的部份還是要是幼兒的狀況給予彈性處理

至於和兄弟姊妹的糾紛......
因為姐姐和哥哥都是陽光幼兒園畢業的學生.老師大概都瞭解其個性.通常會建議您要有一定的處理原則.就事論事.(但偶而還是需要視狀況給予彈性)
2013-04-22 15:53: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