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2 09:15:18| 人氣46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other-扭轉生命的奇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師,我覺得......我是一個壞小孩。」

阿德用非常認真的表情看著我,說出了對自我的評價。

「你為什麼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小孩』?」我問。

    阿德歪著頭,沉思了一下,說:「因為我的老師、主任、同學、其他同學的爸媽......都說我是壞小孩。所以我想,我真的是個壞小孩吧?」

    聽到孩子的回答,當下,我的心很痛;原來,他是這樣觀看自己。 

    對這群孩子而言,自我的認同,來自於週圍師長及親友的觀感與標籤;漸漸地,他們也接受了別人對他們的既定看法--認為自身就是與「負面」、「失敗」、「不好的」劃上等號。

    因為一場因緣際會,在生命的轉彎處,我加入了學校社工團隊,成為了這群高關懷學生的「褓母」。這個褓母,實在是不太好當,在孩子們不來學校上課時,我要到家中或社區裏找他,與他「搏感情」;或是透過他的好朋友,傳話給他,或是幫忙找人。或是絞盡腦汁,規畫一系列多元體驗課程,帶著孩子們上山下海,到基金會當志工,體驗不一樣的生命經驗;或是透過溯溪、登山等戶外課程,讓孩子學習互助合作,找到自己的優點、興趣以及生命的目標。

   漸漸地,孩子們也習慣叫我「大姐」,遇到挫折、沮喪的時候,就會主動跑來輔導室尋求溫暖。因為,他們是一群長期缺乏關愛、缺乏自我肯定及正向成功經驗的孩子們。

   記得,第一次帶這群孩子上團體課時,那天的主題是「自我面具」。我們發給孩子們一人一個面具,請他們在面具上畫出對自我的觀感。孩子們先是直楞楞地呆坐在那兒,望著色彩繽紛的顏料,不知如何取捨;在不斷地引導下,才開始動筆。

    讓人訝異的是,孩子們幾乎都用同一種顏色-「黑色」,做為他們的代表色。

   

    非黑.即白;一種潛意識的投射。

   

    讓我不禁想到,主流價值觀對青少年自我認同的深刻影響。在主流對青少年的詮釋當中,從過去到現在,那個「負面」形象仍未被去除;反而是更深的烙印與負向連結。漸漸地,這些孩子們也接受了週遭大人的評價,認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爛蘋果」;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希望。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可能。 

    但,我看到的,是孩子的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極待被開發與肯定的正向聯結。

   如同在「非行少年」紀錄片中,盧蘇偉提到:「孩子們需要的是『愛』與『成功經驗』。我們雖然能給孩子愛,但永遠無法取代父母的愛,但是我們卻可以幫他們製造『成功經驗』。」

    這一段話,道出了這些年來從事助人歷程中,自己的信念。

    也許,我們無法提供一個家給這樣的孩子;但,我們卻可以盡己所能,給予尊重、愛與關懷。我們沒有多大的能耐能改變這些孩子目前的狀態;我們只能陪他們一段,在他們未來長大時,回想這段成長歷程,還記得,曾經有人可以如此真誠地愛他們。有一天,當他有能力時,會懂得對別人伸出援手。

     這樣的信念,一直延續到現在。

    雖然,這個過程,如同愚公移山般地困難。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與「不願放棄」;協助孩子發掘到自己的長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我不知道;但,就是要去協助生命看到希望,種下一顆善與希望的種子。也許,必須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他才能體會到一些些。

   「每一個生命,都有向上與向善的本能。」我一直深信著,所以才會站在現在這個位置。雖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多少,但,我仍深信其中必有上天的美意。這群孩子,需要更多人的祝福與鼓勵;一份善念,足以改變一個生命。

    讓我們一起,成為這群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如果 你願意

 

 

「老師,我已經混了八年了,還......來得及嗎?」皮皮問。

 「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已,願意改變;老師相信,一年的時間絕對來得及!」我說。

皮皮帶著又驚又喜的滿足表情,踏著輕盈愉快的步伐,離開了輔導室。

 

~~~~~~~~~~~~~~~~~~~~~~~~~~~~~~~~~~~~~~~~~~~~~

@這一篇文章,是為了學校社工成果展而改寫;

 謹以此文,送給那群可愛的孩子們~

 謝謝你們,讓我學會讓心更寬~

@圖:網摘

 

台長: Cheryl
人氣(46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都巿叢林 |
此分類下一篇:助人歷程省思.界限
此分類上一篇:助人歷程省思.等待

(悄悄話)
2010-10-15 09:53: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