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4 14:50:09| 人氣6,28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洲】Two Hands:澳洲酒的新方向(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聊完Kilikanoon之後,來聊聊Two Hands。

用一種比較庸俗的方式來介紹Two Hands當作開場白,Two Hands的次頂期產品線中的Bella’s Garden,連續3年獲得Wine Spectator評鑑為年度百大(Top 100)的葡萄酒,分別是2005的No.40、2006的No.10(澳洲酒當年最高名次)和2007的No.5(澳洲酒當年最高名次),名次一直在往前跑,這種成績如果是舊世界的酒,例如同質性很高的南隆河地區,酒價可能已經飆翻天。而Two Hands旗艦酒款Two Hands Ares Barossa Valley 2005,在2007年10月15日出刊的Wine Spectator被選為25款標竿酒款(The Australian Benchmark)之一(註一),同時列名的澳洲頂級Shiraz中,比較為大家所知的且曾經引進台灣的,還有Barossa Valley Estate、Jim Barry、Rolf Binder、Wolf Blass、Clarendon Hills、Henschke、Kaesler、Penfolds、Rosemount、Torbreck等幾家的旗艦酒。

撇開這些豐功偉業,把Two Hands的一些基本資料拿來看,其實真的蠻難相信他能在短短不到10年間建立起這些名聲,這家酒公司(不是酒莊呦!)成立於1999年,2001年開始推出產品,基本上他們不直接擁有任何葡萄園,所有葡萄都是和各地的葡萄農簽約買入,因此他們可以算是一個葡萄酒商(Negociant),而且在釀製葡萄酒時所使用的新桶比例很低。以上這段描述,通常讓人想起的會是那種大規模生產一般消費性低價酒款的酒業。

不過,很令人訝異的,採取這種奇異策略的Two Hands,在短短五年內已經建立一個幾乎是專屬的名稱,2004年「Robert M. Parker pronouncing Two Hands as ”the finest negociant operation south of the equator”」,「南半球最佳的葡萄酒商」,這個稱呼真的蠻嚇人的,坦白說,我根本沒有想過新世界也會有以純Negociant型態存在而且生產中高價格產品線的酒公司,雖然大型酒業當然常常同時擁有大量葡萄園也同時簽約買入葡萄,但和Two Hands這種一開始就以不擁有葡萄園的方式生產極為不同,所以也有人認為Two Hands應該稱作「虛擬酒廠」。

Two Hands有的的地方不只在於經營策略的不同,兩位創始人(就是所謂的「一隻手」和「另一隻手」)Michael Twelftree和Richard Mintz都有感澳洲酒過於雄壯威武或是僅僅呈現某種風味的發展,而有志於生產出不同於以往澳洲酒風格的酒款,甚至想創造出最好的澳洲酒。

由於Two Hands採取Negociant型態,因此會比較容易發展出數個不同澳洲產區的產品,包括台灣常見的Barossa Valley、McLaren Vale、Clare Valley與台灣較少見的Padthaway、Langhorne Creek、Heathcote,因此旗下三個產品線The Flagships、The Garden Series和The Picture Series,光是純Shiraz就共有10種,而Barossa Valley的就有5種,用意在於展現Shiraz的多種風貌與產區特色;近期又跨海到Napa發展,還弄了一款跨國暨跨洲的膜拜酒Two Worlds Barossa Valley Shiraz/Napa Valley Cabernet,的確是一個有極具企圖心的酒公司,說不定不久之後,連Burgundy都會出現Two Hands的蹤跡。

接下來,來聊聊我的品飲感想,這次品飲的酒款共有七款,大多是最新年份:
2006 Two Hands Gnarly Dudes Barossa Valley Shiraz
2006 Two Hands Bad Impersonator Barossa Valley Shiraz
2005 Two Hands The Bull & The Bear Barossa Valley Shiraz Cabernet
2006 Two Hands Max’s Garden Heathcote Shiraz
2006 Two Hands Harry & Edward’s Garden Langhorne Creek Shiraz
2006 Two Hands Lily’s Garden McLaren Vale Shiraz
2006 Two Hands Bella’s Garden Barossa Valley Shiraz
這一場Two Hands的饗宴是從入門款的2006 Two Hands Gnarly Dudes Barossa Valley Shiraz,這隻應該可以算是Two Hands最低等級的Shiraz,但是千萬別把他當作一般新世界酒廠的最低等級酒,拿前一個年份2005來說,Steven Tanzer和Wine Spectator都給了91的高分,而在我喝過之後,我認為這隻酒對Two Hands蠻重要的,因為這隻酒可能是很多人會喝的第一隻Two Hands,所以用這隻酒的表現會影響到品酒者對於Two Hands的印象。

Two Hands並不迷信使用新桶和法國桶,在旗艦級酒款的三隻酒中,除了Two Hands Ares Barossa Valley Shiraz和Two Hands Aphrodite Barossa Valley Cabernet Sauvignon使用全新法國橡木桶外,另一隻旗艦級酒款Two Hands Aerope Barossa Valley Grenache全部使用「四歲大」的法國與美國的舊酒桶;而其他等級的酒款都以大約20%上下的新桶使用比例進行陳年,因此對於Two Hands來說,找到合適木桶陳年與調配比例,比起一昧地使用新桶與法國桶重要太多。

2006 Two Hands Gnarly Dudes Barossa Valley Shiraz,這隻酒正體現這種運用木桶的觀點,混合25%全新的法國和美國橡木桶及80%的2、3、4次使用的法國橡木桶中熟成16個月。我覺得這是很誠實也很驚人的描述,一方面是前面說過的低比例的新桶,另一方面,一般酒廠大概不會寫出舊桶的使用次數,頂多說使用舊桶,Two Hands很清楚地告訴你運用舊桶的大致狀況。

喝起來如何呢?基本上顛覆了我對於Barossa Valley的印象,誠如台灣的澳洲酒權威Alex大哥所言「Two Hands的Shiraz強調細節的刻劃,有著豐富且明確的香氣,酒體結構也很完整,口感十分平衡」(註二)。這隻Barossa Valley Shiraz採取中等酒體,很清新精緻的紅色果香,很節制地從果香開始,酒體單寧延伸出咖啡及巧克力的暗示,結構穩定完整,尾韻沈靜。Wine Spectator的澳洲酒專家Harvey Steiman已經給予90分評價:「Broad and spicy, generous with its cherry, blueberry and savoury beet flavours, finishing with a mild grip of tannin as the smoky-accented flavours persist impressively. Best from 2009 through 2014. - H.S.」,這隻酒雖然比起後面的六支,喝得出實力的差距,但作為一隻Two Hands的敲門磚,已經讓人頗為驚訝,風格訴求明確,比起其他優質酒莊的入門產品更為雅緻。
在Two Hands的The Picture Series中,也有大約兩個檔次,2006 Two Hands Bad Impersonator Barossa Valley Shiraz就是屬於價格和品質較高檔次的品項,甚至和部份The Garden Series的品項實力介於伯仲之間。

這隻酒較前一隻的豐富度高,香氣的部份尤為特出,花香與很淡雅的桶香在整個品嚐的三個小時都能很有水準地持續綻放。黑色莓果、甘草與花香讓人印象深刻,酒體依然維持中等架構,但更為厚實有質地。這隻酒是以混合26%全新的法國和美國橡木桶及80%第2、3、4次使用的法國橡木桶中熟成14個月,不知道是否因使用這種比例,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果實的實力,並且對於充滿花香的感口陶醉,和印象中的Barossa Valley Shiraz也有著明顯的差距。
2005 Two Hands The Bull & The Bear Barossa Valley Shiraz Cabernet是這一系列品飲中為一不是純Shiraz的酒款,也是屬於The Picture Series較高檔次的品項。我很喜歡這隻酒的名字,我想應該很多有在股市裡投資或投機的朋友也應該對這個名字很有感覺。Shiraz 55%與Cabernet Sauvignon 45%,Shiraz是牛,Cabernet Sauvignon是熊。為了搭配堅實有力的Cabernet Sauvignon,難得用到了30%全新的法國桶及70%第2、3次使用的法國橡木桶中熟成16個月。

這是一隻風格嚴謹的酒,口感鋪成的確有著「牛熊對峙」的感覺,用Shiraz鋪成出的口感架構猶在良好的單寧維持下,有如緩緩上漲的股市多頭,但似乎Shiraz風味要發展到高峰時,Cabernet Sauvignon特有的黑醋栗香氣就如熊掌一般的突然出現,尾韻頗長,讓人回想凝思。

註一:http://www.allpass.tw/?p=271
註二:http://www.allpass.tw/?p=208

參考資料:http://www.twohandswines.com/

台長: 史蒂芬
人氣(6,28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Dennis
嗨紛哥~我有另一方面的看法--貼一下我blog前天說的文...
&quotToday 去1st Choice 問一下訂購的東西順便閒逛一下--澳洲最常見的四種紅酒 Cabernet Sauvignon / Shiraz / Merlot / Pinot Noir
不過我發現~!! 在other reds的地方,, 這一陣子 好像很多酒莊越來越愛嘗試 用一些 Grenache, Mourvedre, Tempranillo, Sangiovese, Petit verdot, Nibiollo 拿來做獨立酒種
而red blends區域如 GSM, MGS, TGV等等的混搭 好像越來越小了~~味覺越來越複雜, 新世界如舊世界的界線卻是越來越清楚~~
有空來我blog 看看喔~
http://denniskao88.spaces.live.com/
2008-04-04 23:41:22
Andree
Dear 芬哥
請問哪裡可以買到 RUPERTt & ROTHSCHILD 這支酒? Thanks!
2008-04-09 15:01:1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