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9 17:38:15| 人氣3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女人與女人——維吉妮亞‧吳爾芙觀點的重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木馬文化出版的《第十三個故事》近三個月穩坐書店銷售排行榜前五名,書中角色吶喊:「告訴我真相!告訴我真相!」,書中敘述者所拜訪、為之做自傳的名作家,我懷疑就是鼎鼎大名的英國女作家維吉妮亞‧吳爾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 1882-1941),這一聯想在博客來網站的書評已有人提及。


維吉妮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可說是她深具性別意識的代表作,是集結演講內容的大成,除了論及小說(類似佛斯特《小說的面面觀》,但主要談的是女性),她提出女人都應該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在那個房間之內,女人可以完全自由,創作,或者閱讀,當然,前提是必須有一份安定的收入、一個安穩的生活。由於此書內容主要收集她的演講內容,因此相較於她其他作品,更容易看出女性意識,以及她為了性別平等所發出的聲音。知名作品為《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航向燈塔:廿世紀小說藝術的交響樂》,自傳味濃厚。


「天生萬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製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雨果」這句話我從《航》(志文出版,頁1)讀到,並且久久不能自已。


《戴洛維夫人》描寫一九二三年六月中旬的某一天,珂樂麗莎(即戴洛維夫人)的心中意識起伏(或者該說潛意識),和詹姆斯‧喬伊斯、T‧S‧艾略特並列,同為代表英國一九二0年代現代主義的作家,主要以傳統的寫實主義手法,描寫年輕女人的成長和體悟。(註解1)


首先,敘述者珂樂麗莎‧戴洛維,就是以「戴洛維夫人」的稱謂出場的:「戴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接著第二段才將她的整個全名勾出,為何結婚後,就必須冠夫姓?Virginia似乎是在提醒讀者反思這個問題。當戴洛維夫人遇到自己的舊情人比德,意識行進中,暫從已婚身份拋開,思考男人,最後得出結論:「自己當初沒嫁給他是對的。」有選擇權的女性,是否真正代表著婚姻自主?或者,女人仍在社會輿論、異性戀霸權下被迫屈服,找一個「伴」度過餘生?


頁28提到「她最仰慕的女性裴柏夫人」以及文本內多次暗示珂樂麗莎其實無可救藥地愛戀著「女人」,比德、理查‧戴洛維先生,這些男人所愛慕的那個珂樂麗莎,是真正的她嗎?完全、完整的她嗎?「她走上邦德街,這就是戴洛維夫人,甚至不是珂樂麗莎了,這是理查‧戴洛維夫人。」(註解2) 意味著婚後的女人失去自我,而被丈夫、外人、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重新定位?建構?

註1.參考維琴妮亞‧吳爾夫:《航向燈塔》,(臺北:志文出版,2000年)頁1-12。
註2.見維琴妮亞‧吳爾夫:《戴洛維夫人》,(臺北:志文出版,2000年)頁29。

台長: 夏木
人氣(3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