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19 05:19:37| 人氣1,6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夕照的版圖》之序章(附加場面導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序章——

場:序
時:不詳(實則為超的記憶)
人:翔、觀眾、不詳人(實則為超)
地:武道館舞台

 ▲漆黑一片,畫外音低迴喃道;

△(超的獨白):「我怎也不會忘記那一夜……」

 ▲(畫面開啟)大型舞台,從後台主觀鏡(P.O.V.)望向台下觀眾,人潮洶湧,現場氣氛熱烈沸騰;

△觀眾齊聲叫喊:「Rosebud……Rosebud……Rosebud……」

 ▲射光燈照向舞台中央,翔現身,揹著木結他,穿緊身牛仔褲,上半身打赤膊,大汗淋漓;

 ▲台下觀眾反應激昂,有的鼓掌,有的叫喊翔的名字;

 ▲時值翔的個人表演時間,手執Pick,彈撥結他和弦,高唱《我就是我》一曲;

△翔:『※靈魂被這座城市吞噬,要盡最後一口氣……※』

 ▲唱到中段,結他聲中斷,音樂停止;

 ▲翔不支跪倒,臉色發青,看來狀有異樣;

 ▲眾人驚訝,群眾詫奇,其他團員及工作人員欲上前扶他一把;

 ▲翔舉起左手,示意無恙,截停眾人上前攙扶;

 ▲接著翔以狀甚痛苦的清唱方式,哼下剩餘的一句歌詞;

△翔:「※唱出歌韻,化作和暖的秋風,飄送彼岸的異鄉去……※」

 ▲翔再次竭力地彈撥了兩下結他和弦;

 ▲突然「噗」一聲,畫面跳出。


※為唱歌語句


☆場面導讀☆

其實,故事尚在思索階段,暫寫下粗略數幕分場,的確不應該就這麼快作出任何解讀(理應讓看倌自行感受一下、咀嚼一下本人的創作意圖)。卻又怕作品完成需時,甚或胎死腹中,於是一反常態,先行公開整個場面的創作意念,願可與讀者們作更深一層互動。

首先要強調的是,以上只是開序一幕的腳本。就很簡單地,利用了Rosebud樂團結他手超的半醉半醒的回憶,憶述故事第一主角翔的臨死一刻——不惜耗盡生命,忍受著痛楚,也堅持在台上唱至最後。

其實在初步構思一文裡經已暗中提示過,故事第一主角——翔的角色,是參照日本已故歌手尾崎豐的生平,作為一個藍本;而故事(暫時性)取名為《夕照的版圖》,乃源自尾崎豐的《十七歲的地圖》裡最後兩句歌詞:「我在行人天橋上回過頭來,燃燒著的夕陽,如今正照耀著心之地圖上所有發生的事……」於是我稍作改動,把尾崎豐的原作裡極為平面的「地圖」,改成直指地殼表皮的「版圖」,感覺較為立體一點。全名《夕照的版圖》,意思指夕陽光線映照地面的覆蓋範圍,而那夕陽光芒是否另有所指,那就要看倌自行判斷了!亦據說尾崎豐少年時候,在每天放學途中,都會停步在新宿的行人天橋上觀賞夕照景色,因而促成《十七歲的地圖》結尾的那兩句歌詞。

誠言,對於翔演唱中猝逝的場景,筆者觀乎多段尾崎豐現場演唱會的YouTube片,認為以下兩段片的演繹,最能符合我心目中的意境,片中尾崎豐貫徹他的傾情和投入,激昂的吶喊裡難掩處世的痛苦,筆者肆自加插英雄倒下的情景,刻意營造出一份難以忘卻的神傷。

《因為我就是我》
《Shelly》



故事一開序幕,就以觀眾叫喚「Rosebud…」作開場白。心水清的朋友大抵知道「Rosebud…」乃奧遜威爾斯的曠世電影《大國民》的一句經典開場白;箇中用意,除了向奧遜威爾斯致敬外,還概論了三個真實人物在同一歲數裡所發生的事——奧遜威爾斯於廿六歲完成了《大國民》的拍攝,成就大業;尾崎豐就在廿六歲時猝死於街頭,成就一生傳奇;而我——沒錯,就是本人——現處於廿六歲的困窘,依然渾渾噩噩、浮浮沉沉,總之一事無成……卻恰巧在廿六歲的尾段構思起這個故事,雖說沒資格跟兩位故人相提而論,但就某程度而言,此一嘗試也具有一些意義。

怎說也好,願我能排除萬難,徹底完成整個故事創作。

台長:
人氣(1,6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