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8 00:32:32| 人氣2,3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Blur的MV美學 (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Charmless Man》:
兩雄相爭到了尾聲,勝負早已塵埃落定,那邊廂Oasis頻頻見報,一副意氣風發的咀臉越是令人厭惡;就在這時候,Blur推出《The Great Escape》裡的最後一張細碟《Charmless Man》。就歌名「Charmless Man」一詞而言,真不知Blur此舉是故意還是巧合呢?
《Charmless Man》的封面是一個仿效Ralph Lauren服裝品牌的Logo,再加上歌詞說道:「He thinks his educated airs,those family shares,Will protect him, that you will respect him,He moves in circles of friends who just pretend that they like him,He does the same to them and when you put it all together,There’s the model of a charmless man.」由此可推斷「Charmless Man」是指一些自命不凡的上流社會人仕,樂隊用上相當直接的詞彙來揶揄這些人見人憎的「Charmless Man」,而該MV則更加抵死地捕捉住「Charmless Man」的醜態一一用紅酒漱口...Blur一夥人亦化成厲鬼,死纏著「Charmless Man」不放,由法國演員Jean-Marc Barr飾演的「Charmless Man」最終沉不住氣,以暴力的方法來對付四個冤魂不散的臭小子...MV由輕鬆諷刺的形式演變成酷似馬田史高西斯《三更半夜》的黑色脆異格局,可見Blur進一步將MV電影化的意圖。


《Beetltbum》:
自《The Great Escape》敗北後,Blur一干人等蟄伏一年,毅然走到冰島灌錄第五張大碟《Blur》。雖說冰島之行目的在於發掘創作新思維,但實際上,此次遠奔他國對樂隊而言,無疑是個冷靜期。身處於寒冷的國度,樂隊避開了英國傳媒的烽煙,重新思考餘下的音樂之路該往哪個方向行。
結果,《Blur》的頭炮《Beetlebum》便向全世界展現全新的Blur,他們不再是《Charmless Man》裡的跳跳紮大男孩,更不是一年前那個跟Oasis爭風吃醋的風頭份子,《Beetlebum》出來的效果是沉鬱、低調、苦竭而帶點啞桑,這跟《Parklife》時期的Blur截然不同,可說是樂隊邁向實驗性音樂的第一大步。
為配合全新的踏實形象,《Beetlebum》的MV沒有以往Blur的活蹦亂跳,它色彩單調,光線黯淡,房內的氣氛更是死氣靜侷,鏡頭亦用上多大篇幅去捕捉Damon那張頹廢面孔的大特寫;而從Damon的眼眸裡,筆者強烈感受到他過去一年的疲累,痛苦中略帶憤怒,最後Damon打開窗簾,觀望出面平靜的世界,建築物形如敗瓦,鏡頭卻仿效法國影片《怒火青春》裡其中一幕,攝影的焦點由屋內伸移到屋外的風景,感覺似是雀鳥飛翔的P.O.V,可見樂隊討厭都市的無形壓逼,盼望飛出窗外,逃離這個高樓林立的廢墟。

《Song 2》:
1997是英國樂壇風起雲湧的一年,Radiohead的《Ok Computer》和The Verve的《The Urban Hymns》各領風騷,贏得「上世紀最後經典唱片」的美譽;同年,女子偶像組合Spice Girls亦前所未有地,以全勝姿態突襲英、美兩大市場,醞釀成全球的「辣妹狂熱」......縱使Blur於年初推出的同名大碟相對遜色,但碟內的第二支單曲《Song 2》卻為樂隊帶來歷史性建設––首度打進美國Billbroad細碟榜十大位置,隨而為九七年往後的英樂壇風雲揭開序募。
《Song 2》一曲除了讓樂隊重拾生氣外,更被某大遊戲機生產商選中為熱爆足球遊戲Game《FIFA 1998》的主題曲,歌曲的嘈吵、急速的節拍甚得搖滾樂迷的歡心,副歌部份的一句「Woo-Hoo~~!」酷似狼叫的咆哮亦成為搖滾精神的指定動作。為了加強「Woo-Hoo~~!」的震撼,該曲的MV裡「Woo-Hoo~~!」的一剎,刮起了一股迎面而來的巨風,營造成天崩地裂之情景。就是這短短兩分鐘,將英國樂風吹至一發不可收拾!

《M.O.R.》:
《M.O.R.》無疑是《Blur》專輯內甚為普通的一支單曲,但它的MV卻拍得十分精彩。片中講述Blur四子飾演的幪面大盜,為逃脫警方的追捕,便跟警方糾纏至海陸空三域。
整套MV有大量動作場面,攝影技術並不下於荷里活製作,片中的特技場面絕對目不暇給。據稱片中的特技是樂隊成員親身示範,沒有借用任何替身,可見Blur對MV製作的認真看待。

《Tender》:
花了兩年時間閉門造車,Blur終於趕得上二十世紀的尾班車,於1999年推出第六張大碟《13》,專輯內的首支單曲《Tender》立即為樂迷帶來久違了的聲音,整首歌曲清新悅耳,撇去了過往的矯揉造作,換來一份出於自我的沉實、成熟,故此《Tender》說得上是樂隊歷來最真摯的簡單作品,也是Blur真正長大了的最佳印証。奈何,全球樂壇也是倚著「新人換舊人」的定律而運作的,筆觸細膩的《Tender》也只佔當時英國細碟榜次席,敗給初試啼聲的Britney Spears和其處女作《Baby One More Time》。
然而,《Tender》的MV只是一場Studio Live演唱片段而已。對樂隊而言,將Live片段剪輯成音樂錄像派上電視台宣傳的手法絕非罕見,較早期的《End Of A Certury》及《Sterotypes》也是如此,但為何筆者要刻意介紹《Tender》的MV呢?那是因為該次演繹動用十多人的合唱團來作和音,效果遠勝CD版本,並且全片以黑白錄製,實在是色彩欠奉,卻能呈現樂隊最真實和諧一面的MV。
據說,眼前所見的《Tender》MV實質為第二版本,第一版本則因得不到樂隊的青睞而遭擱置,於是成員們臨急臨忙在Studio補拍一場現場演繹作為此曲MV。

《Coffee And TV》:
且不用本人多說,《Coffee And TV》幾乎是最受樂迷讚頌的音樂錄像,同時是樂隊得到無數MV獎項的誠意之作,藉著「牛奶仔」尋親的故事,表現出都市的陰暗面,恰如歌詞喚道:「I’m going blind,And i’m braindead virtually:Sociability It’s hard enough for me,Take me away form this big bad world...」可見這個咖啡和電視缺一不可的大時代,到處都險象環生。雖則歌曲意義沉重,但在輕快活脫的曲調下,好叫人「笑眼看醜陋社會」的豁達,而MV裡面「牛奶仔」成功令Graham Coxon一家團圓,最終自己亦化成天使,與「牛奶妹」再續前緣,上述的結局使歌曲帶多一點正面。
題外話:有人說MV裡面,Graham在Jam歌中途跟隨「牛奶仔」離開Band房,剩下其餘三子繼續演奏下去的一幕,是往後Graham作出離隊打算的預兆。

《No Distance Left To Run》:
「No Distance Left To Run」是Damon寫給舊女友Justine Frischmann的一首歌,歌裡的Damon不但沒有將思念表現得過份激昂,反而是低語輕歎著:「It’s Over,You Don’t Need To Tell Me,I Hope You’re With Someone Who Makes You Feel Safe In Your Sleeping Tonight...」正好呼應了《Tender》的「Tender Is The Night,Lying By Your Site/Hiding From The Sun,Waiting For The Night To Come...」就是歌詞裡的「Sleep」一字,啟發到Damon的新構思––深夜潛入各成員的睡房,拍下他們睡覺的模樣。
據黃志淙所講,Damon這項構思是源自某位新派電影大師的一部作品,同樣是拍攝一個人睡覺的模樣,但整部片長達七、八小時,由熟睡至張開眼睛,全無剪接,以長鏡頭形式將一個人的睡眠過程全部記錄下來。繼《To The End》後,Blur再次將藝術家的抽象風格混進音樂錄像裡,可見樂隊務求將藝術這門遙不可及的學聞,以另一種形式來拉近群眾的距離。

看罷Blur的大部份MV,感覺就像渡過了一段漫長的人生旅程,隨著樂隊的心路變化而成長,這正是Blur的MV美學,對筆者來說它們有著很深的意義。

台長:
人氣(2,3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