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6 21:47:49| 人氣1,1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百份百演員系列_馬龍白蘭度(文章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本欄稱之為「百份百演員系列」,而要說得上百份百演員,又豈能遺漏了他呢?他就是馬龍白蘭度。適逢馬龍剛去世不久,筆者也該借用此欄去記錄他一生的成就偉績。當然,小弟的資料有限,唯有轉載自MovieSuper.com的文章,向這位影壇教父致敬。

性格桀鶩不馴的馬龍白蘭度,從五十年代開始就稱得上是美國最頂尖的演員;他提倡「方法演技」那自然、完美而獨特的演戲風格,使這位殿堂級巨星對影壇影響深遠。馬龍白蘭度縱橫荷里活半個世紀,共八度獲得奧斯卡提名,兩次獲封影帝,首先是《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 1954),另一次是《教父》(The Godfather, 1972)。

一直堅拒玩「荷里活遊戲」的馬龍白蘭度在1924年4月3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個中產家庭。他從小就頑皮反叛,因此被好幾間學校開除過,其中還包括一間軍校。他的父親不想兒子一無所成,四處奔波為他尋找出路。受辦劇團的母親影響,馬龍白蘭度最終選擇去了紐約,進入戲劇學校攻讀表演藝術。
畢業後,馬龍白蘭度加入李史特拉斯堡(Lee Strasberg)所辦的演員工作室,方法演技的技巧愈見清晰。1943年他獲得了第一次在百老匯演出的機會,第一部舞台劇是《I Remember Mama》。之後他又陸續參與了幾部劇的演出,被譽為百老匯最有前途的新星。1947年,百老匯名劇《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奠定了他演藝生涯:馬龍白蘭度飾演史丹利,真實、性感、深入的演繹教觀眾印象深刻,奠定了他演藝生涯。

在百老匯闖出知名度,電影商很快找上門邀馬龍白蘭度拍電影,但他對角色非常挑剔,反而增加人們對他的渴求。終於在1950年,他演出第一部電影《The Men》。因為是飾演一個下半身癱瘓的孤僻退役軍人,他還特意跑去軍人醫院一個月來琢磨角色。雖然《The Men》票房失利,但影評極度讚賞馬龍白蘭度的表現。翌年,馬龍白蘭度銀幕上再演風靡萬眾的《慾望號街車》電影版《慾海奇女子》的史丹利。這個角色也讓他獲得了第一次的奧斯卡提名。他的好戲接二連三推出,1953年《飛車黨》(The Wild One)裡俊俏野性的電單車黨頭目令全球男、女觀眾為他著迷,戲裡的服飾更帶領潮流;1954年的《碼頭風雲》終於替他摘下第一次影帝殊榮。
和很多演員一樣,馬龍白蘭度成名後,壯著膽子接演風格不一樣的戲,但並非每部都大受歡迎。他扮演拿破崙的《Desirée》(1954)便讓他首次嚐到失敗的滋味;1955年的《Guys and Dolls》裡他嘗試了演出音樂劇;接著1957年的《櫻花戀》(Sayonara)他飾演愛上日本女人的納粹軍官,該片令他獲得第五次奧斯卡提名。《The Young Lions》(1958)也是馬龍白蘭度的經典之作,經典在於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和他一樣大紅大紫的同代巨星蒙哥馬利克里(Montgomery Clift)在戲中平分春色。

吃過《The Fugitive Kind》(1959)的敗仗後,馬龍白蘭度首執導筒,自導自演西部牛仔片《獨眼龍》(One-Eyed Jacks, 1961)。影片票房不俗,但他耗以巨資製作,最終虧本收場。

緊接而來的,是馬龍白蘭度長達十年的事業大低潮。他對《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 1962)的劇本過份苛刻,令美高梅嚴重超支;電影票房又不爭氣,一時間馬龍白蘭度儼如「票房毒藥」,脾氣也愈來愈差。他的作品相繼垮掉,即使轉型演出差利卓別靈(Charles Chaplin)執導的喜劇《香港女伯爵》(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1967)亦未能帶他走出谷底,外界紛紛被他的神經質嚇怕,片商更對他見而卻步。

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不朽傑作《教父》(The Godfather, 1972)把馬龍白蘭度拉出谷底,讓他重振聲威,達演藝生涯的最高峰。他飾演黑手黨的年老頭目,精鍊的演技無懈可擊,奧斯卡把最佳男主角第二度頒給他,但他因抗議荷里活對印第安人不友善而拒絕接受。愛慾交纏的浪漫電影《巴黎的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 1972)和哥普拉另一巨獻《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跟《教父》同樣是影迷推崇備至的好戲。

八十年代後,老邁的馬龍白蘭度開始減產,作品有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劇情片《血染的季節》(A Dry White Season, 1989),他憑此片獲奧斯卡男配角提名;也有《教父》的喜劇版《蜥蜴教父》(The Freshman, 1990)。1990年,馬龍白蘭度發生家庭大慘劇,兒子殺了其妹的未婚夫啷噹入獄,女兒因此悲憤自殺而死。受盡接踵而來的打擊,馬龍白蘭度對拍戲更意興闌珊,近十載的電影作有《天生愛情狂》(Don Juan DeMarco, 1995)、《人魔島》(The Island of Dr. Moreau, 1996)、《勇者》(The Brave, 1997) 、《孖你做老襟》(Free Money, 1998)和《極盜爆破》(The Score, 2001)。

2004年7月1日,馬龍白蘭度在洛杉磯一間醫院因肺功能衰竭逝世,終年八十歲。近年他患有嚴重心臟病,已錄音交代身後事。馬龍白蘭度一生竭力保護私隱,喪禮也保持高度秘密地簡單進行。雖然演藝老朋友和影迷不能為他送別,但他在影壇上的貢獻和成就,將永遠被記載在電影史上。

台長:
人氣(1,1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