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3 06:22:56| 人氣4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堅持求真 才能享受最大的新聞自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刊

《社論》堅持求真 才能享受最大的新聞自由

【時報】
  繼壹傳媒「動新聞」違反新聞倫理事件之後,自由時報以合成照片放在頭版責備總統車隊行進方式擾民的報導手法,也引起了輿論的重視。在總統府指出合成照片中的路段並無路肩,拍攝的車隊也是前總統而非現任總統的車隊之後,自由時報依舊悍然聲言早已註明是合成照片,更拒絕道歉。針對此一嚴重違反新聞倫理的做法與態度,我們很想表達幾點看法。
  與壹傳媒以動畫模擬新聞場景的方式充做新聞報導一樣,自由時報以明知不實的照片張冠李戴,充做「新聞事實」加以報導。不論是為了渲染有害青少年身心的情色暴力,還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都是乖違新聞倫理的惡劣例證。用合成照片,而且是以惡意扭曲的手法合成照片,當做報紙頭版報導的不實渲染,不是只以加上「合成」照片字樣即可掩飾卸責的。
  新聞學上針對以含沙射影的手法製作的文字或圖片,一直都有清楚的專業倫理界限,自由時報這則合成照片報導,已遠達超過含沙射影的程度,簡直是明目張膽的造假,遭到揭穿時還想以早已承認造假的說詞為造假脫罪!試問:如果不是為了欺騙讀者,為什麼要將此則造假的報導放上頭條?愚人節也不能這樣過,低估讀者的智慧,莫此為甚!
  壹傳媒看到引起社會公憤,懂得經由關係報紙出面道歉,至少接受了什麼是媒體同業該共信共守的倫理界限,自由時報呢?讓社會彷彿看到一個被捉的騙子,大言不慚的說我早就告訴你們我是騙子了,你們還要受騙,我為什麼要道歉?
  讀者對於媒體報導新聞,最起碼的要求是以求真的態度傳達真實的報導。每日新聞千條萬條,媒體不能擔保沒有錯誤,甚至不能擔保樣樣都經過仔細查證,但是媒體必須向閱聽大眾擔保「新聞報導」是媒體有理由確信為真實的消息,而不是媒體明知為不實的照片,卻用標明為合成的照片就可加以刊登,這叫做蓄意欺瞞讀者,因為讀者仍然會期待新聞裡的照片,報導的就是真實景況。
  這一項最低標準的新聞倫理要求,通用於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所有新聞媒體,新聞媒體如果連這一點也做不到,被揭發了還不肯認錯,就是失格,就是自甘墮落。
  媒體與媒體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閱聽大眾都耳聰目明,看得清楚。為了競爭爭取讀者注目,一個媒體使用蓄意欺瞞的手法誤導閱聽人,其他的媒體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一起踐踏新聞倫理,跟著以虛假不實但聳人聽聞的報導競相欺瞞閱聽人,那將是惡性競爭帶來的集體墮落;另一選擇則是站出來聲討踐踏新聞倫理的同業,不但拒絕同流合污,而且告訴閱聽人什麼該是新聞媒體有所不為的地方,這樣才能從良性競爭帶來市場環境提昇,與閱聽消費者權益的確保。我們希望媒體同業,都能共勉自持,不容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對於這起事件當事人的反應,我們也願給予應有的肯定。這次被合成照片、虛擬報導傷害的是政府,而且是政府的代表人總統及其所屬人員。換了以前,譬如是戒嚴時期,如果出現這樣蓄意栽贓式的報導,恐怕不知要有多少人遭到處分;就算換了十年以前,也一定是司法訴訟相向,而且動輒是以刑事訴訟伺候。這次的報導出來,總統府的反應則只是以公開的方式澄清,用證據說明合成照片的背後隱藏著如何不堪的造假真相,既未以政府公權力相威脅,也未宣稱訴諸司法追訴,而只是要求道歉,靜待社會公評。壹傳媒事件之中,聲言興訟的,也不是政府,而是後來自承理虧、自動罷訟的媒體。台灣一路走來,在新聞倫理事件的處置上,真是展現了令人值得驕傲的進步。在別的場合,我們不會鬆懈對政府的監督與批評;在這件事上,我們必須對相關單位的理性反應給予肯定。
  新聞倫理,首先需要媒體人、新聞同業共同責善呵護,必能營造出不須政府法律干涉制裁的
新聞自由環境。惡意弄假不是新聞,以求真的態度報導新聞,才能享受最大的新聞自由

中國時報    A19/時論廣場           2009/12/03

 

 

台長: 貝拉
人氣(4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待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刺繡印表機 照片「繡」給你看
此分類上一篇:媒體匯流 內容該如何管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