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07 17:30:22| 人氣1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間淨土」是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不是空中樓閣似的幻景和夢想,那是能夠在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中體驗得到的事實。

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不是要把信仰中的十方佛國淨土,搬到地球世界上來;也不是要把《阿彌陀經》、《藥師經》、《阿佛國經》、《彌勒下生經》等所說的淨土,景象以及《起世因本經》所說的北洲建設,展現在今天的地球世界,而是用佛法的觀念,來淨化人心,用佛教徒的生活芳範淨化社會,通過思想的淨化、生活的淨化、心靈的淨化,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逐步努力,來完成社會環境的淨化和自然環境的淨化。

因此,我在許多場合,都強調:只要你的一念心淨,此一念間,你便在淨土;一天之中若能有十念、百念、千念的心靈清淨,你便於此十念、百念、千念之間,體驗到淨土。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只要有一人的一念心清淨,就有一人見到了一念的淨土,若有志同道合的十人、百人、千人,願意體驗一念清淨,就有十人、百人、千人見到了一念的淨土。此在宋初永明延壽禪師(西元九○四九七五年)的《宗鏡錄》內,常常說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的觀點;到了明末,蕅益智旭大師(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在其《靈峰宗論》內,也有多處引用了這兩句話。

到了近代,太虛大師主張人生佛教,倡導人間淨土;先師東初老人繼此思想而創辦《人生》雜誌,鼓吹人生佛教;現在的印順長老主張「佛在人間」,是依據《增一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我是跟隨古聖先賢,提倡人間淨土,除了用種種方式表達建設人間淨土的實質性,也曾以專題演講闡釋建設人間淨土工作的必要性。例如拙作《禪與悟》、《禪的世界》所收的兩稿,《人生》雜誌一四一期為印順導師九秩嵩壽座談會做的專輯,以及《法鼓雜誌》八二期刊載我在法鼓山奠基典禮上的講辭〈人間淨土法鼓山〉等,多少已經表達了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便是人間佛教的全面推動與普遍落實。

我們從佛教的原始聖典中,例如四種阿含經及諸部律藏,所見的釋迦牟尼佛,是非常人性化的聖人,佛的言教身教,都是為了淨化人心及淨化社會的目的,教導人們如何生活得清淨、精進、簡樸、平安。例如《阿含經》揭示的主要內容,就是善、信、戒、定、慧的五種增上,鼓勵大家,即使是俗人,至少當具備善、信及五戒(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加上定及慧,便能得解脫,如果世間人類,都能接受佛的勸告,縱然不能人人解脫,人與人之間,也不會有戰爭殺戮、爾虞我詐、恐怖邪惡等的行為了,那樣的世界,不就是人間的淨土了嗎?諸部律典的對象,也都是為了人類行為的淨化而作的規定,是跟《阿含經》彼此呼應的。

在大乘經典之中,也處處提示,只要人的心念淨化,行為淨化,便可體驗到這個世界,就是佛國淨土。《華嚴經》開頭就說:「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寂滅道場,始成正覺,其地金剛,具足嚴淨。」也就是說,佛初成佛,他所住的這世界,對佛而言,便是淨土。

《法華經‧方便品》說:「諸佛出於五濁惡世」的現實世界,以方便力,度此五濁惡世的人類眾生「令入於佛道」,乃至教導:「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說,縱然是一個妄想雜念很重的凡夫,如能進入佛教的道場,乃至只稱一句「南無佛」,他的這一念心,便與佛道相同,也同處於佛國。在《維摩經》的〈佛國品〉說:「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又說:「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此處所說的「佛慧」,性質與《阿含經》所示的慧增上的性質相同,在大小乘的諸聖典中,以戒定慧的三無漏學為基礎,八正道、六度、三解脫門等,都以開發佛的智慧為學佛的目標。不論哪一宗哪一派,終極點,無一不是以開佛智慧為圓滿。一旦用佛的智慧看世界,便見無處不是淨土,凡夫雖然尚未開出佛慧,若能運用學習開啟佛慧的觀念及其方法,便可盡量地不存惡心,不作惡事,不造惡業,雖不能完全清淨,總比不想接受佛法,不願修學佛法的人,更容易避免從自己內心產生邪念及惡行。《雜阿含經》卷十第二六七經,有一連三次:「心淨故眾生淨」的明示;大乘佛法的《維摩經》主張「隨其心淨則佛土」;《華嚴經》主張「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都是強調,由於人類的心,不淨與心淨,便能造成人生觀及宇宙觀的改變,便能決定其所處世界的或濁或淨。

因此,要想淨化世界,首先要著重人心的淨化;要拯救人類世界,必先要搶救人類的心志。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多年,為的也就是拯救人心。我們法鼓山也推出了一個「心靈環保」的運動,實則還是用釋迦世尊的遺教,以苦、空、無常、無我的基本佛教教理,配合著傳授菩薩戒,推廣念佛、禮懺的修行活動,尤其是舉辦分層級分階次的各項禪修營、成長營,提倡佛學研究與生活實踐並重,慈悲與智慧兼顧,利他與自利平行。同時也為了由內心的淨化發展為儀表的實踐,由儀表的實踐來展示內心的淨化,所以推出了「禮儀環保」的運動,運用佛教的理念及方法,推廣不良風俗的改革,以期提昇人的品質,弘揚人的尊嚴。

我們法鼓山是一個運用正知正見和正信的佛法,來淨化人間的佛教團體,多年來就像所有正統正信的佛教徒們一樣,都在做著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工作,我們的團體,是以計畫性及組織化的方式來推動,成果雖還很少,但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為了做得更加具體和普及起見,我們除了繼續以往的各項淨化活動。特別以一九九七年定為「人間淨土年」。《人生》雜誌也配合此一年度的重點活動,特別開闢一個專欄,分別將從環保、藝術、社會問題、宗教、教育、醫療、政治、文化等各種角度,探討「建設人間淨土」的大事業,計畫邀請各領域的專家配合我們的理念,提供他們的智慧,相信必會豐收。我們也盼望藉此專欄的推出,能將建設人間淨土的工作,推廣落實到每一個領域的每一個角落中去。故應主編之請,寫了這編短文,以資拋磚引玉。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五日深夜完稿於紐約東初禪寺。本文現收錄於《淨土在人間》)

台長: a-shun
人氣(1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生活心法(聖嚴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不起貪執便是清淨心
此分類上一篇:八正道是什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