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24 04:26:15|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復辟 與 革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聯立委廖本煙、陳建銘於2002年2月共同提出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廿條修正草案,規定須「出生於台、澎、金、馬地區」才可參選總統、副總統。

隔了十個月後

前總統李登輝2002年12月22日下午到羅東,參加宜蘭縣李登輝之友會成立大會,呼籲支持陳水扁總統,防止外來政權復辟。

復辟,這個字眼,印象中是課本中提到的(張勳復辟),就是滿清最後一位皇帝 溥儀於失去地位後,張勳想讓其恢復地位…..。不過現在可以假說,想恢復以前的某種地位等,也借用復辟。

根據教育部 國語辭典所解釋 (復辟):

語本書經˙咸有一德: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德。 失位的君主,重新恢復君位。
唐˙元稹˙遷廟議: 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大宋宣和遺事˙利集: 蔡脩亦以復辟之謗伏誅。

原意就是:失位的君主,重新恢復君位。


若以自然人來說, 先總統 蔣公 與 經國先生,是不太可能顯靈或死後復活來。而,連戰先生沒當過總統或君王,談不上復辟。

若以法人來說,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可以勉強稱為 復辟(但是 國民黨的法人格 重來是民主而未帝制的,請查建國方略、建國大綱與三民主義,及國民黨黨綱)

李登輝先生以國民黨的黨主席身份,當了八年的總統,外加兩年以國民黨黨員的身份擔任了兩年的總統,合計以國民黨的身份當了十二年的總統。

外來政權復辟?

如果這十二年的經歷,仍要把國民黨冠上(外來政權),則 唐山過海的台灣人,就不算外來人? 這擺明了 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的 權謀。

李登輝先生 擔任十二年總統 最被稱頌的是 和平轉移政權,實踐台灣的民主輪替政治,最被詬病的是 深根台灣的黑金政治。

人老了,年輕時被前葉額、被人格面具壓抑的意識會逐漸顯露。尤其在取得相當的社會成就後,超我會消去,本我與自我會相當的膨脹。

李登輝先生 早年曾為熱衷共產黨的思維,馬克思的理論認為,迄至當時為止,階級統治是不可避免的,迫使直接生產者(勞工) 的生活僅維持在維生水準上是必然的。不過,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生產技術進步,終將消除階級統治所必須的歷史基礎。國家主要是某一階級用以確保其既得利益的統治工具,在後階級社會(ppst-class society)國會便會萎縮消失。

是這樣嗎?


有一個很開明的觀念,我很認同,也剛好襯顯出理念與李登輝先生的不同處:

先介紹觀念啟開人:

張亞中(Prof. Dr. Dr. Yachung Chang) 為德國漢堡大學哲學暨社會學院哲學博士、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

曾任職外交部並駐歐十餘年,於大陸委員會任職時參與大陸政策之規劃與政策之撰寫。

目前擔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之兼任教授。

研究領域甚廣,包括歐洲、亞太、兩岸、國際法、總體政治經濟學與全球化之議題。目前學術專書已逾十本,均為相關領域之重要代表著作,為國內極具份量的重要學者之一。

有關兩岸方面,所著《兩岸主權論》與《兩岸統合論》引導台灣的兩岸關係思想,書中的重要論述亦分別已為國內各政黨所引用。

楔子:人類需要不斷的思考,為了反省人類過去的歷史,為了嘗試創造美好的未來!

觀念:「開放政治市場:全球治理台灣」

緣由:思想與主張的原由
【張亞中】
我為甚麼要提出「開放政治市場:全球治理台灣」這個思想與主張?有太多的理由!簡述若干要點如下:

當我們年幼時,「國家」是個抽象的概念,「愛國」是理所當然的事。在懵懂的年少時期,政府是個必須被服從的組織,「支持政府」也是國民應有的責任。但是當我們年歲日長,對世事逐漸有了了解,開始真正體認到,國家與政府其實都是個有機體,是由一群人來領導。這一群人到底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政府的利益,還是個人的利益而運作?實難分辨。

廿世紀初期,民族自決成為主流,當時最激進的口號是:「我們寧願生活在自己人統治的地獄,也不要生活在受他人統治的天堂」。但是在廿世紀後半葉,看到的是全球潮水般的移民與難民,因為他們發現,「自己人」並不一定是救贖者,反而可能是壓迫者。

廿一世紀的國際政治,還不能夠創造出一個眾人皆無國籍的世界,國家也不會輕易地給他國人國籍,國家仍有其功能與存在的價值,因此,人們還是需要國家。但是,人民是否一定需要「自己人的政府」來治理自己的國家?為甚麼政府治理不好國家的結果是人民「移民」,而不是「政府」走路?

為甚麼我們一定要依賴「自己人的政府」?

為甚麼我們不能選擇一個「好的外國人政府」?

如果同意政府是人民公僕的看法,那麼,為甚麼我們一定要用自己人來作公僕,而不能請外國人來為我們服務?

自十七世紀起,政治市場開始封閉,國家是國際法的唯一主體。封閉的政治市場,使得一些威權者以「民族主義」來麻痺人民;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人民;以「國家利益」為由,驅使人民;以「主權不可侵犯」為由,阻絕外人介入其壓迫其本國人民的惡行。

對一些只是希望有好日子過的善良老百姓而言,「自己人」反而成為了「敵人」。在廿世紀的民主化世界,封閉的政治市場也使得一群無能的政客壟斷了國家的治理權。在一些後進的國家裡,選舉往往只是一場激情與無奈的儀式,有理性的人只能被迫在所謂的「爛蘋果」裡面選擇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

「開放政治市場」強調人民仍然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家,僅係政府管理權的讓渡,而非主權的永遠割捨,它不是數典忘祖,因為它拋棄的只是無能的政客。

「開放政治市場」,為的是堅守住民的真正利益。人民不應只滿足於生活在狹義的「自己」政府統治下,而可以選擇生活在「最好」的政府管理中。

人類社會已經延襲了數百年國家與政府為一體的政治或社會概念,「開放政治市場」跨越了傳統政治學中「國家、政府、人民」為相互依屬的縱線思考限制,主張將政府從國家與人民的縱線中抽離,也就是人民有權主張「開放政治市場」,可以在不離開自己的土地基礎上與外國政府訂立契約,以擺脫必須依附於「自己的政府」統治的枷鎖,選擇一個能夠帶給自己利益的政府。

也就是說,人民可以依然擁有自己的國家,但是可以接受外國政府的治理。

主張「開放政治市場」,其目的在顯現或贊成無能的政府應該遭人民積極的揚棄。人民不再需要因為自己政府的無能,而被迫背井離鄉,移民它地,而是主動的要求現有的政府讓位,由有能力的治理團體來管理,不論它來自何處。

「開放政治市場」是一種由「移人民」轉換為「移政府」的新思維。

「開放政治市場」的精神並不同於十九世紀末的「不平等條約」,經由「平等互惠」的條約,人民與他國政府訂立治理契約,它是政治上的「BOT」,是將商業觀念轉換並落實在政治上的行為,它意味著以可藉其他國家的能力來建設自己的國家。

我對於「全球治理台灣」的思考是,除了台北市政府以外,台灣分為五個部分,在經由人民同意後,經由條約在一段時間內分別向五個外國「開放政治市場」,讓全世界最有能力的政府來共同治理台灣。我們將可以看到,經由「開放政治市場」,台灣將不再有國際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它自然地融入國際社會;它的發展也不再是追趕西方國家,而是與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同步成長。

開放台灣政治市場,不是出賣台灣,而是讓外國人來幫忙建設台灣,台灣將因為西方資金與人才的投入,而日益繁榮。開放台灣政治市場,台灣人民不必再移民遠走他鄉,可以安穩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快樂生。開放台灣政治市場,台灣的文化將與西方的文化交纏生根,創造出獨特的台灣文化與文明,這亦可豐富傳統的中國與西方文化。

世界文化融合也將在台灣地區實踐。開放台灣政治市場,將使台灣人成為最具國際性的新住民,也是最值得驕傲的人民。

從全球的觀點來看,唯有經由「開放政治市場」,人類的多重認同方有可能建立,文化與文明之間的融合與尊重才有希望真正的實現,追求世界和平的全球治理也才有機會成真。「開放政治市場」因而是人類已經「開放社會」與「開放經濟市場」後的下一個必要選擇。

台長: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