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11 03:20:59| 人氣4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楊憲益『譯餘偶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楊憲益先生年青(抗戰)時的考證筆記《零墨新箋》和《零墨續箋》(據作者說是自印百本),約20年前台灣的明文書局翻印(我想不起來,為什麼和該公司的編輯有一面之緣…….)

他近年再補幾篇,「起了一個新名,叫做“譯餘偶拾”。」山東畫報出版社一印6000本。

我記得這幾年讀過她夫人的畫傳,以及他兩本的英漢對照【楊憲益譯『皮格馬利翁』翻譯年代不詳)外國戲劇百年精華』北京:人民文學,2005 )楊憲益先生的譯本,應該比較有特色:他所根據的版本,與林語堂先生的對譯版本(與網路相同)卻略有不同—我只先看起首處(譬如說,對於聖保羅教堂的「避雨處」括號益譯『皮格馬利翁』翻譯年代不詳)收入『外國戲劇百年精華; 楊憲益先生翻譯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著的Caesar and Cleopatra;其他版本: 楊憲益先生之『奧德修紀』之翻譯是:看到不少種族的城國,了解到他們的心腸。】和義大利得獎之消息,不過,現在無法深入談【最難忘的是他的忘年交甘陽先生想念與他痛飲之美事……】。


楊憲益『譯餘偶拾』新印,網路上資料如下:楊憲益先生是中外馳名的大學者。他將西方古典名著《荷馬史詩》譯成中文;又將《楚辭》、《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以及部分《史記》與《資治通鑒》譯成英文,在外國廣為流傳。本書輯錄了楊憲益在20世紀40年代所寫的文史考證,特別是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文章和筆記。

目錄

李白與《菩薩蠻》
《柘枝舞》的來源
關於蘇祗婆身世的一個假設
康昆侖與段善本
康昆侖與摩尼教
秦王《破陣樂》的來源
唐代樂人關於共振現象的知識
民間保存的唐《西涼伎》
板橋三娘子
中國的掃灰娘故事
《酉陽雜俎》裏的英雄降龍故事
《高僧傳》裏的國王新衣故事
唐代新羅長人故事
薛平貴故事的來源
《逸周書•周祝篇、太子晉篇》和《荀子•成相篇》
《穆天子傳》的作成時代及其作者
《莊子》的原來篇目
《中康日食》考辨
《水滸傳》古本的演變
《水滸傳》故事的演變
十八世紀關於英國的中國記載
宋代的養金魚
蕃薯傳人中國的記載
釋支那
景教碑上的兩個中國地名
漢初孝的觀念傳播西方說
漢初封建制傳播西方說
希臘王尤屠帝摩東征考
古代於闐為希臘殖民地說
大秦道裏考
大秦異名考
大秦國的制度與風俗
大月氏王都考
大宛王都考
大月氏五翕侯疆域考
塞種紀元起算的年歲
迦膩色迦王的年代問題
阿剌銘刻上的迦膩色迦紀元
迦膩色迦遣使羅馬的記載
大月氏王寄多羅與?賓王馨孽
《漢書》上的廚賓王陰末赴
漢代廚賓國考
唐代東羅馬遣使中國考
宋代東羅馬遣使中國考
《嶺外代答》裏關於東羅馬的記載
明代拂蒜通使考
清初見於中國記載的東羅馬
九州戎考
九州戎的西徙
塞種的別名“駒支”
義渠國考
月氏兩次西移的年代
龜茲與乾陀的雀離伽藍
東羅馬的鴉片貿易
漢武帝與拂?
粟特國考
隋代的康國都城
昭武九姓國考
讀《北史•西域傳》
唐代西班牙與中國的通使
漢劉平國龜茲刻石考
《魏書》地豆於即韃靼考
塔塔兒六姓考異
約翰長老的原名及其都城
蒙古名稱的原義及其來源
宇文氏名稱的起源
蠕蠕為女真前身說
蠕蠕始祖木骨閭的原籍問題
悅般國的覆滅
瀕水即大淩河說
論《遼志》瀕水非漢代壩水
論漢初真番的位置
說西史所見的庫蠻即庫莫奚
說烏孫與庫莫奚為同一民族
說“縣官”“官家”為“可汗”的異譯
論南京別名金陵或冶城的來源
“不得祠”辯誤
漢桓帝時仁孝之辯
漢明帝夢佛求經的神話
桓譚《新論》裏的佛教思想
中國記載裏的火雞
中國青瓷的西洋名稱
關於紙的兩個外國名稱
盤越與車離
《西域記》的大族王摩醯羅炬羅
關於《元史》郭侃渡海收富浪的記載



書摘

《菩薩蠻》本是唐代的舞曲。唐玄肅間崔令欽的《教坊記》已載《菩薩蠻》名。最早的一首《菩薩蠻》詞相傳為李白作: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梯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北宋釋文瑩的《湘山野錄》記載:“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複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內翰(曾布)家,乃知李白所作。”這應該是熙甯元豐的事,約當一0七0年左右。鼎州是今湖南常德。李白的詩在北宋時尚無定本,北宋的人對此詞似乎也不熟悉。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述及當時《李白集》裏有《清平樂》詞四首,未言有《菩薩蠻》,也未提起後世與《菩薩蠻》並稱的《憶秦娥》。關於《憶秦娥》,北宋末年邵博《聞見後錄》記載:“‘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占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太白詞也。予常秋日餞客咸陽寶釵樓上。漢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詞者,一座淒然而罷。”由是可見《憶秦娥》在北宋末已甚傳唱,且確定為太白詞了。《菩薩蠻》與《憶秦娥》並稱,傳為李白,北宋已然。其為李白作,當然也無可疑。 不過近人,如明胡應麟,也懷疑《菩薩蠻》、《憶秦娥》、《清平調》諸制為晚唐人作,嫁名李白的。《清平調》三章則因其出於晚唐人的小說,《憶秦娥》則因其名不見於崔令欽《教坊記》,《菩薩蠻》則因據蘇鶚《杜陽雜編》其起源應在唐宣宗時(八四七~八五九),太白生於七。一年,卒於七六二年,比《杜陽雜編》的記載早了一百多年,焉能先作?《杜陽雜編》的記載如下:“大中(唐宣宗年號)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鬣爪角悉備。明霞錦,雲煉香麻以為之也,光耀芬馥著人,五色相間,而美麗於中國之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更有女王國貢龍油綾,魚油錦,紋彩尤異。皆入水不濡濕,雲有龍油魚油故也。優者亦作女王國曲,音調宛暢,傳于樂部。”

台長: hc
人氣(4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