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1 09:53:32|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與stone談戲和戲外戲: Laterna Magica 和甜蜜生活和Pasternak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與stone談戲和戲外戲: Laterna Magica 和甜蜜生活和Pasternak









(2005/5/31日的一些記事)

Ingmar Bergman 著「柏格曼自傳」( Laterna Magica)劉森堯 譯,台北:遠流出版,1994
Giovanni Grazzin/著「費里尼對話錄 (Intervista sul Cinema )」邱芳莉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這兩書都採翻翻方式。奇怪的是,昨日的幻燈片都是「知」方面的,了解北歐戲劇、文學、電影……而今日的,則是他初次接、觸 姑-娘,初次自慰(之後,屢試不爽)……柏格曼引費里尼說的故事(在79頁):【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拍完之後,女主角太入戲了,拒絕離開拍片的車子…….那種感覺,其實就是莊周夢蝶?
----
stone 留言:「

hc, 你的獨門標點法令人難解,試析以下這幾個字如何?「則是他初次接、觸 姑-娘,」!嘿,我看不懂。另我覺得好笑的地方是:「(之後,屢試不爽)……」這屢試不爽,意思是:每次試都很不爽,嗎?哈哈哈~~~



演戲像不像莊周夢蝴蝶?我的感覺是:非常不像。周與蝴蝶似乎都被文字刻意寫的很輕鬆愉快,舒服自在;頂多有點迷糊不知身在。演戲太入戲可是累死人的事。太悲或太 hi, 都催人老,一點也不自在。

我覺得演戲太像吸毒上癮,入戲時很難自拔,非常可怖。我小時候就有因為一件簡單的事結果聯想/想像到太遠和太複雜和太幽微悲哀而哭泣數小時無法自拔的紀錄(幸好很少),逃避演戲也是有一次因為並不特別悲情的角色與情節令我因發達聯想力而傷痛到停不下來地步,終於清醒後覺得我的生命不能再這樣浪費在別的生命片段上,所以反正也不是個好用的演員,很快就避開此業了。

大一時姚公一葦教必修課劇本導讀,記得他老人家第一堂就叫大家<在進學校前讀過劇本的舉手>,全班三十人、舉手的不到三人,我因為來不及想清楚答案而沒來得及舉手。其實我那時只看過一本劇本,王爾德的不可兒戲(余光中譯本)。

可是我常常覺得很殘忍。進大學後馬上開始練習剖解劇本裏的人生人情,卯起來還非練習演戲不可,這麼青春的一隻隻自我被迫在那行當裏被潑頭潑臉灑上<別人的>生命瑣緒,結果自己的人生從此一片模糊了。這樣的情形多不勝數。

也許也是莊周夢蝶吧。反正雖在此身中,只不是此人。」
-----
謝謝stone。
「接、觸」: two modes of experiencing;姑-娘:像某些故事,他的長者姑(姨輩)跟年青的作者玩一下,他也記和某姑娘(她……淚流滿面…..)的故事。
「屢試不爽」,或許可改為「….屢、….試、…不、…爽」。反正他那時約15歲,而他老哥是實驗派,與其德文家教老師忙得不可開交…..所以這檔事他只好去查醫學書,妳知道,那時候的版本,會怎麼嚇壞他(注意力渙散、黑眼框……)……
-----
講一個或許你知道的故事,柏格曼以史特林堡(Strinberg)為大師。不過,他提到易卜生的『海達 高布樂』(1890)也很精彩。我查人民文學的「易卜生全集」,該劇之引言竟說:此劇除了此潘家洵譯本之外,在1970年,台北還有由嚴影 高天恩合譯的『海達 蓋伯樂』。如果你有這方面信息,煩請賜知….
---
stone留言:
是有啊!我們大學時大概每個人都演過海達蓋伯樂中的任一角色。我們看的是淡江譯叢(?實在不記得該套書的真實姓名,不過它的確出了許多劇本),而且譯得還不壞。我在 Boston 還看了學生搬演的一次全本海達蓋伯樂,是唯一一次看全本演出。再回到淡江出的那套:我也實在不記得是誰譯的。下次回娘家時找找看(現在我的書兵荒馬亂,較難找一點,不過還是可以找)。

史特林堡我也演過,夢幻劇裏的<廚娘>哈哈!取本人難得的身高,營造一點「家中規矩及權威可以殺人」的微弱恐怖氣氛,哈哈。你說才大一就又演海達、又演夢幻劇、又演花與劍(馬森的劇本),前述本人的<戲劇系真殘酷>論的確可以成立吧!唉。

不過我的確是先喜歡柏格曼才輪到認識他崇拜的前輩史特林堡和易卜生,拜電影之賜。那時台大附近有個影廬,有點年紀的時代青年多少都在那裏流連過不少時間、看盜版經典電影。

海達蓋伯樂,唉!唉!唉!我說我想談談劇本,可惜現在實在談不下去了。這劇本當年姚公會用一種他典型的表情讚美(他讚美的表情跟嫌小孩太髒的表情可能一模一樣,沒辦法,姚公想必不須練習演戲,也就不會訓練自己的表情--皺著眉、扭著鼻子,微微搖著頭,語言空白半晌,然後手舉起來一揮,說:唉!好啊!簡直沒辦法!--這意思是,簡直好得沒辦法描述有多好),然後我這種對老師一向半信半疑的小孩就十分不肯相信他,自己去拿劇本來讀。讀完果然覺得好到不可理喻,真的有人可以只用幾個隱約的互相嘲諷句子、幾進舞台空間裏錯落的走位、一些 os(人聲與物聲)、和一個高瘦的硬骨頭女人形象,把這麼多挫折壓抑及狂烈性情、反抗欲等等的內在情節全都表現出來,而且還留給劇場人無限地重覆演繹的空間。
簡直除了姚公的讚美姿態外,我也不知該說啥了~
總之就是這些、那些、好一些的精采部份,把我給拘繫在劇場那麼多年。
----
謝謝stone,那套書我知道(這套30年前的戲劇翻譯真造福台灣學子)。很高興聽到你們講些個人的感受。
----
stone 留言:
我兒子說:你的朋友頭髮還捲捲的ㄝ,真是美麗極了,好像小甜甜xxx一樣美麗。
我還以為他怎麼知道我小時候演的卡通?原來他說的是「小魔女 DoReMi」裏的「小甜甜櫻桃」。 ^_^

往訪麥當勞二樓華人戴明學院,遇到 hc 的太太,因害怕強佔貨車位被拖而停留不到五分鐘內、我兒子對女主人的印象。
----
hc回永和,讀了大陸出版的Pasternak 回憶錄集『人和事』(三聯)和『紀德日記』(遠流)

2005/6/1早趕回讀紐約時報的Pasternak 訃聞。結語:

In one of the poems included at the end of "Doctor Zhivago," Mr. Pasternak says through the voice of Hamlet:
The stir is over. I step fourth on the boards Leaning against an upright at the entrance, I strain to make the far-off echo yield A cue to the events that may come in my day. The order of the acts has been schemed and plotted, And nothing can avert the final curtain's fall, I stand alone. All else is swamped by Pharisaism. To live life to the end is not a childish task.
The words might well have served as the poet's epitaph.

台長: hc
人氣(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