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3-01 03:00:00| 人氣2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家山皇家樹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摶(公元871年-公元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夷」指視而不見,「希」指聽而不聞),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視為神仙,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

五代末宋朝初期人,其生平事跡和出生時地眾說紛紜,真偽難辨,一說普州崇龕縣人(今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一說華州華陰人(今陝西華陰一帶),祖籍譙郡(今安徽亳州一帶)。一說亳州真源縣(今河南省鹿邑縣)人。主張以睡眠,休養生息,時常一眠數日,人稱睡仙。相傳紫微斗數及無極圖說皆為陳摶之創作。


據說陳摶很早就認識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并且已經看出他倆有一統天下的帝王氣象,如“兩個天子一擔挑”“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弈棋贏華山”“長安會二主”“雙日現真龍”等民間傳說,說的都是宋朝開國前陳摶與趙匡胤、趙匡義交往的故事。這些故事,很難說是信史,主要是為了神化陳摶,當然也是為了神化趙氏兄弟。

“兩個天子一擔挑”說的是:

五代后唐末年,北方的契丹大舉侵犯中原,干戈擾攘,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拖兒帶女紛紛南逃。一天,隱居武當山修煉的陳摶憂心忡忡,決定下山看看逃難的民眾。在一條大路上,他看見一位中年婦女,挑著兩個竹筐,一邊坐著一個男孩。他一眼就看出這兩個男孩非同凡響,有帝王氣象,遂慈顏微笑,攔住那位婦女。

那位疲憊不堪的婦女放下擔子,一邊擦著汗水,一邊怯怯地問:“仙師有何指教?”

陳摶拱手道賀道:“夫人好福氣!”

婦女不解地說:“夫君在軍中無暇顧及家眷,我們母子三人逃難至此,衣食無著,性命不保,哪有什么福氣?仙師為何出此戲言?”

陳摶沒有多說,拿出些銀兩,周濟那位婦女,讓她好好撫養兩個孩子。陳摶隨后面對過往的人群,開口吟道:“誰說當今無真主,兩個天子一擔挑。”說完飄然而去。這兩個男孩就是后來的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匡義,那位婦女就是后來的杜太后。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說的是:

一天,陳摶正在華山高臥,忽然耳熱眼跳,掐指一算,未來的天子有難,已經來到華山腳下。原來趙匡胤在家鄉打死了人,闖下大禍,官府到處捉拿,他東躲西藏,潛逃至此。陳摶裝扮成農夫,挑起兩筐桃子下山,迎面碰到趙匡胤。

趙匡胤饑餓難耐,便問道:“老人家,你挑的桃子能賣點給我吃嗎?”

陳摶說:“我的桃子本來就是賣的,你吃吧。”

趙匡胤饑不擇食,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過了一會兒,趙匡胤抬起頭來,問道:“我吃了多少桃子?要多少錢?”

陳摶說:“你這個大漢真能吃,吃了半大筐,沒個數。圖個吉利吧,我只要一文錢。”

趙匡胤很高興,可渾身一摸,一文錢也沒有。他羞愧難當地望著陳摶,納首便拜。

陳摶急忙扶起他,長嘆一聲道:“真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

陳摶定定地看著趙匡胤說道:“看你五官氣色,有兇禍在身,好比龍困泥沼,虎落平陽,處在命運的轉折點上。我看你是一條好漢,給你指一條出路,不知意下如何?”

趙匡胤感激地說:“請予賜教。”

陳摶說:“當今天下大亂,自古亂世出英雄。柴榮正在潼關招兵買馬,你可去投奔他,日后必能大富大貴。”趙匡胤叩首謝恩,告別陳摶,投奔柴榮麾下,很快受到柴榮的賞識和重用。

“弈棋贏華山”說的是:

趙匡胤在柴榮軍中,一日閑來無事,忽然想起恩人賣桃老人,便跨馬提刀,帶了不少銀兩前往華山謝恩。他到處打聽賣桃老人的下落,可無人知曉。他后悔當時沒有問清楚賣桃老人的姓名住址,只好信馬由韁,不知不覺來到了玉泉院。趙匡胤下馬走進道觀,只見香煙繚繞,清靜宜人。一位老道從里面迎出來,鶴發童顏,神清氣爽。

趙匡胤抱拳作揖道:“晚輩打擾了。”

老道雙手合掌說:“貴人駕到,敝觀榮幸。”

趙匡胤坐下喝茶,見石桌上擺著一副棋盤,便問道:“老仙翁喜歡下棋?”

老道說:“會下,但棋藝不精。”

趙匡胤便邀老道下棋,老道說:“下棋如能一局一兩銀子,方更加有興味。”

趙匡胤自恃棋藝高超,便說道:“愿意奉陪。”

兩人便下了起來。

第一局老道贏了,第二局老道故意輸了,說道:“今天有緣相會,我們到山頂上下棋如何?”

趙匡胤贏了一局,正在興頭上,認為老道棋藝不過如此,便欣然應允。

 

 

老道前頭帶路,上到東峰,過了“鷂子翻身”,來到一處孤嶺的頂端,只見四周盡是懸崖絕壁,深不見底。趙匡胤連稱:“妙哉,妙哉!”

老道說:“此處乃漢時衛叔卿博臺,在此下棋頗有雅趣。”

兩人隨即擺好棋盤,對弈起來。一局、二局、三局,趙匡胤局局皆輸,越輸越急,銀子、馬匹、戰刀全都輸光了。老道不愿下了,可趙匡胤卻不干,要求再下最后一局。

老道說:“那你準備輸什么?”

趙匡胤身上已無物可輸,望了望眼前的華山勝景,信口開河地說:“我倆賭華山,我輸了,華山全歸你。”

老道說:“此話當真?”

趙匡胤說:“一言為定。”

老道說:“我要輸了,把贏你的所有東西如數奉還。但你賭華山口說無憑,得立字為證。”

趙匡胤心想這華山又不是我的,輸了又何妨,我若贏了,不就等于一局都沒輸嗎?于是滿心歡喜地寫下文約,二人又擺好了棋盤。

這一局趙匡胤下得很認真,結果還是輸了,無可奈何地說:“你真是神仙,我算服了。”

老道稽首道:“謝主隆恩。”

趙匡胤一怔,問道:“你說什么?”

老道說:“我主日后必為九五之尊,封貧道為神仙,故而謝恩。”

趙匡胤頓時后悔起來,心想我如果是真命天子,還未登基就輸了華山,這華山以后就不歸我管了,太沒面子了。他忙伸手去搶文約,不料不但文約沒搶到手,反而在文約上留下了指印。

老道哈哈大笑道:“我主既寫了文約,又按了手印,君無戲言啊。”

趙匡胤見無法挽回,便指著樹木說:“華山我賣給你了,但樹我不賣。”

老道這時才挑明道:“我就是你要找的賣桃老人,姓陳名摶。”

趙匡胤驚喜異常地說:“不知仙翁就是恩人,請受我一拜。”

陳摶忙扶起他:“君不拜臣,萬萬不可。”遂將戰馬、軍刀、銀兩等物品全數歸還趙匡胤,說道:“弈棋如對陣,在戰場上恃能輕敵,很容易招致失敗。”

趙匡胤牢記教誨,下山而去。

從此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山是道家山,樹是皇家樹。華山不納糧,不準亂砍樹。”

 

 

“長安會二主”說的是:

陳摶在華山一覺醒來,望見長安上空有兩股天子氣,知道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在長安城盤桓,遂騎驢下山,直奔長安。這時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和一位名叫趙普的好朋友正在長安街市上閑逛。

陳摶翻身下驢,攔住他們,大笑不已,拉著趙匡胤手說:“將軍還記得華山頂上的弈棋嗎?”

趙匡胤連忙施禮道:“恩師教誨,銘記在心,沒齒難忘。”

陳摶說:“今日幸會,機會難得,我想請你們兄弟二人去喝酒,怎么樣?”

趙匡胤指著趙普說:“他是我們最要好的朋友,帶上他吧。”

陳摶看了看趙普說:“也好,缺了他,還成不了一席。”

四個人一同走進一家酒樓,找到一間僻靜的雅座。

趙匡胤對陳摶說:“恩師德高望重,請上座。”

陳摶連忙推辭道:“貧道乃是一介草民,豈敢妄據上座。將軍日后當受天下朝拜,還是將軍請。”

趙匡胤推讓不過,只好拱手致謝道:“恭敬不如從命,在下只好斗膽就座了。”

說完,趙匡胤就在上座坐下來。趙普因為走累了,隨便就在趙匡胤的左邊一席坐下來。按照古代的禮制,這是犯忌的,所以陳摶怒斥趙普說:“你雖然有貴人之相,但只不過是紫微帝星旁邊的一顆小星而已,怎敢擅自坐在左邊席位呢!”

趙普只好趕忙站起身,把左席讓給了趙匡義。坐定后,四個人開懷暢飲,相談甚悅。

“雙日現真龍”說的是:

后周世宗柴榮病死后,留下年僅七歲的恭帝柴宗訓和二十多歲的后周太后,實權掌握在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手里。

一天趙匡胤派他的心腹去請教陳摶:“趙將軍的君臨天下之日應在何時?”

陳摶想了想,慢慢說道:“猴虎初四逢,雙日現真龍。”

后周顯德七年(960),趙匡胤率兵北征,大軍進至開封以北的陳橋驛。軍中善觀天象的苗訓看到夕陽殘照,云氣環繞,空中出現一明一暗兩個太陽,便對帳中親吏楚昭輔說:“你看天上有兩個太陽吧,被遮蔽的太陽是后周,如今氣數將盡;而發著光芒的太陽,就是都點檢趙將軍,這是改朝換代的征兆。”

這個消息在軍中傳得很快,一群部將擁進趙匡胤營帳中,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跪倒在地,高呼萬歲,此即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大軍班師回朝,迫使柴宗訓讓位,改國號宋。趙匡胤于正月初四日正式登基,史稱宋太祖,改元建隆,建都汴梁(今開封)。這應了陳摶“猴虎初四逢”的預言,建隆元年為庚申年,即猴年,正月是戊寅月,即虎月。當然陳摶的預言很可能是后人附會的。

摘自胡曉《陳摶》

台長: 月光哈小貓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4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參學 |
此分類下一篇:阿門
此分類上一篇:超能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