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0 09:03:04| 人氣5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符號提煉漫遊/人生的記憶/王乾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符號提煉漫遊/人生的記憶
我讀《慢慢走》(王盛弘◎著/二魚文化)
●王乾任

1970年代,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去了幾趟日本,驚訝之餘,以解構主義和符號學的角度,亦遊亦寫的創作了《符號帝國》(L’empire des signes,中譯本名為《符號、禪意,東洋風》)。像是菜色並陳(有別於法國菜的先後出菜),毫無邏輯可言的街道名稱巷弄編排(有別於西方的嚴謹有序),羅蘭巴特從日常生活再習以為常不過的表面事物出發,透過符號學之眼,看見文化底層的特殊運作邏輯。

關於符號學……

符號學(semiology),一門關於符號的科學。源於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關心文本意義的產生,符號是什麼,如何發生作用。索緒爾認為,符號由符徵(signifier)與符指(signified)共構而成,前者是「聲音-形象」後者是「概念」。符號的組成元素是武斷而任意的,決定符號意義的不是「內容」而是符號間的「關係」。

例如在《慢慢走》的〈Q〉中,作者初抵英倫在一個霧彷彿奶油的清晨,看見高速公路上林立寫著注意「青蛙」的標語。作者自行解讀:「明白了這是一個重視生態保育的國度,我還曾在DISCOVERY上看過……」,然後又昏昏睡去。直到清醒之後發現注意「青蛙」的告示標語數量眾多,起初還以為這裡是個青蛙橫行的國度。定睛一看,才發現自己鬧了個(沒人發現,但卻自行書寫,公諸於眾)的笑話,標語上寫的是「霧」(FOG),不是「青蛙」(FROG)。

就索緒爾的符號學來說,「霧」之所以是「霧」,是因為人們就把它寫成「FOG」,若打從一開始就寫成「FROG」,那作者在昏睡中看見的,就真的是要人注意「青蛙」了。而「霧」與「青蛙」的分別,就在於彼此的構成元素不同,「關係」不同。雖然昏睡中的人,會把「霧」錯看成「青蛙」,並且自行搜尋腦中的知識庫,建立合理的脈絡。只不過,一旦清醒,還是發現鬧了笑話。

符號學的發現,幫助人們了解語言的構成與作用,構成符號的元素,組成符號的規則,解開許多語言乃至人類深層文化構成的奧祕。

於是有了《慢慢走》

2001年,僻居遠東小島的王盛弘,因為網路上一則留言: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六個月,你希望做什麼?於是毅然決然遠赴西歐,展開三個月的漫遊之旅。回國後,以歐遊題材為核心,向2002年台北文學獎寫作年金提了一個計畫,從符號的角度,書寫漫遊所思所感,因而有了這本《慢慢走》。

在〈@〉中,王盛弘發現自己遠赴歐洲後,第一個試圖用以接軌生活的,竟是網路。從@這個符號出發,王盛弘譜寫出簡潔的電腦與網路發展史、@的來源,以及網路如何滲透當代日常生活。生活與歷史碰頭,宏觀與微觀交織,在王盛弘的筆下,寫出了人們早已習常的事物的起源、經歷,變化曲折。在生活描寫上,王盛弘的觀察細膩,筆觸清柔軟黏;在歷史文本的書寫上,旁徵博引,納之於一。兩者之間來回穿梭,交織剪裁得宜。

在〈M〉(麥當勞的LOGO),是給與作者許多溫暖,但許多歐洲人不甚喜歡的麥當勞。從食物的溫度,一路寫到生命鄉愁與溫度的獲得與產生。作者並不批判麥當勞的功過,僅就一遊人之眼與所需,緩緩的說:自己並不反對麥當勞,只是鄉愁都長得同一個模樣,不免單調。

在這本散文集裡,王盛弘談符號,但並非正經八百的學院作風,而是在旅歐期間,邊走邊看,邊看邊想,任由文化震撼激盪思緒,天馬行空,然後回到生活軌跡後,慢慢沉澱、緩緩梳理,找出了以符號歸結遊記思緒的角度,緩緩的細細的譜出了歐遊中來自遠東的思緒,闖入符號殖民帝國,產生的碰撞與火花,在一個個符號底下,蘊藏著無數作者寶貴的漫遊/人生記憶。

以及其他……

除了歐遊書寫,本書還有園林以及生命書寫兩部分。王盛弘長期深耕於園林書寫,以至於南方朔在推薦序中盛讚王盛弘所寫的園林,連他這個念植物出身的人都不免驚豔。園林書寫這部分,雖然篇幅不多,卻細細考究了「英國園林小史」、「十八世紀英國園林的中國熱」和「所謂植物園」,對於了解園林,乃至到英倫旅遊多幾個除開博物館外的選擇,都是值得推薦的。不過有點可惜的是,這部分沒了「符號」來統馭文本。畢竟這是作者擅長的文類,若能以園林特有的符號為軸,想必理路更清。

最後一部分以四個字鋪寫四段生命片刻。「他」的母親的腫瘤,六嬸與六叔的婚姻,姊姊年少時的一段往事,石頭落入井中的回聲。作者對於自我的剖析,頗為深刻而耐人尋味。

旅遊書寫

王盛弘的旅行書寫,不同於食衣住行育樂的景點式日記雜感書寫,他提出以符號歸結文化震撼與旅遊雜思,無疑另開新局。但從《符號帝國》來看,似乎也有脈絡可循。不過,身為散文創作者的王盛弘,又有別於符號思想家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符號對王盛弘來說,是用來貫穿漫遊思緒、生命記憶的一根軸線,重要但卻非全部。文中除了符號的追問和探索,還是可以讀到作者透過細細的文字安排,想要書寫的悠遠意境。

出處: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zen/3/1268691020/20060511145046/

台長: 王盛弘
人氣(5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