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30 19:32:57| 人氣21,05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345.深圳龍華廠「跳樓真相」是?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朝大詞人元好問見到大雁殉情,便順手寫下了這兩句名垂千古,卻由金庸的《神鵰俠侶》將之發揚光大。

一個動機:因為「葉問&黃埔軍校」來到廣州

趁著中秋連假到澳門公幹的同時,我獨自一人首到廣州自遊行。旅遊動機很簡單,就是想到「黃埔軍校」& 佛山的「黃飛鴻紀念館、葉問故居、李小龍紀念館」等一嘗宿願。



↑↓圖:黃埔軍校多虧有了當年的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才有了經費重建早被日軍摧毀的軍校。而畢業自黃埔約3.3萬軍人後裔,追隨著前人腳步紛紛來此朝聖。下圖為「黃埔軍校舊址大門」...

親臨「黃埔軍校」自然是因為去年度對岸很夯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影集(情節描述2兄弟同在黃埔軍校從軍,一個加入國民黨,另一個後來加入共產黨其中影射今日兩岸關係的處境:「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2句原本只是魯迅記事詩中的文句,卻經廖承志引用寫給蔣經國的書信中,而在兩岸傳開成為經典),而已經拍了3齣電影的「李小龍恩師:葉問」的傳奇故事,非但帶動全球學習詠春的風潮,同時也讓旅人開始關注「武術之鄉:佛山」,而自今年11月初起,隨著「廣佛地鐵線」的開通,兩地的民眾可以透過「舒適、快捷又省$」的大眾捷運,透過「廣佛線」再來聯結兩地原有的地鐵站,這也是全中國第一條「雙城地鐵線」。



↓圖:其中展示「馬背上的聶將軍」圖,竟有幾分神似「人間正道是滄桑」影集中男主角「孫紅雷」...



↑圖:「黃埔軍校」校訓後來就變成「中華民國◎國歌」歌詞。

 

一場按摩:你試過在背部點燃烈火嗎?

當第2天搭地鐵、電動車、渡輪&步行,跑遍廣州郊區的黃埔軍校→中山大學→嶺南印像園後,因為走了一整天腰酸腿痛時,我來到這家「香港旅遊&美食達人」蔡瀾(如下圖)推薦的「古法文化休閑中心」,這裡有個特別的療法是「火燒背」(據說對治療「睡眠」很有效)或「火燒肚」(據說對「腸胃」治療有效),程序是:先鋪上乾濕毛巾後,再鋪上灑滿酒精的毛巾後再點火,待一兩分鐘後再蓋上濕毛巾滅火,如此反覆視客人耐熱程度再「燒」他個七八回以上。




「按摩」──通常是我出國後必做的休閑,在台灣反而不曾,一來因在國外東奔西跑一整天機會多,加上價格相對比在台低廉。「按摩」也可被視為「被運動」,因此當地上班族常辦「諸值卡」&午間勤跑按摩店,在補眠過程中也「被運動」一下有益身心,而重口味者還可選「泰式按摩」,因為那是「被瑜珈」,許多「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就可透過按摩師父來幫你達成

 

原來本文接下來是要分享「首度遊廣州自遊行」的趣聞異事,做為閱讀者下回赴廣州吃玩買住攻略之參考,計劃有變是因為碰到的按摩師傅,是個曾經在深圳龍華廠工作3年的90後女生代表,發現了媒體所不曾探討到的事件真相。

↑↓圖:廣州市近些年新景點一一嶺南印像園。

一個懸念:「龍華廠跳樓」的真相是?

今年年中深圳「龍華廠連續跳」引起全球的關注,媒體&名嘴等也紛紛猜想其成因,如:(一)血汗工廠之說:每天如機械般重覆相同的動作&無限制的加班等剝奪生存的樂趣;(二)居高不下的撫恤金之說(本「福利」後來已取消):在重賞之下人人挺而走險,只希望讓家人過得更好;(三)靈異之說:想找替生的或風水不佳甚至亂葬崗的說法

 

就常理判斷:其一,如果覺得工作太累,那為何不「少加點班」或干脆辭職不幹,而是直接選擇跳樓?其二說是「為了豐厚的撫恤金」,一來這並不像「9080後」新生代的作風,同時只要繼續做個三五年,總收入一定比「撫恤金」高很多,沒必要為了一筆$而輕生;其三是「靈異之說」更是無稽之談,在一個數十萬人群聚「陽氣如此旺盛」之地,竟還有「邪魔歪道」可以一而再三乘虛而入?

透過與90後這位按摩師傅旁敲側擊聊起有關「龍華廠跳樓」事件後,我當下直斷:「某些自殺者其實是死於90後的戀愛遊戲裡」!因為龍華廠員工人數超過數十萬,因此每天進進出出工廠人數眾多,許多90後(1518歲)既使謊報年齡也可順利入廠工作。

 

裝配線工作自然是「單調&重覆」,為了提高績效,小主管偶而會在發薪日邀請廠內85%以上是「90後前段&80後尾段」(1624歲)的員工去唱K或上夜店喝酒跳舞,在「酒酐耳熱」之際,許多「90後的戀愛遊戲」正開始上演
↓圖:令人「煩」的「凡那比颱風」當時正遠離廣東&福建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逼使一個人會「走上絕路」? 

特別是這群80後尾段 & 90後前段(1624歲)多來自農村的年輕男女,當「自殺」被認為是要去終止一場苦難或不堪的悲劇狀態!那麼,處在「戀愛中:天堂」&「失戀後:地獄」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加上在一個封閉的龐大工廠中所有的感受將有「加乘效果」,是否才逼使某些人選擇「跳樓」做為終結苦難,或期待對方至少會因此記得或內疚一輩子,而事實正好相反!永遠記得欺負過他的人,卻能在瞬間遺忘他曾欺負過的人,這才是「人性」。 


一種效應:為何「情傷」下的跳樓事件頻傳?

或許有人好奇「情傷」會有如此衝擊,特別是對這群20歲前後的新生代?20079月一份來自對岸北京一所心理衛生中心,針對北京市十多所大學上萬名學生做出「首份大學生自殺心理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大學生中自殺意念發生率達13%,而「戀愛問題」是主因。

 

而在台灣更早的「經典案例」:1961615晚上11時,一位建中夜校生茅武在台北牯嶺街五巷十號後門刺了女友6刀的少年情殺事件,卻成為次日民生報的頭版頭新聞。這也是導演楊德昌後來在1991年將之改拍成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描述那段當小四發現深愛的女友小明卻與好友小馬暗通款曲,就忍不住拿刀狂刺小明致死而身陷牢獄,而讓長大後的小馬因故拍成同名電影來贖罪。

 

有沒有發現其中的潛台詞:「小四」其實是「小五(武)」;而「小馬」就是「小羊(楊)」。
而為什麼偏是選擇「跳樓」而不是其他方式如:服毒、燒碳、上吊、割腕等,這就是所謂的「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自殺行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傳染性,特別是在一個封閉的團體中,如果成員共同存在某一種負面的情緒,但又缺乏應對的方法&宣洩管道,如果有人帶頭選擇一種發泄方式,其他同儕就會仿效。

維特效應」也是因為在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出版一本名叫《少年維特之煩惱》,書中描述一青年因暗戀鄰家女孩卻發現她深愛著自己的父親,受不了刺激而自殺的故事,該書在當年出版後,卻引發全歐洲年輕人爭相模仿維特自殺,為此《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小說在歐洲多個國家被禁,而「維特效應」卻因此得名。

典型的例子如2003年4月1日港星張國榮跳樓事件在次日媒體大肆報導後,結果當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九小時內,全港就有6人跳樓自殺,當月香港共發生131起自殺事件,較同年3月份增加32%,而某些遺書上也註明會走上絕路也與張國榮輕生有關。

一種反應:「自殺」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對社會變遷的控訴?

19世紀末一位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認爲:「自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行爲,而是再對正在解體的社會作出的反應。」塗爾幹還依社會對個人關係&控制力的強弱,還將自殺分爲4種類型:

 

(一)利他性自殺:以犧牲小我來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泪羅江,以死喚起民衆的覺醒;(二)自我性自殺:當個人失去社會之約束&聯系,對身處的社會&群體毫不關心而死,如頓失婚姻者等;(三)宿命性自殺:當個人受外界控制&指揮,感到命運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時而自殺,如宗教徒爲主而獻身或當年日軍的神風自殺隊;(四)失調性自殺:當個人所認知的外在世界被推翻,而令人徬惶終日、不知所措、甚至覺得沒有明天等失控而自殺,如失戀&失去工作等…

我在後來忍不住問了這位90後按摩師傅一句:「難道廠方沒有禁止員工在私底下談戀愛?」她只淡淡回了一句:「這種事,怎麼可能禁得了!」

↓圖: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或許這些因為「情傷」而走上天台的80末或90後年輕男女,如果能在「飛躍」之前聽到巫啟賢唱的一首名為「太傻」的歌曲,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歌詞是這樣的:

 癡癡地想了多少夜,我還是不了解。是什麽,讓我們今天會分別?反正夢都是太匆匆,反正愛只能那麽濃,心與感情讓它粉碎,飄散在風中。只是爲何當初你是不聽所有,紛紛擾擾流言之中漫天風雨,你會選擇了我只是爲何如今我們不顧一切,追求真愛堅持底又苦盡甘來,你會放棄了我!再說你也不會懂, 心再痛你能做什麽,不再將自己深鎖,錯了又錯守住你的承諾太傻,只怪自己被愛迷惑,說過的話已不重要,可是我從不曾忘掉!守住你的承諾太傻,只怪自己被愛迷惑,醉過的心那裏去找,對著滿滿空虛回憶,怎麽逃?

↓巫啟賢 - 太傻(國)MV :

↓《山楂樹之戀》電影預告片-張藝謀作品
↓常石磊演唱《山楂樹之戀》主題曲《山楂樹》歌詞:
當那嘹亮的汽笛聲剛剛停息,我就沿著小路向樹下走去,輕風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樹下,風吹亂青年旋工和鐵匠的頭髮,啊茂密的山楂樹,白花滿樹開放,我們的山楂樹呀它爲何悲傷?

↓《山楂樹之戀》主題曲-《山楂樹》原為蘇俄民歌

一部影片:【山楂樹之戀】對應下的八九零後的戀愛觀

一齣標榜「史上最純淨的愛情片」:《山楂樹之戀》(以下簡稱《山楂樹》)自今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開始上映後,截至9月28日其總票房超過人民幣上億元,成為近十幾年來華語文藝片的票房冠軍。該片敘述在1975一個慘遭文革迫害的女中學生靜秋,與一個高幹子弟老三談一個「純愛」的過程…

 

看過本片的友人說:「是男的都想娶靜秋,是女的都想嫁老三」才使得本片成功破億。


早在2007年末,《山楂樹》電影原著早就已經被「亞洲週刊」評選為「年度最佳TOP-10中文小說◎冠軍」,不過對於片中詮釋所謂「純愛」的觀點上,不同的年齡層觀眾眼裡,卻有著兩極化的看法:80後作家春樹對電影《山楂樹》評價道:「憑什麼說沒有性的愛情就是史上最乾淨的?那不過是特殊時代所造成的結果,影片影射的正是一代人的落伍與另一代人的進步。」更有網友表示:「我不相信老三能忍得住,就算當時兩人發生了什麼,也不代表就是不純潔這樣的情節,反而讓我覺得有些在裝純。」

 

然而對五六年紀的觀眾而言,《山楂樹》重現了他們關於青春期的回憶,像中國導演高群書就感嘆道:「《山楂樹》是拍給我們這種老男人看的,不是給你們年輕人看的!因為當時的愛情,就是這樣。」 

↓圖:今年9月5日那一期特別報導《山楂樹之戀》...

從五六零後普遍將身體視為「聖殿:雙方需經過兩情相悅&互訂終身後的達陣地」& 某些八九零後認為那不過是「一場遊戲或工具:彼此取悅&賺$手段」認知的落差來看,其實那只是突顯「性觀念」開放程度的差異。 


少數80後(今年2130歲)更將「身體視為批發工具」,因此成為「小三」(第三者)的大多數,而少數的90後(今年1520歲)更將「身體視為零售工具」,因此成為「援交」或「傳播妹」的主要供應者。而這樣的趨勢發展,導致拍攝《山楂樹》前當導演張藝謀面試五六千名女生後,因當日片中女主角遲遲選不出來而不禁感歎:「現在的孩子越生越難看,漂亮姑娘都不和帥哥生孩子,全去找煤老板、有錢人、老男人。所以現在的90後,真長得不行
↑↓圖:上圖前排右一即片中「靜秋」真人原型 : 熊音,而下圖即飾演靜秋之「周冬雨」。
爲了選擇一個「眼神如山泉水般純淨」的清純形象(如上圖),張藝謀開拍《山楂樹》前甄選了五六千名藝校學生卻沒有一人能符合條件,而在今年底張導就要開拍金陵十三釵(非「紅樓夢」,而是當年日軍攻佔「南京」時,在德國傳教士貝拉教堂中,為了保護幼女而自挺身充當日軍「慰安婦」的13名青樓女子),恐怕在人選上更將傷透腦筋

台長: 衛斯理
人氣(21,058) | 回應(6)|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中國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347.瞧!蘇東坡為何樂瘋了?
此分類上一篇:344.重遊北京,自遊攻略...

待月草
拜讀了您的文章
心中難免唏噓~

待月認為除了您說的理由之外
有絕大部份是大陸少子化的後遺症吧~
雖然來自農村,他們仍是父母及長輩們自幼百般呵護
捧在手上長大的心肝寶貝,那能接受被拒絕,甚至被遺棄的衝擊!
這樣的結果,也不能責怪他們抗壓性太差,因為在他們整個成長過程中,從未發生過心愛的東西得到的狀況吧!

所以,要讓他們接受"愛到深處無怨尤"是很難的事^^
要求他們做到"相聚時珍惜,分離時祝福"恐怕比登天還難呀!

感謝來訪
淺見一则
祈笑納
晚安^^
2010-10-02 02:55:23
版主回應
「少子化」造就是「抗壓性低」如「草莓族」卻不一定會走上天台…

台長後來想通的是:「那個年齡層15~20的族群」(現在正是所謂的90後)正處在: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談戀愛讓心情High上層樓,當然也會因頓失而墜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多年以後)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010-10-07 20:06:47
待月草
更正
****
第二段第六行應該是:
心愛的東西得{不)到的狀況吧!

不小心筆誤了
少了一字,差之千里^^
呵呵~抱歉囉~
2010-10-02 03:03:22
版主回應
如上
2010-10-07 19:53:47
Jason Liu
衛斯里, 謝謝你建議看的山楂樹之戀,我很訝異的; 張毅謀居然導這種小品, 賺人熱淚之間, 缺少戲劇張力, 連我老婆看到一半就把劇情說中了.該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張毅謀最棒的場景美, 並沒發揮. 倒是我喜歡影片第一首歌, 晚秋與三哥第一次碰面時的歌, 有文革年代的礦味兒. Jason
2010-10-04 11:13:12
版主回應
年紀大了,錯字難免如:衛斯「里」→「理」;張「毅」謀→「藝」;「晚」秋→「靜」秋;「三哥」→「老三」;有文革年代的「礦味兒」→「氛圍」…

您老也甭怪我挑您毛病,這在本新聞台上還是頭一回。
2010-10-07 19:50:59
李艾瑪
我想要一本今京有味書
2010-10-04 14:24:44
版主回應
應該明天就可以寄出。
2010-10-07 19:35:38
糖糖
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完全沒有文革時期的肅殺氛圍,
還有窗明乾淨的公車。真是承平時期的愛情故事!是導演故意安排的,或是高層授意
2010-10-04 18:41:13
版主回應
如果從「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花裡見天堂」,那從「傷痕的文革」中看見一段「純愛」又有何不可?
2010-10-07 19:23:56
miki
不可思議的巧合~今早剛好看了"山楂樹"電影.....是在高雄市立圖書館借的DVD~~
2013-01-25 00:53:31
版主回應
已回在臉書上...
2013-03-08 14:13: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