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24 01:53:52| 人氣1,9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桐豪自爆:女月薪兩萬 不如靠爸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親民黨立委李桐豪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2012.10.23 

主計總處統計九月失業率比八月略降,實質薪資倒退十四年。親民黨立委李桐豪昨天說,大學畢業的女兒找工作,每月上班廿五天、月薪兩萬元,換算時薪只有一百元,「不如靠爸養」。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邀請主計總處、審計部報告明年度施政計畫及收支預算案,朝野立委關切失業率與勞工薪資;李桐豪自爆女兒求職遭到不合理待遇,「企業主剝削勞工,讓台灣的年輕人變成台勞」。

李桐豪說,他女兒大學畢業,會說英、德、法、西、韓等五國語言,女兒最近去一家在兩岸都設立分公司的企業應徵工作,月薪兩萬元,每日工時至少八小時、每個月上班廿五天,換算時薪只有一百元。
 

遭吸收諜報 2退役軍人起訴
*中央社╱基隆市23日電 2012.10.23  
 
中國臺灣退役軍人鄭林峯、蔡登漢遭祖國大陸吸收,販售資料,導致中國臺灣情報人員曝光且被逮捕。中國臺灣基隆地檢署今天偵結依貪汙罪等起訴。

基隆地檢署起訴書指出,前軍管區參謀官鄭林峯、前陸軍後勤官蔡登漢,退役後遭祖國大陸情報人員吸收,協助在中國臺灣蒐集情資。

蔡登漢先前被吸收時,一度策動仍在服役中的鄭林峯,提供軍人資料與證件給蔡登漢影印。

鄭雖僅提供個人資料給蔡抄錄,但已為日後退伍替祖國大陸工作埋下伏筆。鄭在民國93年底退役後,被蔡登漢引薦到內地招待、吸收。

起訴書表示,蔡登漢還透過中國臺灣陸軍總部(改制為陸軍司令部)情報署組長退伍後擔任某立委辦公室主任的陳扶泓,蒐集中國臺灣立法院國防外交預算案資料、三軍大學學術月刊及國防雜誌,掃描製成光碟片。

蔡登漢前往內地時,接受飲宴招待,提供相關情報資料時,收取報酬,扣除自己的酬勞後,也將情報工作費約新台幣90萬交給陳扶泓。

鄭林峯被吸收後,透過關係遊說多處中國臺灣服役中軍人,蒐集軍情資料,另藉機蒐集到中國臺灣後備動員管理學校正規班講義及某項軍事演習的資料。

鄭林峯還與時任中國臺灣臺中市電戰大隊的少校參謀官見面,以販售祖國華為行動電話為由,自拍合照取得軍人識別證,將圖檔存在電話記憶卡,提供給祖國。

基隆地檢署依違反國家安全法、貪汙治罪條例等罪,今天起訴蔡登漢、鄭林峯。陳扶泓已於今年8月12日死亡,不起訴。
 

公廁尋短女子 精通五國語、留德卻失業
*聯合報╱記者林昭彰/新北市報導 2012.10.23 
 
前晚在淡水老街風景區河邊公廁內以膠帶封頭自殺的吳姓女子,昨天凌晨不治。家屬說她是留德碩士、精通五國語言,但近期失業沒錢吃飯而暴瘦,經常餓到全身發抖,加上積欠卡債才尋短。

四十八歲吳姓女子前天晚上十時,被人發現頭部罩著塑膠袋癱倒公廁裡。救護人員連續剪開三層塑膠袋才看到臉,發現她口鼻也用膠帶貼住。警方根據死者留下的三封遺書,研判應為自殺,但遺書並未提及尋短原因,背包裡還找到十幾張信用卡。

死者姊姊告訴警方,死者從小功課好,北一女第三名畢業後考上國立清華大學,再留學德國取得慕尼黑大學文學碩士,精通五國語言。

她返國後獨自租屋住淡水,未婚,因個性孤傲經常換工作,失業期間便接一些外文翻譯,但聽說最近都接不到案子,窮到沒錢吃飯,餓到全身發抖,還感嘆有些同學都已當上教授,自己卻高不成低不就。

姊姊說,知道妹妹欠卡債,但不知實際金額;有時候打電話表達關心,妹妹會回答「在忙」就掛電話,她跟弟弟都有點怕死者。一周前接到死者電話,提到死了以後記得帶父親去辦理拋棄繼承,沒想到竟然輕生。
 

興農不玩/花錢討罵 職棒老闆看不到未來
*聯合晚報╱記者黃麗華/特稿 2012.10.23
 
職棒球團老闆在國外的地位是備受尊崇,但在國內卻已陷入「花錢、討罵」的窘境,如果台灣職棒依舊讓老闆們看不到未來,誰還願意虧錢苦撐。

兄弟象董事長洪瑞河就說,台灣有很多企業的規模都大於兄弟飯店,但能有幾個是有心投入職棒,一年要虧損7千到8千萬元不說,涉賭問題不斷,經營很辛苦,其中的艱苦難以言說。

雖說兄弟象隊總薪資較低,每個月也得付出七百多萬元,一年光是薪水將近9千萬元,票房收入不僅歸零,還得倒貼,打一場比賽主場球隊就得支付聯盟40萬到45萬元的相關費用,每隊每季有60場主場,共要付出2400萬元,但球團在例行賽票房收入還不到2400萬元,等於都是賠錢打比賽。

洪瑞河算是感受最深刻的老闆,近年來不斷在網路上被罵,還曾經在路上被球迷追罵,更讓他感到灰心,「如果花錢有代價,還有繼續經營的期待,現在反倒是花錢討罵,這樣的苦撐,還值得嗎?」

其實牛隊不想玩的心情也是如此,味全解散後在牛隊待了9年的葉君璋表示,可以體會興農不玩的心情,成軍17年以來,花了這麼多錢,也為棒球做了很多事,結果獲得的全是負面報導,哪個老闆願意忍受,「現在不玩了,對興農是聰明作法,至少不必再煩心虧錢。」

外界對興農球團的批評多,葉君璋認為,自然是出於好意。但像道奇系統結合與技術交流,眼光是長遠的,也砸了不少錢,但不見得外界都能給予正面的評價。

當不肖球員不斷破壞整體棒球環境,球迷又不願意給這些虧錢老闆一些鼓勵,對老闆們來說,最容易的解脫辦法,就是狠下心宣布解散,管他的社會責任,管他的台灣棒球長遠發展,都不再與他們有關了。

請問那些老愛對中職說風涼話的人,這是你們願意看到的結果嗎? 。
 

彭明輝: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
*聯合報╱彭明輝 2012.10.20  
 
戰後嬰兒潮的世代應該很難相信:這一代終生的努力竟造成下一代的普遍沉淪──實質薪水倒退十五年,高學歷的年輕人被迫要去做小學畢業就可以做的工作,而房價高到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像我這樣放棄歐洲高薪工作而矢志回來建設故鄉的人,更是難堪:一輩子的努力,竟然讓下一代更加看不到未來!

無獨有偶地,美國的平面媒體也在指控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債留子孫,讓美國有33%的機率會在卅年內破產。年輕人被迫延長受教時間,忍受飆漲的學費和學貸,畢業後卻看不見何時才買得起車。年輕世代甚至指控上一代是吸血蟲:掌握絕大多數的政治與經濟資源,卻只知享受和製造問題,斷送下一代的未來。

許多經濟評論開始羨慕起德國北歐:他們的貧富差距遠比美國小,國債遠比美國低(挪威和瑞典的國債甚至是負的),失業率遠低於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或接近美國,從全球金融風暴中復甦的速度遠高於美國。

英國的BBC這樣形容德國:「工時比鄰國短,學童上學時間僅鄰國的四分之三,工人不特別勤奮,一點都不像是會在經濟上成功。但德國卻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可以隻手阻擋歐元區的經濟衰退,富裕到足以拯救歐元。」

教育水準低,工時短,為何反而有較高的產出?靠前人的庇蔭。德國、荷蘭和北歐國家都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公司,勞資關係穩定,前輩的技術和經驗可以整合進公司的組織、管理、研發與製造中,從而用低工時創造高產值。以自動化機械與交通運輸系統的生產為例,百年公司出國競逐國際標時,只需把過去累積的數十萬套設計圖拿來修改、重組,即可符合客戶的需要,且有百年經驗擔保品質;反之,新興公司要從頭設計起,還到處顧慮不周。而且,百年公司的設計與生產皆已模組化,又以全球為市場而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造價也比較便宜。

德國能而英美不能,就因為德國資本流動率低而勞工權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德國以超高的資本利得稅防範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的投機炒作,使資金傾向於長期而審慎的投資;他們讓勞工參與公司經營,不景氣時以勞資協商減少工時與工資而不解雇。資本流動與解僱勞工都太困難,誘使資方積極從事可永續的投資與經營,而勞方也願意將個人智慧與經驗交付給公司,並戮力參予技術升級。因此,資本與技術都留在公司累積,讓後代坐享前人的餘蔭。

反之,美國資本流動太快,炒作成風使經濟系統不穩定而風險高,矽谷創業成功率僅百分之三,而成功的果實歸於極少數人。產業變遷快速,前一代人的經驗、技術與智慧皆無法累積,因此絕大多數人的實質生活都無法改善,還反而倒退。

荷蘭和北歐的制度跟德國相近,屬於庇蔭後代的「全民經濟」,社會可以持續進步;美國則是贏者通吃而遺禍子孫的「富人經濟」,社會無法持續發展,還瀕於覆沒的邊緣。

但是台灣卻不學歐洲而學美國,甚至比美國更惡劣。台灣的房地產稅是美國的百分之十,日本的百分之二點五,遠比美國更鼓勵金錢遊戲與劫貧濟富,讓想要永續經營的業者在這文化下難以作為。卅年下來,富了個人而毀了整個社會和下一代的未來。

我們是該認真地反省了!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平路:中國學生眼裡的「孤島」?
*聯合報╱平路 2012.10.22 
 
最近,聽中國文化界的朋友說到「你們台灣,有點悶。」

毋須外來的人開口,其實我們自己哪會不知道。除了兩岸關係上政策論述不足,前景不夠明朗,台灣悶轉的事情可多呢,核四廠到底要不要停工要不要營運?杉原海岸的「美麗灣」是拆除是放行未來怎麼結局?政客口水一陣之後,台灣是一個大悶鍋。

深刻一層地看,悶的意思是,心鎖在門裡面!

對這現象,在台灣的中生也頗有親身的體察。最近,一位來自浙江的蔡博藝同學以在台灣讀大學的感想集結散文出書,一篇的題目就叫做「孤島與高牆」。

對岸若是防火牆阻隔的天空;台灣,就像自我閉鎖的孤島。外在的限制還可以「翻牆」,若是自己把視線局於一隅,就讓人更充滿無力感。這位中生參照自己在校園的經驗寫著,台灣沒有牆,隨時可以找到中國沒有的資訊,但很多台灣的同學除非寫報告找資料,否則都不會去碰。

她說,與台灣同學很難講起有關國家和社會的問題,很多人沒興趣,也講不出話來。

台灣可以自由上「臉書」,讓對岸許多人非常羨慕,但這位中生卻提醒,同樣作為社交網路,「臉書」的內容含金量遠遠不及他們慣用的「人人網」。她寫道,「『臉書』上發的照片會有很多人按讚,但是發的文章很少有人看,看到的幾乎都是吃了什麼做了什麼等等身邊的小事,然後一排排的留言:『哦!真假?!好酷哦!』」

一方面,可以說我們台灣人情溫暖,隨處是支援體系。另一方面,我猜,這位中生的質疑是,當年輕人都慣用「酷」與「讚」表達感情的同時,會不會用進廢退?思辯的能力正在悄悄退化!這位中生又寫道:「比起外界,台灣同學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朋友過生日,是很多人的頭等大事,他們會去拉路人拍VCR表達對自己朋友的祝福。通宵做很大的生日牌,一張一張的剪貼照片,提前好幾個禮拜策劃生日party。他們會很用心的經營自己的生活,對朋友掏心掏肺,讓人感覺真誠得沒有辦法拒絕。但是,他們很少去關心外界。」

我希望這位中生的觀察失準,然而苦澀地是,她確實點出了某種現象。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年輕人懶於關心外界?

字裡行間,這位中生其實對台灣頗有期待。這位同學可惜著:「大陸年輕人至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而世界明明向著台灣的年輕人敞開,台灣人卻自動別過臉去。」

看在這位中生眼裡,我們入口網站的知識性也不夠高。她寫道:「當打開台灣人常用的門戶網站雅虎奇摩時,你會發現,首頁的新聞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塊豆腐乾。大部分版面都是購物、美容和各種廣告。」

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致使我們在知識的領域正急速退讓詮釋權!搜尋維基與Google等等,讓人驚心地是,愈來愈多的內容由對岸的網友所提供、所添補。理由是教育的被動與制式讓台灣的年輕人不喜歡思考?對頭腦體操所帶來的樂趣缺少體驗?還是更關鍵地,媒體的集體墮落讓台灣人集體弱智?大多數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欠缺知識、因而也欠缺深入理解的好奇心?

一位中生的感觸像面鏡子,折射出的角度,或可指出我們自己不願意看見的盲點。

(作者為作家)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