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2 15:37:49| 人氣1,3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台關係 歐巴馬政府抽離美中架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十日電 2012.07.12 

一位熟悉美方行政部門的人士十日說,在對台關係上,歐巴馬政府和過去政府最大的不同,就是決定用台灣的角度,單獨處理對台關係,擺脫過去把台灣問題當作對中關係架構的爭議議題。
 
這位人士也提到,美國瘦肉精牛肉進口的確是兩國的爭議話題,誠摯希望這個議題能夠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這位不具名的人士表示,美國自從1979年和中華民國斷交,歷任政府在處理台灣問題時,都把台灣當作是美中關係架構下的一個爭議,而不是把台灣當作單獨的重要關係處理;不過,自從中共軍隊連年大幅度提昇軍力以來,間接促成美軍回防東亞,現在歐巴馬政府進一步決定擺脫過去的做法,真正從台灣的角度,看待這個重要的關係。
 
這位人士指出,台灣在美中關係始終是個爭議的議題,中方更多次強調,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重要的敏感議題,數十年來始終如此,未來也一樣。

儘管如此,歐巴馬政府仍相當重視發展美台關係。這位人士說,這當中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坎柏的角色至關重要;去年十月,坎柏在國會指出,美方與台灣的文人和軍方資深官員層級目前已有定期諮商,而類似談話過去很少聽聞,或搬上檯面上來談。
 
這位人士表示,大約從去年開始,美方恢復資深官員訪台的做法,並將台灣納入免簽證候選國,以及軍方互動交流;雙邊軍方人士交流的範圍、頻率和層級更是恢復到李登輝時代的水準,這比軍售還實際。


美學者看衰馬︰兩岸政策難創新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十二日報導 2012.07.14

美國學者戈迪溫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從台灣今年三月起的政局發展看來,馬英九總統的支持率創紀錄地快速下滑,未來能否保持目前施政的動力都是問題,何況是提出新的政策。

華府研討會 美中台學者對談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今天在華府以「兩岸關係的挑戰」為題召開研討會,廣邀美中台三方學者參與。長期觀察台灣問題的史密斯大學教授戈迪溫認為,兩岸關係的變化雖然難預測,但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以來的政局演變來看,兩岸政策守成都不易,更別說是創新。

中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則表示,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時說出「一國兩區」,到了馬英九就職演說時變成一國等於中華民國,北京的詮釋是馬英九在內政壓力下,立場退縮了。中國認為兩岸關係穩定很重要,未來要脫離兩岸二軌對話模式,建立一個可以直接和台灣官方對話的機制。

中國學者建議設「民共論壇」

孫哲並表示,中國應該仿國共論壇,與民進黨建立起一個「民共論壇」,公開承認民進黨是一個合法的政黨。中國認為,民進黨雖不會改變台獨黨綱,但是對中國會更友善,未來的兩岸政策會更有彈性。他說,即使民進黨在四年後再度執政,也不會改變兩岸政策的方向,因為中國正全力贏得台灣的民心,「我們把台灣看成一個政治市場,共產黨要在台灣和國民黨、民進黨競爭」,中國不會以治理西藏、新疆或香港的方式來制定對台政策。

美教授︰台灣安全需武器作後盾

喬治城大學教授沙特則悲觀地認為,台灣正朝向和中國統一的路上邁進,而美國政府的立場卻是鼓勵,他認為在有生之年,會看到兩岸簽訂攸關國家前途的協定。他說,認同和民主不能保障台灣的安全,安全需要武器作後盾,台灣在這方面卻沒有太大作為。


越聯美日 防中成形
*中央社╱河內特稿 2012.07.15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日本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分別都在7月中旬訪問越南,不約而同對南海問題表態,顯示本區的重要,越美日儼然對南海問題達成共識,形成「防中聯線」。

一位匿名學者指出,越南已選邊站了,與美國和日本站在一條線上,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一致動作,聯手防中陣線已形成。 在5天內,美日外長前後訪問越南,在同一場地會見重要領導,又針對南海問題發表相同談話內容。

他表示,即使希拉蕊近日在柬埔寨參加東協峰會時,重申美國在南海沒有領土爭端、在這問題上不選邊站,但是南海涉及美國基本利益,包括自由航行權、維持和平穩定、遵守國際法及合法貿易等。


45年來首次!中國施壓 東協聯合公報流產
*編譯陳維真/綜合報導 2012.07.14

菲越要求在公報提及南海問題 主席國柬埔寨拒絕

東南亞國協區域論壇(ARF)會議十三日在金邊落幕,由於與會各國外長在南海問題上意見分歧,主席國柬埔寨更在中國施壓下,拒絕依照菲律賓的要求在聯合公報中提及中、菲之間的黃岩島領土爭端,以致公報難產,最後索性不發表聯合公報,這是東南亞國協成立四十五年以來首遭。

菲律賓與越南在會中要求,本次公報中應提到東協討論到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的領土爭議,但卻遭到主席國柬埔寨拒絕,並在十三日早上表示「無法發表」聯合聲明。根據外交人士指出,相關協商在十二日破裂,但會員國為了打破僵局,十三日早舉行緊急會議,會中各國外長一度激烈交鋒,但最終仍未能達成共識。菲律賓對會議結果大表不滿,會後發表聲明「譴責」東協未能在會中討論南海主權爭議,並以罕見嚴厲語氣抨擊主席國柬埔寨,認為柬埔寨明顯偏袒中國。

中國被控以其強大的影響力,施壓柬埔寨與其他會員國不得在會中討論南海爭議,專家認為,這次會議的摩擦可能會「污染」東協與中國未來的協商,因為柬埔寨把自己當成中國的掩護,這會讓南海行為準則的最終談判變得更困難。南海行為準則受到美國與歐盟強烈支持。東協會員國稍早表示已針對南海的海洋權與航行權起草規定,希望能在會中與中國協商。

但柬埔寨外交部長何南豐表示,柬國政府並沒有站在任何一方,無法發表公報的責任不在柬埔寨,而在東協各國。他說,東協會議不是法庭,不該就爭議宣布判決。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則強調,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不存在爭議。」

中國分化東協 美國一大挫敗

東協區域論壇破天荒未能發表聯合公報,代表著東協國家凝聚共識能力的重大挫敗,更可能危及東協希望在二○一五年建立經濟共同體的目標。對美國而言,這也是一大挫折,因為美國一直力促東協國家能集體來和中國協商南海主權爭議問題。中國力抗美國此一圖謀,強調只願和有領土爭議的國家進行一對一的雙邊協商。

對此次會議的失敗,東協秘書長蘇林稱深感失望,但強調政治爭議不會影響到東協的經濟軌道。美國則強調中立立場,國務卿希拉蕊表示,各國為某些議題在最後期限結束後仍在討論爭辯的情況並不罕見,東協國家沒有閃避問題,代表東協的成熟。

解放軍護衛艦 南沙海域擱淺

中國國防部十三日表示,解放軍海軍一艘護衛艦十一日晚間七點多在南沙半月礁附近海域執行例行巡邏任務時意外擱淺,無人傷亡,海軍正組織力量救援。菲律賓稱會派員調查此事,因為擱淺地點接近兩國爭議領土禮樂灘,這起事件再次凸顯南海情勢的緊張。


闊別22年 美駐緬大使到任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 2012.07.12

美國官員表示,20多年來首位美國駐緬甸大使-米德偉(Derek Mitchell)於11日到任,長年由軍政府掌權的緬甸邁開大步落實改革,與國際社會的交往亦更頻繁。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宣布,美國正放寬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但維持不得與緬甸軍方做生意的禁令。

美國駐仰光大使館發布聲明表示,美國資深亞洲事務官員米德偉(Derek Mitchell)前往緬甸新都-奈比多,會晤緬甸總統添盛。

米德偉是一位亞洲通,曾在美國國防部任職,擔任主管亞太事務的首席助理部長等職,長期與亞洲國家打交道。他也是一位台灣女婿,太太李弘敏來自台灣,曾任中國鳳凰衛視駐華盛頓高級記者,因丈夫出任要職,她已離開這一職位。

歐巴馬於任命過去20年來首位美國派駐緬甸大使後發表聲明表示,他對緬甸軍方在經濟上扮演的角色仍感到憂心,並警告指出,制裁將會繼續適用於軍方擁有的企業、迫害人權以及與北韓有生意往來者。但他也提及緬甸總統添盛和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正引領國家邁向全面民主道路。

歐巴馬採取的放寬制裁措施,准許美國企業在緬甸投資。但他也指出,華盛頓當局對緬甸投資環境欠缺透明度以及軍方在緬甸經濟上發揮的作用,依然不放心,並明確表示,美國企業將必須詳細披露在緬甸境內的各種交易。

此舉也兌現了美國國務卿喜萊莉於5月17日許下的承諾。當時她允諾放寬對投資和金融服務方面的限制,以肯定緬甸過去15個月以來推動的各項改革。

緬甸軍政府在1988年鎮壓民主抗爭行動,兩年後,民主之母翁山蘇姬的政黨贏得大選,但軍政府從未認可選舉結果,美國撤回駐緬甸大使。如今,緬甸施行一連串改革,也舉行國會補選,讓翁山蘇姬及全國民主聯盟黨員進入國會。


美承諾台灣:可有「最低限度嚇阻能力」
*聯合晚報╱華盛頓記者賴昭穎/11日電 2012.07.12 

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里爾日前前往中國訪問,對台軍售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洛克里爾表示,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承諾確保台灣擁有「最低限度可靠的嚇阻能力」,重申美方對台軍售立場。
 
洛克里爾6月底到中國進行為期四天訪問,與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等軍方高層會面,他也是四年來首度訪中的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里爾4月擔任太平洋司令,他表示,會把恢復中美軍方關係列為最優先要務。
 
美國在2010年初宣布對台軍售,中共暫止兩國軍方交流。針對此行前往中國,洛克里爾直言,面對中國的挑戰,兩國軍方關係時好時壞,希望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針對美國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新戰略,洛克里爾表示,此舉並非要圍堵中國,而是要為美國的盟邦、戰略夥伴和新夥伴提供安全的環境,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洛克里爾除了重申美中兩國維持正面關係的重要性,也清楚表示中共軍事發展缺乏透明度,加上動機不明,是造成美方和鄰國擔憂的主因,而「美軍的態度在這當中是比較被動的」。他解釋,「我們在意的是誤判情勢」,因此雙邊軍事交流是幫助釐清意圖和尋求各種避免衝突的方式。
 
洛克里爾指出,不論是美國政府或他都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美國的盟邦或夥伴希望看到美中發生衝突,「這根本沒道理」。

除了對台軍售議題,南海主權爭議也是美中之間的爭議話題。洛克里爾說,美方對南海主權爭議不會選邊站,但堅信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美方關切的是中國的海域主張是否會妨礙國際水域的貿易和通行自由。


兩岸保釣社論 中官媒揭露用心
*中央社台北9日電

國安情治單位先前研判中國積極想與台灣聯合保釣是「別有用心」,中共旗下「環球時報」今天在社論說,「兩岸民間可率先搞聯合保釣行動」,揭露了目的。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今天在社論中指出,面對日本在釣魚台問題無理挑釁,兩岸民間可先展開聯合保釣行動,倒逼馬英九政府與中共合作。

對此,不願具名的國安情治單位官員表示,政府之所以表明不與中共「聯合保釣」,就是擔心中共「別有用心」,利用保釣運動遂行統戰和打擊政府、分化台灣民心的目的,中國「環球時報」的社論,已經證明了政府的研判。

官員並說,曾經與部份台灣保釣人士溝通,但無奈未能取得認同,現在「環球時報」的社論,證明了政府當初的研判。

少數台灣保釣人士日前乘船前往釣魚台,在海巡署派遣巡防艦保護保釣船的安全之際,卻揮舞中共五星旗,也讓官員覺得很錯愕。

在日本強化對釣魚台的各種主權宣示動作後,外交部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都強調,兩岸不會聯手處理釣魚台問題,中華民國有自己的主張及國家利益,釣魚台屬於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


中共:南海、東海以戰止戰 但台灣別參戰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庭瑤/海口報導 2012.07.12 

中共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昨天指出,中國在全球問題應劃上幾道紅線,如果日本在釣魚台挑釁,如果菲律賓、越南宣稱有南海主權,中國就不惜一戰,而且必須以戰止戰,局部戰爭可避免長期戰爭,但台灣不要參戰。

主掌中國海監事務的孫書賢,昨以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身分列席「二○一二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並說,台灣不應在南海、東海維權問題上沒有作為。
 
他說,台灣控制有太平島,在南海戰爭中可以發揮作用,兩岸應維權執法合作、聯合巡航、協同維權,共同防衛與開發太平島和中共控制的島嶼,共同勘探開採南沙東北部的油氣資源。
 
他指出,台灣有很多人擔心北京的統戰政策,但在當前南海情勢危急之時,在民族大義面前,兩岸應當聯合,他更寄望與台灣海巡署共同捍衛南海和釣魚台。


看問題/涉主權爭議 合作不易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 2012.07.11 

南海情勢嚴峻,兩岸學界共同舉辦的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還有中國官員與會,但兩岸因涉及「主權爭議」,雙方政府立場南轅北轍,兩岸合作南海問題可能暫時無解。
 
與會台灣學者一致共識是,台灣需要以適當身分參與南海問題的國際談判。兩岸學者也想從經濟之外,在生態、漁業、研究等領域找出路,但一碰到最關鍵的主權爭議,只能搖頭。

台灣不是東協會員,也不是東協對話夥伴,台灣缺乏捍衛在南海諸島主權的國際對話管道。而我國拒絕與北京合作的理由,除南海問題涉及兩岸懸而未決的「主權爭議」,台灣也不滿北京不願在承認「中華民國」地位上讓步,又長期打壓台灣國際空間。
 
實際上,台灣長期統轄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與中共掌控的西沙群島平分秋色。但在南海問題上,北京拒絕台北參與東協的談判,北京與東協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也將台灣拒於門外,台灣有被邊緣化的深刻感受。
 
再說,台灣擁有與南海主權爭議的涉外檔案,掌握中華民國二戰後接管南海諸島,以及「舊金山條約」、「對日和約」、「日台條約」等歷史證據,這些證據是支持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重要依據,是中共無法避開的歷史問題。
 
也因此,中共須正視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正視台灣也是擁有南海主權的成員。


陸委會:南海釣魚台是國際議題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2012.07.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劉德勳今天表示,釣魚台列嶼及南海問題是國際議題,若定位成兩岸議題,顯得太狹隘,「會把很多問題窄化了」。

劉德勳下午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做上述表示。

他說,政府的立場很清楚,中華民國堅持主張擁有釣魚台列嶼及南海主權,不可能與北京共同處理相關議題。此外,釣魚台列嶼主權及南海議題,外交部已清楚說明「不會與中國大陸合作」的立場。
 
至於前述兩項議題的定位,劉德勳說,應該要定位成為國際問題,如果變兩岸問題就太狹隘;「這個問題不要限縮在兩岸,會把很多問題窄化了」。

他並指出,兩岸目前已經就人道救援與油氣探勘等領域進行合作,但談及主權問題,不可能共同面對。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