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16 12:33:25| 人氣1,5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胡溫力推平潭實驗區 馬政府說「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2.03.15  

中國領導人胡錦濤及溫家寶力推的福建海西特區下的「平潭兩岸綜合實驗區」,擬吸引台灣人才,在平潭進行各項制度實驗,據了解,我方幾經研究後已將平潭定性,界定其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區,陸委會上午表示,政府對於「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的立場從未改變。

我方推測對岸近期將會擴大力度宣傳平潭實驗區,決定先做出立場的宣示,以取得此一議題的詮釋優勢與話語權。陸委會不排除在下午記者會中,明白宣示立場。

平潭實驗區 依一國兩制規劃
陸委會表示,中國的「平潭綜合實驗區」是依據其「十二五規劃綱要」推動的實驗區,透過「五個共同」,即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模式進行相關實驗,而「十二五規劃綱要」其實是依據「一國兩制」方針處理兩岸關係。

陳冲:對岸的目的不單純

最近行政部門,包括行政院長陳冲、經建會主委尹啟銘都對平潭表示看法,並且都是負面意見,陳冲說對岸的目的不單純,而尹啟銘則強調風險很高,但陸委會則是一針見血,作出政治定性,表明平潭綜合實驗區是「一國兩制」的實驗區,但陸委會很巧妙地以對岸自身就是以此定位,為我方如此界定背書,但目前中共官方說法並未牽涉一國兩制。

陸委會表示,政府的立場是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政府對於「一國兩制」並不適用於台灣之立場從未改變,根據陸委會委託民調機構所做的調查,長期以來,有8成以上的台灣民眾反對「一國兩制」。

陸委會表示,有關「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經濟發展條件,中國方面雖積極投入建設,但因其發展較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甚至部分中國西部地區起步較晚,依據學者及專家評估,整體投資環境仍相對落後,並潛藏政策風險。政府提醒投資人應注意各種可能的風險,客觀評估。

平潭的「五個共同」模式,引起台灣各方高度關注,甚至成為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對照組,造成政府推動經濟示範區的莫大壓力,尹啟銘昨就強調,不要拿平潭跟高雄比。


平潭「三放」搶人才 經建會不歡迎
*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2.03.16 
 
福建的「平潭綜合實驗區」動作不斷,北京希望以「放地、放權、放利」的「三放」政策搶台灣人才,打造平潭成為「一國兩制」的試點區。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天表示,歡迎雙方就經濟與產業合作,但「絕對不歡迎把政治考量放進兩岸經濟合作交流裡」。

至於未來,是否會影響經濟部審查企業赴平潭投資?經濟部高層官員強調,會視個案審查,現在無法一概而論。

外界質疑,若台灣拒絕平潭,ECFA怎麼走下去?尹啟銘強調,ECFA歸ECFA,平潭歸平潭,應該分開來看,ECFA是兩岸的,包容的東西很多;平潭只是中國大陸一個小地方,不過三百多平方公里、海西經濟區的一小部分。

「平潭的定位在什麼地方?」尹啟銘質疑,北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海西經濟區」充滿了矛盾,地方訴求「經濟發展」;但中央認為海西經濟區與台灣是「面對面」的地理上特殊關係,可以達到「政治目的」。

尹啟銘透露,曾有北京的中央官員考察時發現,連福建人都不去平潭住,台灣人怎麼會去住?雖然當地一直推動基礎建設,但產業、生活機能、社會條件都還沒有形成,先去投資,風險會比較大,「也許有些人著眼於房地產開發,開發完後,誰來呀?」

尹啟銘說,兩岸雙方能夠有人來往是正面的,但將來兩岸經濟事務要合作,最好經由ECFA架構來談。


美韓FTA 台灣整合還等什麼
* 聯合報╱陳欣之/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南市)2012.03.16 
 
南韓推動的韓美暨韓歐自由貿易協定(FTA)相繼生效,為了突破日趨緊迫的國際競爭環境,在兩岸簽署ECFA之後,台灣也推動與各國的雙邊經貿自由談判,以強化台灣產業生存力,惟迄今仍處於原地踏步的階段。未來如何擺脫準備工夫不足的缺失,將是我們能否走出經貿孤立,從國際社會旁聽生,轉換為經貿積極參與者的重大挑戰。

南韓所建構跨越美國、歐盟市場的企圖已完成,繼韓歐自由貿易協定早於去年七月生效後,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也於昨日生效。更進一步,自今年起與中國商談韓中FTA,有意在完成南韓印度FTA後,進占新興國家市場。相較於南韓政府的成果,台灣卻在整合內部的共識上躊躇不前。

是否開放農產品自由化進口,是台灣拓展雙邊經貿制度化協商的首要挑戰。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努力,受制於美國畜牧產品能否順利進口台灣。而試圖推動台歐經濟合作協議的訴求,亦因為台灣未開放歐盟農牧產品,而被歐盟駐台代表以台灣沒有準備好為詞,一口回絕。

目前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先期諮商,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與紐西蘭都明確要求日本,取消包含農牧產品在內的所有商品之關稅暨市場限制,台灣意圖維繫農產品進口壁壘,又想開拓海外市場的企圖已微乎其微。美國要求台灣開放市場的企圖,以及指責台灣不信守貿易談判承諾的汙名,都是台灣提升國際經貿市場占有率的障礙。

目前中國也身陷全球貿易大戰,中國單方讓利的兩岸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文本談判,是否能獲得美歐日等國的同意,台灣似應有妥適因應備案,以免成為台灣拓展對外經貿的滯礙因素。

南韓建構跨越美國、歐盟與新興國家市場的成功舉措,證明在知彼知己的前提下,務實有力的領導方向,明確的經貿目標,充分且有力的事前規劃準備,以及進退有據的談判攻守演練,是達成經貿自由化協議的要件。

目前全球經貿競爭轉劇,自我封閉保守可能陷入昔日滿清自取其辱的命運。相對地,沒有妥適的應對規劃與談判準備,只知道迎合貿易對手的訴求,亦有負國民的付託。如何審查國際經貿局勢,動員台灣所有的人物力資源,以訴求明確備案充分的談判態度,將是重振台灣經貿競爭力的首要步驟。


聯合筆記/陳內閣警訊浮現!
*聯合報╱楊湘鈞 2012.03.16 
 
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長陳冲同日親上火線說明美牛等爭議,但非僅媒體不多青睞,竟還惹來「提油救火」之譏。馬、陳必須意識到此警訊,事態絕非單純的民調驟降,更可能已陷入先前台北縣長周錫瑋「上山打老虎、下田摸泥鰍」般,難以翻身的窘境。

觀察自二月初馬總統宣示對美牛「新內閣會有新作法」以來的政府表現,除了高層搞神秘不願坦承壓力何在,光是夜半「突襲」十六字箴言,卻僅說是「為尊重專家會議結論」,這種理由,有多少人聽得進去?

在外界難窺堂奧之處,馬政府表現得如此輕忽,公開硬碰硬的立法院質詢表現,更只有「慘」字可形容。例如,日前農委會證實,國產豬驗出比萊克多巴胺更毒的沙丁胺醇,官員想「反守為攻」言猶在耳,誰料才隔幾小時,閣揆、首長立遭立委劉建國以瘦肉精美豬為話題「反守為攻」,何其諷刺!

在相關委員會,部會首長準備不足、回應懦弱的畫面,更是接二連三,絲毫感受不到自信。內閣形象連遭重擊,又豈能怪得了人?

早在陳冲接任閣揆時,朝野各界即不斷提醒:內閣沒有蜜月期。新手上路,難免生澀,但若因資訊「斷鏈」、或沙盤推演不足等應因素慘遭立委、媒體KO,就算政策再有理、自身專業再強,又有什麼用?這種表現,若還敢說想透過政策論辯說服國人,簡直是妄想。

總統拍胸脯保證沒扯謊,閣揆道歉並做重大政策說明,何其重要。但當多數媒體已不願聽其言,反而開始「檢其言」,此時兩大巨頭該做的絕非抱怨媒體雞蛋裡挑骨頭,而是應好好省思何以致之?此時,若能提出大破大立之策,或能稍挽回國人的信心。


美韓FTA啟動 歐巴馬、李明博熱線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12.03.15 
 
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南韓總統李明博今天上午通電話慶祝美韓自由貿易協定 (FTA)生效,雙方都表示美韓FTA將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模範,並將促進雙方的友好關係。

這場電話交談從南韓時間今天清晨6時30分 (台北5時30分)開始,前後約十分鐘。李明博表示,他期望韓美FTA促進經濟發展,加深兩國關係,並稱讚歐巴馬致力促成這份FTA生效,這份FTA將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好榜樣,希望順利成功。

歐巴馬表示,他樂見美韓FTA開始落實,這份FTA有利人民和邦交,在投資、貿易、出口和創造就業方面,雙方同蒙其利,而且有助打破全球其他地方的貿易障礙。

這份協定的正式名稱是KORUS FTA(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從談判到生效,波折時起但峰迴路轉,歷時4年10個月,是南韓的第八份FTA,也是雄心最大的一份。在KORUS之前,南韓的FTA包括智利、新加坡、東南亞國協、印度及歐盟,目前正在積極和中國、加拿大、土耳其、哥倫比亞協商。

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南韓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方貿易額1080億美元。南韓去年對美出口562億美元,從美國進口521 億美元。

FTA將使南韓經濟擴張5%以上,而且由於貿易藩籬減少而增加出口。這份FTA預測將為南韓創造35萬個工作。

南韓十個智庫彙編的數據預測,未來15年,南韓每年對美出超將增加1億4000萬美元。南韓政府表示,KORUS有助南韓在全球最大經濟體中穩據一席之地。


美韓競爭力 雙升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美韓FTA從3月15日起生效,南韓媒體興奮大幅報導,都看好這份FTA對南韓經濟以及對美關係的有利影響。FTA生效後,簽約兩國將開始分階段廢除所有商品的關稅。除了纖維和農產品,生效日起立即享受零關稅的商品,南韓有7218項 (87.3%),美國則有6178項 (85.7%)。

立即零關稅的商品包羅廣泛,遍及航太設備、農業設備、汽車零件、建築產品、化學產品、消費品、電器、環保商品、所有鞋品和旅遊商品、成衣、紙類產品、科學儀器,以及船運與運輸設備。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以下是比較詳細的分類:

汽車:這是雙方都說極為敏感的題目,美國原先承諾FTA生效三年後對南韓車停徵2.5%的關稅,現在改為四年後停徵。南韓則即日將對美國車的8%關稅降低為4%,而非立即歸零。

農業:對南韓無影響或已必須依賴進口的品項,數目占37.9%,金額占55.8%,包括白米與相關產品、飼料用玉米、釀酒用穀類,立即零關稅。

柳丁、食用大豆、食用花生、奶粉、天然蜂蜜等國內外價格差異較大或關稅較高,廢除關稅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南韓將維持現行關稅,並實行進口配額制。

‧牛肉和豬肉:與汽車一樣敏感,南韓將在未來15年和十年內分階段廢除關稅。此外,牛肉、豬肉等30項商品的進口量超過一定數量時,南韓得課徵關稅。


韓美FTA生效 經濟新挑戰
*中央社╱首爾15日專電 2012.03.15 
 
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天零時正式生效,雖然整體而言,這對南韓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關鍵是必須減少副作用,因此對南韓經濟發展也是新的挑戰。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與佔有世界總生產額23%的美國締結零關稅貿易關係,一方面給南韓提供了成為21世紀貿易強國的寶貴機會,但也將帶來產業結構改革、農漁村經濟崩潰、貧富差距擴大等可預見的副作用。

報導分析,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韓美FTA或許反而將成為南韓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報導指出,整體而言,韓美FTA生效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去年韓美貿易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其中,南韓出口562億美元,進口為521億美元。

南韓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近日表示,對已經與南韓締結FTA的智利、東協、印度等國家和地區與南韓的貿易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在FTA生效後,貿易規模增加20%至30%。雖然會受到全球經濟景氣低迷的影響,但預計韓美FTA生效後,雙邊貿易規模也會出現不小的增幅。

據南韓研究機構預測,韓美FTA生效後,可望為南韓增加約35萬個工作機會。

報導指出,從產業結構來看,由於內需市場擴大,除了大企業外,中小企業實現成長的機會也將增加。

南韓分析指出,韓美FTA有助增加國家信任度,在南韓吸引外資和進行海外交易時產生有益影響。此外,對提高南韓產品和服務的可信賴性,減少企業外匯融資費用、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

報導引述專家分析認為,與經濟強國廢除關稅有可能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對外競爭力減弱、產業基礎崩潰等消極後果,因此南韓要做好全方位因應措施,關鍵是必須減少副作用。

報導分析,作為企業,和透過外包、減薪等手段來減少費用支出或是進軍非主力行業相比,南韓應集中力量發展核心產業,培養競爭力。

專家建議,南韓政府為使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盡可能擴大FTA的受惠效果,擴大貿易規模,應該加強原產地檢驗和資訊共用等支援,另外,還需要開發幫助農業等弱勢產業從根本上提高競爭力的機制。

報導指出,目前解決FTA生效後農漁民收益減少的問題是當務之急。農林水產食品部預測,韓美FTA生效的第5年,農漁業生產規模將減少7026億韓元,到第10年和第15年,將分別減少1兆28億韓元和1兆2758億韓元,平均每年減少8445億韓元。

為此,南韓政府從今年初開始推出補救措施,透過減稅和財政支援,對農漁業產業提供54兆韓元的支援。


IMF:去壟斷化 國民平均GDP增10倍
*經濟日報╱記者蘇珮儀/綜合報導 2012.03.16 
 
新浪財經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衡的團隊14日發表報告稱,若中國政府能改革對壟斷企業的保護(即去壟斷化),長期而言,中國國民平均GDP將增長十倍。

李一衡指出,過去十年,美國一般民眾的生產率是中國的十倍,但平均工資是中國的九倍。他認為,企業壟斷權帶來的效能低落,是造成這些差異的根源。

若想提高國民平均收入,中國必須對現有的壟斷制度進行改革(尤其是服務業),將既得利益群體對生產率提高的阻礙作用最小化。

報告指出,中國應該努力推進在金融業、建築業、運輸業、教育業、醫藥、電信和公共事業各個領域的改革,尤其要改革服務業及農業的生產效率,如此將獲得更大的收益。

李一衡說: 「如果中國對國內市場進行去壟斷化改革,長期來看,中國人均GDP將增長10 倍。更重要的是,收益的增長空間主要來自服務行業,人均GDP的大幅增長將主要源自全要素生產率(生產活動效率)的收益。」

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常被視為科技進步的指標,來源其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要仰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報告強調競爭的作用,建議應該允許國外資金進入中國,增加競爭壓力,「國內外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進入,是迫使既得利益集團提高競爭力的唯一出路。」

報告稱,廣泛存在壟斷部門的既得利益者,是限制中國生產率提高的主要阻力。在壟斷行業中,既得利益群體不僅缺乏採用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的動力,反而還成為新技術應用,提升經營水準的一大阻力。

研究發現,過去幾年,在競爭較強的行業中,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的壓力下不斷採用新技術,提升經營水準,生產率增長較快;反之,由國有企業壟斷的服務性部門,則由於缺乏競爭,長期效率低下。

這份名為《去壟斷化──實現中國經濟長期繁榮》,由IMF研究員阿什溫‧阿烏哈(Ashvin Ahuja)撰寫,立基於對美國的長期研究,與中國進行對比。報告雖然由IMF發布,但特別註明「本文不代表IMF立場」。


中國富二代 八成不願主動接班
*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 2012.03.16
 
一項針對182家中國家族企業的調查顯示,創始企業家平均年齡為52歲,未來10年內中國家族企業將進入「二世」時代,82%的接班人不願意、非主動接班,且「二世」接班人更鍾情於「虛擬經濟」,少有人對實體經濟感興趣。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前天公布調查顯示,包括家族企業在內的中國民營企業是全國經濟最活躍的要素,其接班人的狀態直接影響全國經濟的發展與前途,調查顯示,僅有18%的第二代企業家願意並主動接班,有多達82%的接班人不願意、非主動接班。

這次調查的182家樣本,均屬於中國家族企業中最傑出的企業,同時在同行業排名前3名的優秀企業。其創始企業家平均年齡52歲,未來10年都將進入或者已經完成「接班人」產生與權力交接過程。

上海交大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明陽認為,接班人具有教育良好、視野開闊、具有領導特質、缺乏草創市場磨練、基層人脈和經驗積累不足等特徵。對父輩小氣、嚴厲、事無巨細不滿,對傳統產業無興趣,或對國內生活不適應等因素,都成為「二世」不願接班或被動接班的原因。

余明陽分析,專業經理人機制不成熟、社會主流價值觀缺失、全球化市場、系統競爭、創始企業家的人格注入等都是接班人難題的深層原因。


薄熙來的黑色紅歌
*聯合報╱黑白集 2012.03.16 
 
薄熙來丟官已是爆炸性的新聞,其丟官的理由更是轟動。

中國總理溫家寶,前天在記者會上談到重慶事件,言詞銳利;昨天上午,新華社就發布了薄熙來免兼重慶市委書記等職的消息。溫家寶的談話顯示:薄熙來被免職,不只是風紀問題(王立軍出逃),也不只是權力鬥爭(薄想在中共十八大出任政治局常委),而是已經上綱到了左右路線之爭。

溫的口氣凝重而強悍,他兩度提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黨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此項《決議》將文革認定為「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並認為毛澤東應對此負責;溫家寶在評論重慶事件的語境中,提起《決議》,論及政經改革,並謂迄今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未清除,「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溫家寶是在「借古諷今」,矛頭指向薄熙來。

薄熙來從大連、遼寧時代的「改革開放」右派先鋒,搖身一變成為「重慶模式」的「唱紅打黑」左派明星;一方面顯露了他怕被邊緣化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欲利用輿論的「形象工程」來做為與中南海角力的籌碼。其間或多或少是想運用民粹來抬高身價,但等到民間給他取了「薄澤東」的諢號,薄熙來的政治紅燈已然亮起。

北京用「路線問題」為薄案定調,堪謂可悲亦可慶幸。可悲的是,在中國官場,其實每一個「薄熙來」身邊都有幾個「王立軍」,每一個「王立軍」頭上也有一個「薄熙來」;因此,若只因貪腐還不足做為辦薄熙來的充足理由。可慶幸的則是,當薄案的理由升高至路線問題的高度,正可趁勢釐清多年來糾纏不清的左右難題。

「要警惕右,主要是防左。」這是鄧小平九二年南巡講話的重中之重,溫家寶前天形同複誦了一遍。


快刀斬亂麻…三大原因
*經濟日報╱記者李春、汪莉絹、賴錦宏/北京、廣州報導 2012.03.16 
 
北京人大政協閉幕不到24小時,中共中央公布解除薄熙來的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職務,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趕到重慶接掌大局。這是中共十八大前第一個重要人事變局。

薄熙來將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到秋天「中共十八大」才正式退休。

昨天上午10時,新華社發出快訊,稱「日前,中共中央決定:張德江同志兼任重慶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薄熙來同志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同步,上午10時重慶召開黨政軍領導幹部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主持,強調「這次調整,是中央從當前形勢和大局出發,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的。」其後,新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發表講話,主要內容是強調穩定重慶大局。

另外,王立軍也被免去重慶市副市長職務。青海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何挺將接任。

來自中國重慶的消息說,李源潮和張德江是15日凌晨2時左右,飛抵重慶;薄熙來沒有現身。

北京傳出風聲,指中共中央作出重慶人事調整的決定,是在14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中央召開一定範圍的主要省部級領導會議時,向較高級別的領導宣佈。

據分析,中共最高領導層作出這個決定,考量三點重要因素,王立軍事件的案情、重慶的局勢、全國的大局。

初步消息說,王立軍事件比預想的複雜,不只是貪汙腐敗和違紀打黑,還涉及竊取和洩露國家機密,已有「叛黨叛國」的罪行。

同時,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人的表現,令中央失望。是以,中共最高領導層決定,採取緊急措施,解決重慶的問題宜早不宜遲。

中國總理溫家寶前天在兩會記者會上說:「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必須反思,並認真從王立軍事件中吸取教訓。」

北京消息稱,王立軍是重大政治性事件,重慶市領導人要為此負責是早晚的事,但在事件後,薄熙來繼續高調「唱紅打黑」,且透過市長黃奇帆在某網路媒體辦的論壇上,高調反駁外界說法,強調外界都是「猜想」、「渲染」。

北京消息人士稱,「越是反撲打擊,越是嚴厲」。目前薄熙來還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員一職,對「太子黨」及「薄一波家」名譽,已給足面子,是「仁至義盡」了。


「薄」情!文革鬥老爸 踹斷3肋骨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廣州報導 2012.03.16 
 
中國總理溫家寶前天在記者會中強調,要警惕文革有可能重來,而薄熙來的「唱紅」,也被外界質疑成想恢復文革。薄熙來在文革中鬥自己父母的經歷,恰恰是中共「太子黨」其他成員,看不起薄的最大原因。

根據中共官方檔案,薄熙來曾在一九六八年至七二年前,在文革中進學習班。

作家楊光出版的「我所經歷的歷史故事:劉少奇叛徒罪是這樣被認定的」一書中寫道:薄一波曾在一九八三年對楊秉城說:「文化大革命中撿了條命,連我兒子小熙來也給我一頓鐵拳,把我打得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這個狠小子,又在前胸踏了我幾腳,當時就有三根肋骨被踹斷」,「看他這個六親不認,手毒心狠,連他爹都往死裡整的樣子,這個小子真正是我們黨未來接班人的好材料」。

一名北京官員表示,「太子黨」看不起薄熙來,主要是因為在文革中鬥父母,那種事「太子黨都不屑去做」,「這種人哪有誠信可言?」薄熙來出事後,沒有「太子黨」挺他。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