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3 08:40:57| 人氣2,2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家庭理財工具 六大挑選原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碰得到、看得懂、買得起、藏得住、賣得掉、睡得著
* 謝裕峰/趨勢贏家 20 期

俗語說:什麼人玩什麼鳥。一個家庭想選什麼投資工具,必須搭配本身的財力條件及投資習性,也就是說,要先看你有多少財力,能承受多少風險,再進一步選擇適合的理財工具。

金融商品已有朝國際化發展的趨勢,國內的投資工具琳瑯滿目,當你走進便利商店,拿起一份報紙打開財經版,或是隨手拿起一本財經雜誌,都可找得到各式各樣的基金、保險、產業投資、外匯交易等投資工具。

碰得到:合法、資訊易得
看得懂:不買不懂的商品

而不同的工具背後也代表著不同的風險及報酬率,如果不做功課,便貿然投入,可要交出不少學費。許多沒做足功課的投資人,往往在股市、期貨中傷痕累累,因此,要進行理財之前,就要先選擇好理財的武器。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或家庭理財工具,主要有六大原則,這六大原則 是:碰得到、看得懂、買得起、藏得住、賣得掉、睡得著。

1.「碰得到」

所謂「碰得到」,主要是指你所選的理財工具,必須能夠知道它的來源出處,包括這項工具的合法性,以及資訊是否容易取得。

當這項理財工具是實體的,例如:不動產、黃金、珠寶等,那就要有合理的鑑價報價機制;如果理財工具是非實體的,例如:基金、股票等,就要看這些工具是否為合法登記,有無正當監督機制,這樣萬一產生糾紛,才不會求助無門或鞭長莫及!坊間常有部分境外基金、保單透過地下仲介推銷,但是其註冊地往往是在避稅天堂或一些不見經傳的地區,一旦發生糾紛,就相當麻煩。

2.「看得懂」

這個原則是投資理財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說,你在投資前必須要清楚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東西,最好只投資你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具,或者能透過收集資訊來學習了解的商品。至於那些複雜度高的投資商品,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例如:在金融風暴之前,不少投資人買了連動債,在發生虧損後,有些投資人連自己買的是什麼金融商品也不清楚,就虧了大筆資金。不僅在台灣,就連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連動債的風暴也造成相當大的抗議潮和困擾,因此,投資人最好是買自己能了解的商品,就算虧損也知道為什麼會虧錢,對於那些複雜、且自己又看不懂的商品,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

另外,理財要能成功,還有幾個重要原則要掌握住,包括量力而為、不過度融資等。因為過度融資只要碰到一次判斷錯誤,就很難有再起的機會。此外,理財要成功,必須冷靜思考,如果買的理財商品具有高利潤,但也伴隨高風險,行情一有起伏,你就如坐針氈,往往很難賺到錢,因此,你買的理財工具要能讓你晚上睡得著,才有可能賺到錢。

買得起:勿逾越自己的能力
藏得住:資金有期限別投入

3.「買得起」

這個原則是指別過度踰越自己的能力投資,例如房地產、股票操作,如果必須要貸款、融資等槓桿操作,資金成本有可能會侵蝕掉獲利,而且在景氣反轉時,甚至會面臨不得不認賠殺出的窘境。過度擴張信用額度,往往更會大起大落,必須承受更大的風險。事實上,也有一些過去需要大筆資金才能投入的投資工具,如商業不動產,動輒數十億,並非一般人所能參與,隨著金融環境的進步,可以透過不動產證券化(REITs)的方式,用較少的資金來參與商業不動產的租金收益,是投資人另一種買得起的選擇。

4.「藏得住」

藏得住的原則是指選擇理財工具時,必須考慮資金的時間成本。例如:骨董、紅酒等,要有相當的儲藏空間及時間,才能獲取可觀的收益,前陣子流行紅酒時,有不少企業家以建造酒窖,包下國外酒莊的產量來經營,這種大手筆的投入,必須眼光精準,不是一般人能參與的。而不動產也必須要能投入數年才能有大幅的回報,若你的資金有時間上的限制,就不宜貿然投入。相較之下,保單、存單、股票、債券等有紀錄、或無實體集中保管的資產,在管理方面就輕鬆許多。

賣得掉:變現容易好脫手
睡得著:切勿讓風險太大

5.「賣得掉」

這個原則是指所選擇的理財工具,要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即理財工具是否能很順利、迅速地轉換為現金,是投資工具很重要的考量點。

例如,某些收藏品的價值只局限於少數人認同或流行的話,很容易淪為「買時金,賣時土」的狀況,如:球員卡,藝術品等。此外,有些投資工具的交易期較長,如不動產,在投入時,就必須考量轉售的管道是否順暢,而此類投資工具的仲介費用、稅金亦是要考慮的成本。

6.「睡得著」

這是指你所選擇的理財工具所產生的風險,必須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每個人對風險的忍受程度不盡相同,有人操作期貨選擇權行雲流水,輸贏自在;有人在投資過程中,市場行情稍有起伏,便坐立難安,情緒焦慮,甚至影響生活步調,那就不僅本末倒置,且很難賺到錢,所以在投資的過程先作好功課,了解來龍去脈及風險所在,可以減少無謂的壓力。只有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去冒險,晚上能睡得著,才能做出正常判斷,提高理財成功的機率,相反的,如果勉強自己去冒過度的風險,讓自己情緒困擾,連晚上也睡不著覺,那想賺到錢是相當困難的。

在目前合法的金融市場中,一般人常用的理財工具,包括股票、基金、定存、期貨、保險、房地產等,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都不太一樣,讀者可以參考本頁附表,找出適合目前狀況的工具。


黑心建商的告白》教你看屋十七分鐘掃描五重點 快速篩選好屋
* Sway/口述,林正文 2010-09-15

智邦不動產版主Sway正是《黑心建商的告白》作者,大學念房地產相關科系,畢業後隨即進入不動產相關行業,做過代銷、房仲、建築與媒體相關行業。這些年來他看過上千棟預售屋、新成屋以及中古屋,究竟該如何判斷一間房子的好壞?值不值得買?他將多年來看屋買屋的實戰經驗,整理成下列重點,教你只要花十七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快速篩選找到夢想屋。以下是他的口述內容:

看房子的流程,從進入社區大門前就已經開始,從外面就要開始看,先看環境,就算不能奢求河景第一排、公園第一排,起碼消防車要能夠進得去,這或許跟豪宅景觀無關,但跟你未來的身家性命息息相關。怎麼看?

重點一:
三分鐘看社區外部環境

一、看馬路:從大馬路轉到小馬路,都有雙向道可以自由進出,消防車就可以進得去,路寬起碼六公尺以上,這樣可以過關。如果不是這樣的條件,你要多考慮。社區門口有畫紅線,機車不能停在騎樓上,以免妨害逃生或萬一燒起來會波及房子,這點必須留意。

二、看生活機能:住家附近最好要有公園、市場等,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小環境要留意的是:如果這些地方只要步行五分鐘內可到達,都是不錯的距離,但如果緊鄰市場有環境汙染的困擾,蟑螂、老鼠一定特別多。

三、看嫌惡:社區大樓正門口、背面最好不要有馬路直衝、醫院出入口、殯儀館、變電所等,這些嫌惡設施,將會讓你住得不舒適。有時候這些嫌惡設施會躲在房屋後面,看屋時記得多繞繞附近,以步行的方式環繞四周確認。

重點二:
五分鐘看社區或建築物外觀

一、與環境的關聯:大樓與大樓的關聯也必須留意,例如附近是否是大樓與公寓夾雜,好的居住環境當然要屋齡相近、素質整齊,如果附近有太多中古公寓須都市更新,就要留意是否擋住大樓的景觀,或是改建時的噪音及工程汙染。

二、鐵窗:新成屋通常還沒裝鐵窗,中古大樓或公寓有可能有各形各色的鐵窗,尤其那種參差不齊,每一戶的造形顏色都不一樣,又醜又不保值,而且,鐵窗代表著「這個社區可能不安全」。

三、建物高度:站在社區大門入口感受一下,留意建物高度,如果這個社區是附近最高的,起碼跟對面比就高了一些,風水上就不會被壓著,氣勢會好些。

四、留意風向:大樓多,就有大樓風,站在門口就可以感受到,但通常都在大樓的某一邊,記得留意風切聲的問題,很吵。

五、棟距:因為聲音可垂直傳導,夜晚在中庭講話,樓上住戶一定聽得清清楚楚。面中庭的格局要留意,棟距也盡量寬敞,二十公尺以上較不會受到干擾,私密感會好些。

重點三:
五分鐘看警衛、信箱、布告欄

一、面試警衛:他的目光往哪裡看,年紀多大,警衛室或接待櫃台是否整齊清潔、警衛的制服是否整潔。更細一點,我會看警衛的頭髮與襯衫有沒整理?有,過關;沒有,扣分。警衛室或社區辦公室代表樓管公司的品質,也代表管委會有沒有努力管理,這部分關係日後房屋保值。

二、大廳清潔:別先被大廳華麗的裝潢所吸引,你要看的不是有多美。先看格調是不是你喜歡的,小細節可以看燈有沒有開,我通常會順著牆面用手摸一下、敲一下,平常樓管對於大樓的維護,從牆面是否保持乾淨就可以判斷了。

三、信箱:一定要去偷瞄,住的人多不多,大概可以從信箱來判斷。很多社區如果住戶的水電沒繳、管理費沒繳,通知都是貼在信箱外面的,這也可以一窺住戶的水準,至於信件有沒有好好插入,代表樓管對於小細節的注重與否,當然也別放過。

重點四:
三分鐘上公廁看施工、管理

看公設要看洗手間,因為平常很少人會用,從這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建商的施工水準。當然,這點比較適用在新成屋上,十年以上的中古屋就不用針對這點吹毛求疵了。廁所要看燈泡、洗手檯角邊有沒有發霉、水龍頭的水量多大、抽風機有沒有噪音。

如果一個好的社區,管理人員就會留意是否有上述問題,這當然也代表建商施工水準的細節,愈是沒人留意的地方,就愈能看出品質。

重點五:
一分鐘觀察梯間整潔、暗角

看當樓層的狀況,一層兩戶是最理想的。如果購屋預算不高,可能要挑到一層好幾戶的,這時起碼要留意,大門別和鄰居大門相對。別說風水,兩戶開門相撞就會讓你住得很不舒服。

大門外要少一點死角,比如樓梯拐角、走道有暗處等,從安全角度來看,這些地方都是歹徒容易躲藏的地方。我也不喜歡鄰居在門外放一堆鞋櫃的社區,別說亂跟臭,以後要脫手都會比較麻煩些。

乾乾淨淨的梯廳,才是好物件的基本條件,經過一個有臭氣、有暗角、有亂鞋的樓面,你開門踏入屋內都會覺得不舒服。

尤其,開門後風壓灌入屋內,蚊子、臭氣跟著衝入,會影響居住品質跟風水。


處事圓融的司法院長,終於被自己打敗
* 馬牧原

這次請辭獲准的司法院長賴英照,在官場上一路亨通、自在遊走於各政黨,從財經部會、行政院到司法院,不管藍、綠執政都重用,不料卻在任期還有一年多的時刻,因為國內史上最嚴重的法官集體貪瀆案而難堪下台,由副院長謝在全暫代。

雖然擁有台大法律碩士、哈佛法學博士背景,但賴英照早期的公職生涯一直在財經單位,從財政部次長、台灣省財政廳長直到台灣省副省長,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關係深厚;他獲提名擔任大法官後,曾被前總統陳水扁借重出任負責財經政策的行政院副院長,卸任副院長後不僅回任大法官,還在二○○七年提名他擔任司法院院長,任期至明年九月底。

以賴英照的公職生涯來看,數十年的時間在財經行政體系任職,他一接手司法院長沒多久,部分法官對他最大的質疑就是「用行政的思維管理司法體系」。

做事做人圓融的賴英照,面對司法案件經年累月纏訟的強大民怨,即使知道修改《刑事訴訟法》、建立金字塔型訴訟制度是根本解決之道,但因牽涉的利益、阻力甚大,他棄基本訴訟法制不管,另訂問題重重、法界人士批評大於支持的《速審法》,再透過置入性行銷方式,在媒體上呈現《速審法》彷彿可將一切司法弊端藥到病除的假象。

為了和諧、失去理念

更讓法官失望的是他任內的人事制度,從他第一次提名的法院院長人選,就爆出親民黨、過去省府老同事關說疑雲,在人審會上遭到封殺。今年七月十四日的法官人事審議委員會上,有法官更直接質疑賴英照:「為什麼過去被認為有問題而不敢用的法官,現在司法院敢用?」、「別人不敢派的,你都敢派?」

面對二、三審間的紛爭、法官與檢察官身分地位的歧見等,賴英照都以「和諧」為第一要務,他透過二、三審庭長聯誼餐會等名目,希望拉近雙方距離、讓歧見縮小,卻也出現「為了和諧、失去理念、沒有是非」的風評,讓司法界重新回到「靠關係、講人脈」的蠻荒時代。

賴英照在近三年的司法院長任上,提出的人事案讓許多法官愈看愈搖頭,一開始還會表達反對意見的人,發現根本沒用,乾脆噤聲不語;二審法官這幾年派的審判長,不少人有爭議前科,司法院不但放任這些法官平常生活糜爛、棄裁判品質不管,總是提名有問題的人出任重要職務,法官們發現司法大家長不重視操守,組織文化自然受影響。

總是設法面面俱到的賴英照,在司法這塊理應講求「是非分明」的領域,原以為在人人都不得罪的情況下,可持盈保泰做完任期,但他可能沒料到,這波法官集體收賄風波,恐已成為他在官場多年來的最大汙點。


劉曉波帶你認識中國
* 楊明紋

允晨文化公司去年出版了一本劉曉波作品《大國沉淪》,書中對中國當前政治、經濟及社會各層面有種種批判,如民族主義「驕狂的背後是缺少文明價值支撐的民族意識」。社會經濟顯示「興起的大城市物質繁華和權貴階級燈紅酒綠,讓中國人道德上、精神上變人性廢墟,成金錢消費奴隸」。對經濟發展則引用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獎得主,印度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所倡言,讓自由民主價值貫穿於經濟領域之中,以否定中國主流經濟學家「不講道德的經濟學」,列出數項,要說明的是何以中國高唱的「大國崛起」,在劉曉波眼中反而是「大國沉淪」。

相較劉的不畏強權,台灣當局反向中國討好,顯出的軟骨頭,劉曉波好友余杰在推薦序文中指稱「這些年來最愛中國的不是中國的百姓,而是台灣的明星、商人、文人和政客」。連宋明日黃花式的政客爭先恐後登陸,在「連爺爺」、「吳伯伯」之後,會不會再有一個「馬叔叔」呢?這種尖銳的言詞,對馬政府更是一記棒喝!

在劉得獎之際,介紹本書,藉此,讀者可了解在劉腦中,中共強權背後是呈現何種面貌。(作者為金融業退休人士)


中國太子黨爭食私募基金大餅
* 金融時報記者群 2010-04-30

「中國太子黨」這類字眼常常是中國官方封鎖網路資訊的對象,最近《金融時報》這篇文章就在非共黨可控制的華文網路世界裡大量流傳,對中國權貴子女在私募基金業的分布有詳盡調查,台灣太子黨也熱愛金融界,兩者之間頗有似曾相識的特質。

私募基金商機起飛,外人分不到羹

新天域資本(New Horizon Capital)是中國新興私募基金投資中最有影響力與經營最成功者。它管理的資金高達數十億美元,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瑞士銀行,以及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都是固定的投資者。不過單看它北京總部的門面,你絕不會想到其資金的雄厚以及投資人個個大有來頭。

新天域位於北京紫禁城附近、外觀普通的金寶大廈,大廳中看不見公司的標誌與名稱,它位於十二樓的辦公室,也是推開門後才看見一個用中文寫成的「新天域成長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小小標示。

新天域不需要耀眼的辦公室,因為它有中國數一數二的資產。這個資產不是別人,而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溫雲松擁有美國西北大學商學碩士學位,行事低調,長相酷似乃父。

溫雲松與新天域是中國更激進一代「太子黨」的前鋒,在蓬勃發展的中國本土私募基金投資事業中呼風喚雨。這項紅火的投資業正在重整中共的國家資產,且是私有公司取得資金的管道,其中有厚利可圖。

太子黨崛起 私募基金業,靠關係通關

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統計,二○○九年中國私募基金交易總額達三十六億美元,占亞太地區同類交易的三分之一,業界人士更表示,中國市場潛力遠遠大過此數。

根據業界透露,太子黨勢力的崛起已把欠缺「關係」的業者排擠到圈外,包括外商公司在內。這種趨勢可能造成兩種後果:第一,私募基金投資在中國經濟現代化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可將資金導入有希望但缺資本的企業,然而只有在專業化與競爭性的情況下,這些效益才能落實。

第二,若干政治領導擔心太子黨獨攬私募基金投資的大權,會使外界對原有的權貴子弟憑藉父蔭弄權、共黨高層管理無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一個缺乏民主合法性的不透明威權體制中,人民這種憂懼心理不是那麼容易去除。共黨機關報《人民日報》一項網上民意調查發現,九一%的回應者認為,所有富有家庭都有政治背景。前中國審計長李金華三月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說,官家子弟與親屬的財富暴增「最令民眾不滿」。李金華因在一九九八至二○○八年之間大力掃貪而民望甚高,他表示,從很多曝光的案件看來,「許多官員貪腐問題是透過子女進行」。

許多中國權貴的後代受過西方教育,過去十五年來,許多官宦子弟被西方企業與銀行延攬,作為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敲門磚,並取得中國國有企業在紐約或香港公開上市的操作授權;聘用高幹親屬可以減少官僚刁難與地方利益集團作梗,很多外商亦有深刻的體驗。

而今這些外商都忙著向當初在他們員工薪水名單上的太子黨靠攏,爭相投資他們所把持的私募基金。一名基於話題敏感而不願透露身分姓名的金融業者說,過去,有背景的太子黨最好的出路是到高薪的外商投資銀行工作,但是現在經濟力量已經轉變了,他們對外國投資人說:「現在我說了算,生意都在我手上,錢交給我就行了。我負責投資、我拿大塊利潤。」


中南海厚黑學》揭露中共不能說的秘密
* 記者陳思嫻/專訪

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陳破空關心台灣和西藏問題已久,其犀利的政論在國際上廣為人知,《中南海厚黑學──中共不能說的秘密》去年已在香港發行,他說,「當時這本書在書市上創下不錯的銷售量,但有些內容是我在繁體版才新增的。」

陳破空新書 送台灣的防身禮

尤其是「分化台灣,軟硬兩手」該章節,以及書末所附錄,鉅細靡遺的〈中共人物簡表〉、〈中南海最高權力演變圖〉、甚至中南海的詳細照片,似乎都是陳破空在此次雙十國慶日,送給台灣在政治與主權上的「防身」禮物。

18歲的時候,陳破空無意間閱讀一本俄國翻譯書《史達林與中央委員會》,而對共產黨的內政、崛起、面對文明世界的方式,徹底了解,因而覺醒。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當時21歲的陳破空即在廣州發動學潮響應天安門民運,接著兩度繫獄的遭遇,並非在他的意料之外,流亡海外的歲月裡,每每遇到留學的中國人,陳破空總在他們身上看到中共高壓統治人民的思想痕跡,更遑論藉由海外開放的媒體,更清楚釐清台灣和西藏的現狀以及未來的命運。

陳破空說,「中共治國兩大法寶,就是心腸黑、謊言厚,也就是這本書的主旨;中共控制言論的手段,包括電台和封鎖互聯網,將近61年以來,大部分的中國人都被洗腦相當徹底,中共禍害了中國人。」

台灣政府應清楚認知 中共是惡鄰居

陳破空在海外遇到的中國年輕一代,完全不了解新疆和西藏的問題,「連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麼重要的事,在中國全都是被封鎖的,還有人以為是演員劉曉慶獲獎了呢!」他說,就更不用提海外中國年輕一代,願意接受前年發生在西藏的「三一四」流血事件以及發生在新疆的屠殺事件了。陳破空說:「只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他們從海外媒體得知這些新聞事件,會去思索這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陳破空說,「台灣和西藏原本分別就是一個國家。」他提醒台灣讀者,「我希望國民黨不要對統一懷有夢想,在歷史上,國民黨已經嘗到被中共欺壓的沉痛教訓,現在中共積極在拉攏台灣中央、打擊綠營,台灣政府和民間應該清楚認知中共是個惡鄰居。」他再三強調,該書所謂中南海的厚黑學,即是,「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用騙」。

離台之前,陳破空藉由這本書呼籲馬英九,「台灣民眾有權利選擇要統一或獨立,台灣最大的軟實力就是民主和人權,如果兩岸是同一個國家,為何有兩個國慶日?一個在10月1日、一個在10月10日?中共連國際協議都敢公然撕毀,為何獨給台灣嘗嘗ECFA的甜頭?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他也希望馬英九能以「促進台灣民主化的方式,促進兩岸的民主性。」

劉曉波獲獎對中國民主運動意義重大

最後,陳破空也談到對劉曉波獲獎的看法,他呼籲中共盡快釋放劉曉波,「中國民主運動,從此有了一個眾望所歸的代表性人物」,陳破空認為劉曉波獲獎對中國民主運動的長足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強大意義。」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