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8 22:54:40| 人氣2,9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劉憶如:擬訂措施改善貧富差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央社 2010/08/21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政府會透過短期與長期措施逐步改善貧富差距問題;短期透過社福措施,全國也可開始討論負所得稅制度,長期則引進創造大量就業與縮小城鄉差距的投資案。

行政院主計處19日發布台灣所得分配統計,低收入家庭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最為嚴重,導致民國98年台灣的5等分位家庭「原始所得」差距擴大至8.22倍,創下歷史新高;在透過社福支出與租稅措施雙管齊下後,「可支配所得」差距雖降為6.34倍,不過,仍是歷年次高紀錄。

貧富差距倍數擴大,讓外界對台灣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狀況感到憂慮;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強調,「台灣過去是優等生,自己跟自己比,狀況比較不好,但不是那麼糟糕,狀況比新加坡、香港以及美國都好」。

劉憶如說,98年貧富差距倍數6.34倍,但比90年網路泡沫化,導致經濟成長率負成長1.65%、貧富差距達6.39倍情況好,可見政府去年投入短期社福措施相當努力,也有成效。

另外,劉憶如進一步強調,改善貧富差距問題是總體經濟最重要目標,未來政府會擬定短期及長期措施改善。

短期部分,除加強社會福利措施外,為促進就業,社會各界也可以開始討論負所得稅制度問題,但這項稅制業務由財政部主管,她認為自己不宜對負所得稅業務內容闡述太多。

就長期措施而言,劉憶如說,政府現在正積極對外招商,增加就業機會;過去有些投資不能帶動就業,或是就業門檻只能嘉惠高科技產業,現在招商目標要納入能否擴大就業以及解決城鄉差距問題。

劉憶如表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稱台灣經濟發展是奇蹟,認為台灣在197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但所得分配與貧富差距也愈來愈小,有別於其他國家成長愈快,貧富差距也愈大的現象。


板橋到萬華 比出老K無能
* 李佑準

觀光局舉辦的全國十大夜市票選,台北市萬華華西街夜市僅得到五千多票,遠遠落後於高雄六合夜市的十萬多票,也落於宜蘭、台南、台中、基隆、嘉義夜市之後,此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猶記得二十年前,華西街夜市是台灣最早成立的觀光夜市,一時轟動海內外,筆者全家大小也曾慕名前往大啖海鮮美食,觀賞商家表演蛇的奧秘;但今年四月再前往華西街夜市,發覺空氣中瀰漫不清新的氣味,之前夜市內生意興隆的海產店也不見了,華西街觀光夜市的牌樓仍在,但已陳舊,附近龍山寺遊民眾多,我與內人匆匆走完夜市,不再大啖夜市美食。

這兩天蘇貞昌在美國提到「由北縣板橋新板特區進入台北市萬華區,有如由美國進入墨西哥」。令筆者心頭一震,想起板橋與萬華都是古城,都有輝煌的歷史,為何板橋能再擁有新板特區的亮麗高樓大廈,同是古城的艋舺為何做不到?

問題出在執行力!蘇貞昌擔任台北縣長八年,做出了新板特區、淡水漁人碼頭、八里左岸公園…等眾多建設,馬英九與郝龍斌擔任台北市長十二年,卻無法改造萬華區,坐令艋舺一再落後,充滿遊民。

筆者冬天住在台北市,夏天住在北縣淡水,喜歡在住家附近走路運動,深知這十二年來台北縣與台北市的變化。我們不能再選出沒有執行力的市長了!

(作者為貿易商)


飯店業吸引新鮮人 品牌、願景是關鍵
*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台北報導 2010.08.18

台北喜來登飯店協理白靖惠表示,吸引優秀人才投入飯店業,「品牌形象」和「發展願景」是重要關鍵。至於那些人才能進入飯店產業,她指出,飯店業的要求很簡單,具備「外文能力」及「服務熱忱」就夠了。

白靖惠表示,品牌形象代表一家飯店的制度,也代表員工能否受到公平的待遇;發展願景則代表薪水及職位調整,特別是由專業餐飲學校培圳出來的學生,特別重視未來的發展前景。

關於飯店業的薪資水平,據了解,飯店業的給薪標準不一,基本上,基層員工薪水較低,約在2.2萬元至2.4萬元之間。但也有例外,如晶華酒店就設有特殊的分紅制度,只要單位達到目標,基層員工即可分紅。

但中高階主管薪水,則比基層員工高很多,且本土和國際連鎖品牌的差異也很大,本土品牌的經理級職務,薪水約在三至四萬元;但國際品牌的經理薪資則在六至八萬元左右。如果升任協理級以上職務,國際飯店品牌的薪資最高可達12萬元。

台北遠東飯店協理閻惠媛表示,要從事觀光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要喜歡交朋友,且抗壓性要夠,因為語言和工作技能都靠訓練,但如果天生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要從事飯店業會很吃力。


張金鶚談房市:現在宜賣不宜買
*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0.08.18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昨天說,目前台北市房價泡沫指數已逾40%,「現在是賣屋的時候,不是買屋的時機」;有意購屋的民眾,「不妨先租後買」,不要在此時「你丟我撿」。

房價泡沫有多大?張金鶚說,北市房價的泡沫已四至五成,但兩年前(2008年)僅三成多。

泡沫何時破滅?他說,在央行開了第一槍後,投機客態度慢慢的猶豫和不清楚;但要真正發酵是選舉後,預計明年房價有往下修正5%至10%空間,「長期來看,房價要修正長達10年,未來兩、三年會慢慢的修正。」


小氣財神只配拾人牙慧
* 馬凱 2010/08/18

長久以來,我們常將觀光業稱之為「無煙囪的工業」,因為它的產出主要是各種服務,並不需仰賴冒著巨大黑煙的煙囪。過去,這樣的形容詞多半是輕描淡寫,因為到處都是煙囪,大家早已司空見慣,偶爾有一個產業無需冒煙就能賺錢,的確勝人一籌。

但時至今日,這一個特色可格外珍貴,因為環保意識抬頭,氣候快速惡化,許多環保人士對於有煙囪的產業簡直深惡痛絕,即使已經小心翼翼地加裝各種防污設施,使廢氣排放減至最低,而且完全合法,也要趕盡殺絕,不讓它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當絕大多數工業都成為令人厭惡、要掃地出門的產業,台灣這2300萬同胞當然不能喝西北風度日,不冒煙的觀光業幾乎成為我們命脈之所繫,當然必須竭盡所能加意呵護,令其茁長壯大,為我們創造最大的商機。

但事實卻不然。當全世界許多國家不惜工本,努力發掘觀光資源、厚植觀光潛力,我們卻似全然不當一回事,以交通部底下一個小機構負責統籌其事,預算的編列更是斤斤計較。我們的鄰國為了打出一個代表其觀光特色的LOGO,不惜斥資兩億元,請全球頂尖的專家操刀;反觀我們的政府,連1/10都吝於付出,許多重大的提升觀光措施,其預算以新台幣百萬元做計算單位。以這樣的投入,能奢求什麼可觀的成果?

事實正是如此。鄰近的港星兩個蕞爾小國,怕只與大台北相當,甚至欠缺任何天然的觀光資源,但每年觀光客數以千萬乃至兩千萬計。台灣擁有同源的文化,崇山碧海、奇岩壯谷,在全球都出類拔萃,更非他們可望其項背。但我們一年能有4、5百萬觀光客就要喜出望外,而其中將近一半還是開放大陸觀光客的貢獻。

過去20年,我們可以將主要的責任推給意識形態鎖國的當政者;不過,馬政府上台後,政府官員的眼界仍未打開、氣魄狹小、預算吝嗇,拿不出大開大闔的新做法,任觀光業再符合當前的需要,我們仍然只能撿拾他的牙慧,成不了大器。


義媒:中國用稀土操控世界經濟
* 中央社╱羅馬18日專電 2010.08.18

中國經濟崛起引起國際高度關注。義大利媒體指出,中國掌握世界17種軍事、科技關鍵原料,使全球對中國依賴度高達97%。

「米蘭晚郵報」報導,如果想知道世界趨勢為何,不妨參考以下資訊:美國坦克、導彈已是「中國製造」,甚至美國海軍許多最先進的雷達系統,也來自中國。

雖然美國仍有許多本土軍火商,但許多武器的關鍵原料必須仰賴中國供應,其中有17項最重要元素,包括鎦、釔、鈧、銪、釹等,被認為是下一世紀趨勢元素,要發展混和動力車、風力和智慧手機等皆不可或缺。

義媒報導,全球相關產業中,目前97%的關鍵元素來自中國,不管是用在商業科技,或用在軍事用途,而中國政府也積極利用此點壯大自身實力,除達到「錢進中國」,製造大量工作機會等目地,更是要藉機讓西方把尖端科技的秘密都轉移到中國。

媒體指出,在這種全球合作關係中,優勢完全向中國傾斜,美國去年4月公布的一份官方報告就坦言,缺乏這17項元素,將無法製造任何尖端科技產品,例如釹是製造混和動力車、電腦、手機、數位相機的關鍵元素,氧化釹用在軍事方面,可提高飛彈的準確性。

此外,銪、釔是製造光學纖維、綠色光源的素材,鈧用在製造體育場照明,因此各個首屈一指的國際企業,諸如飛利浦、西門子、諾基亞、豐田、惠普、蘋果、索尼和佳能等,只要沒有中國供應這17種原料,就會面臨停產危機。

報導說,中國政府盡量不直接出口這些元素到外國或提高出口門檻,是希望廠商進駐中國,讓尖端技術有機會流入中國。

美國官方報告中分析,中國產業市場能如此快速壯大,與其說是得天獨厚擁有這些稀有元素,不如說是因為政治決策有先見之明。

媒體報導,這17種稀有元素,37%分布在中國,18%分布在俄羅斯與東歐,12%分布在美國,但許多前蘇聯國家缺乏開採的能力,美國則在近12年因環保理由停止相關開採,主要是由於這些元素經常跟放射性物質結合,開採會造成水汙染,引起居民抗議。

調查指出,美國若要重新恢復開採,至少需要花15年時間,開採成本也遠較中國大,因為美國環保法令較嚴苛,還必須提供礦工全副保護裝備。

義媒評論,中國運用這些稀有金屬左右全球經濟市場,今年春季,中國提高這些元素的出口稅25%,7月又砍掉出口上限總額72%,而明年中國供應的出口量,預計只能達到全球需求的60%,對於國際其餘需求量,中國要求國際大廠到中國製造。

至於中國為何要控制材料出口來迫使國際大廠進駐?義媒認為,觀察先前西門子、奇異(General Electric)等公司的抗議可見端倪,這些國際大廠紛紛質疑中國招商後藉機竊取公司的技術機密。


中國減少稀土出口 日本業界恐慌
* 中央社╱東京20日專電 2010.08.21

「朝日新聞」報導,中國決定大幅減少出口稀土,使日本生產節能家電等的產業界恐慌。經濟產業大臣直嶋正行28日預定訪問中國,他將要求中國擴大出口稀土。

中國官方7月時宣布今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額約是8000噸。從年初以來的合計,今年出口上限約是3 萬噸,與去年的上限5萬噸相比,減少約4成。這讓身為中國產稀土最大進口國的日本感到很憂心。

受到中國大幅減少稀土出口額的影響,稀土的價格飆漲,使用於馬達磁石的釹(Neodymium)等稀土,在中國宣布減少出口之後漲價約30%。日本的商社及合金廠商大喊「業界已呈現恐慌局面」。

今後中國如果持續刪減出口上限額的話,油電混合動力車或節能家電的生產可能受到影響。

報導說,中國的目的在於將擁有製煉及加工技術的外商拉攏到中國,好讓這些外商進行技術移轉。對中國而言,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稀土已漸成經濟控制的有力武器。


堵與圍:從新月形到滿月形

美國與南韓於八月十六日舉行近一個月來第二次聯合軍事演習,這次演習比七月下旬那場規模大三倍。美韓不顧中國與北韓的恐嚇,堅持這兩場演習,是對北韓炸沉南韓「天安號」軍艦的反制,更是對中國近來聲稱黃海、南海均為其「核心利益」之說的反擊。

北韓否認炸沉「天安號」之說,中國則偽裝中立。然而六十年前北韓在中國與蘇聯支持下對南韓的侵略,並且編造謊言掩飾,至今沒有承認與道歉,那麼怎麼可以相信他們今天的否認與「中立」?

韓戰是一場不可忘卻的戰爭,因為那是二戰後共產陣營企圖用武力對外擴張的一場戰爭,也是自由世界團結一致成功的反擊戰。從此,世界進入冷戰時代。為了防堵共產陣營的擴張,當時歐洲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亞則是第一島鏈,也就是南韓、日本、台灣、菲律賓的「新月形」防線。新月形防線無法與北約連線,形成對共產陣營的半月形包圍,乃是中共當時極力拉攏印度、印尼、緬甸、巴基斯坦、錫蘭(斯里蘭卡),一九五五年召開萬隆會議組織第三勢力;中蘇還不同程度影響中東國家,反對西方民主國家。

一九五三年史達林逝世後,中國與蘇聯為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到一九六○年代已無法調和,蘇聯有意利用中國文革亂局收拾桀驁不馴的毛澤東,才有一九七○年代的中美合作。由於美蘇軍備競賽,蘇聯國力不支,遂出現一九八○年代後期蘇聯集團的瓦解。

中共精於權術,文革結束後假裝親西方(一九八○年代鄧小平指示「絕不出頭」的韜晦,與一九九○年代初期江澤民「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對美方針),騙來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前年出現的金融海嘯,譚慎格博士所說的「中華帝國」真面目才日益暴露,包括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國際會議上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驕橫態度,共軍要給美國「立下規矩」的言論等,美國國務院與五角大樓以往的分歧立場終於逐漸統一。

中共的強硬,沒有嚇倒美國,卻嚇壞了過去中國情願割讓領土以達到「睦鄰」目的的周邊國家:南韓、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希望美國留在亞洲的態度相當明顯。連同為共產國家的越南也如此。

加上中共對國內穆斯林的鎮壓,中東國家也對它採取若即若離的立場。而北方的蒙古已是民主國家,前蘇聯諸國正向民主轉型,現在也越來越多防範中國,俄羅斯不再向中國出售新款軍事裝備,上海合作組織基本停擺。這樣,對中國的態勢已經不是新月形的防堵,而是滿月形的包圍圈。只有緬甸與伊朗是比較死心塌地站在反美立場上,然而他們國內局勢並不穩定。中美冷戰早已代替過去的美蘇冷戰。

中國不是不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因此胡錦濤智囊鄭必堅改「崛起」為「和平發展」。然而江澤民、胡錦濤因為爭權奪利一直討好軍方,而養出驕奢淫逸的軍隊。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因為一黨專政而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問題只是西方國家的跨國公司會不會在中國國內陷於內亂時,為了經濟利益而與專制政權站在一起。

孫文雖然有聯俄容共與打擊聯省自治的劣跡,然而他有一句名言:自由民主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馬英九與國民黨,該往哪邊站?以長遠的眼光看台灣,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中國的秘密媒體
* THE ECONOMIST 2010/06/25

中國政府官員們都心知肚明,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都是假的

中國仍然保有獨立蒐集時事資訊的系統,中國的領導人知道掌握訊息的重要性,他們也了解如何利用這些從資訊,最近在一次中國新華社資深編輯夏林的公開演講中,可以知道雖然中國政府對於新聞資訊的干涉在近幾年已有所放鬆,但中國領導人還是十分依賴新華社記者透過秘密管道所提供的新聞資訊。我們可以從日前的一些現象中看出,這個容易出錯的秘密媒體系統愈來愈重要了。

在上個月新華社夏林的演講中透露,去年的七月份新疆地區所爆發了維吾爾人攻擊漢人的嚴重種族衝突暴動,據夏林表示,新聞媒體當時對此也有公開報導,但也當然只是報導片面內容,當時的新華社記者將此衝突事件列為「僅內部參考」報告,並回報北京當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後來也僅是縮短海外訪問行程,以刻意淡化此次的嚴重衝突。此次夏林的演講內容摘要,後來曾被現場一位民眾公布於網路上,但隨即被有關當局發現並移除其內容。

夏林所說的這些內容,目前還沒有得到證實,但不可否認的,新華社最重要的工作項目其實就是按向中國政府提供秘密情報。其實許多中國各地的主要報紙媒體也在搞這一套,他們會將新聞歸類分級,隱瞞較敏感的新聞與公眾議題,他們不依賴於秘密情報,但他們只刊登民眾的抱怨投訴、當地公務人員的瀆職惡行、經濟方面的訊息、國外新聞事件等這類在大多數其他國家上不了頭版的小新聞。

2003年的SARS疫情新聞也是一個例子,其實早在2002年11月,秘密媒體就已回報SARS的情報,當然也是「僅內部參考」的報告,直到疫情愈來愈嚴重,紙包不住火,終於在4月20日,中國領導人允許開放SARS新聞的報導。事實上,在SARS期間,中國當局所接獲的秘密情報員比我們在新聞媒體所看到的來得多。

在現今的網路時代,中國網民的資訊流通與取得變得多元,中國政府希望了解中國網民們都在想些、說些、做些什麼事,此時新華社這種祕密媒體就更為重要了,他們在採訪時要忙於彙編「內部報告」,同時還要準備發布政府核可的新聞內容。諷刺的是,曾有一位地方高階官員表示,應讓他們都能看到「內部報告」,因為他們自己都不想看報紙媒體這種篩選過的官方新聞了。


巴西的創業世代
* TIME 2010/08/18

年僅33歲的馬塞羅(Marcelo Marzola)是網路科技公司Predicta.net的合夥創辦人 ,他在今年5月份舊金山的Google I/O大會中,受邀展示Predicta.net的免費網路行為追蹤工具BTBuckets,這項已在90個國家、2000個網站run過的追蹤定位工具,幾乎成功地制定了BT的技術標準,馬塞羅與Predicta.net廣獲好評之餘,也與Pfizer、Motorola、Unilever等多家大廠與達成初步合作協議。

近半年以來,有大約10家創投公司主動找上馬塞羅,因為Predicta.net近幾年均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自 2005 年開始,Predicta.net每年至少成長 40%,且至少有20%、1200萬美元的獲利,馬塞羅正計劃在拉丁美洲和美國的主要市場中拓展BTBuckets的商機。

馬塞羅創業之初並不像現在這樣順利,他好不容易湊到8萬美元開了公司,馬塞羅說:「十年前根本沒有人理會我」,「我那時找了約20間創投、銀行等,每個人都拒絕我。當然,沒有人願意把錢押在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後來隨著整體環境不同,籌資募股的ECM開始在巴西萌芽。」而現在,創投公司Antera、Confrapar、DFJ FIR Capital等都樂意投資新興企業,以尋找更多的Predicta.net。

此外,在巴西產業能量快速蓄積之時,巴西政府也看到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巴西政府積極鼓勵並培養高科技產業,巴西創新署(FINEP)更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輔導、補助、育成等方式,引導航太、農業、電信、綠能等重點產業逐步走上軌道。

巴西的微控制器(microchip)大廠Silicon Reef,即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在巴西政府、國家研發中心實驗室支持下,該公司已發展出殺手級產品EHO1,Silicon Reef創辦人之一Tiago Lins表示,接下來我們的目標就是進軍國際,在全球市場中打響我們自己的品牌與形象。


制止中國野心 美國在亞洲轉守為攻
* 朝鮮日報/記者全炳根 2010/08/18

美國在李光耀的呼籲下,開始重新審視亞洲外交。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中東、南亞地區,展開反恐鬥爭,而現在開始努力在亞洲加強自己的地位。這是因為中國的力量不斷擴大,試圖趕超。

布希政府時期,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四年任期內對亞洲的訪問次數屈指可數。在此期間,中國在亞洲開展了「選擇與集中」的高效外交,積極參與各種地區會議,並頻繁簽署雙邊協定,擴大貿易投資。與年初簽署貿易協定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間的貿易額,在幾個月內近增長50%。

中國還與「亞洲貿易樞紐」新加坡簽訂了1500億元人民的貨幣互換協定。協定允許用人民幣結算中國進口產品貨款,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度。在該地區沿海地帶,中國還通過新建及維修港口,形成了「珍珠項鏈(China’s string of pearls)」。「珍珠項鏈」是指,連接中國南海與麻六甲海峽、印度洋、波斯灣的中國地緣政治學勢力範圍。這是美國國防部在內部報告中首次使用的提法。

美國則姍姍來遲,才開始追擊。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上任18個月以來,已先後5次訪問該地區,並且在幾個月內還將訪問。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繼上月訪問韓國後,又在印尼表示,將時隔10多年恢復與該國特種部隊間的軍事合作。美國還開始積極派官員參加各種地區論壇,與多個國家啟動新的貿易協定以及軍事合作項目。此外,美國還與中國在該地區相對立的越南啟動了核燃料及技術合作事宜。白宮向美國國會施壓要求批准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是出於這一原因。與亞洲的其他7個國家也在努力推進貿易協定談判。今年10月末將在越南舉行由東盟成員國和中國等16個國家參與的東亞峰會,討論安全問題,屆時美國也將參加。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去年11月首次訪問亞洲各國以後,將於今年11月出席在日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以及二十國集團(G20)首爾峰會,年末還將在美國同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其他會議。

美國的發言也變得更加強硬。希拉蕊上月在河內表示,南海地區爭端應通過東盟尋求解決方法,刺激了中國。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能源、農業事務的副國務卿霍馬茨則更直白。霍馬茨曾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如果美國不積極介入該地區,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就會進一步發動攻勢,我們的地位就會被削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2,9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涉外事務 |
此分類下一篇:台獨教授與中國學生對話
此分類上一篇:大前研一:全球五大經濟體 漸成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