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23 13:38:36| 人氣6,4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獨臂系主任「逆境造就一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2010/03/22

國立成功大學有位獨臂教授,他是法律系主任許育典;因家貧讀不起書,家人原想小學畢業後送他去當學徒,六歲時一場意外,他被火車輾斷左手,身體傷殘終結學徒之路,也意外改變他的一生;卅八歲就當上系主任。

「我想鼓勵年輕人的是,逆境不一定是逆境,有可能是人生的轉機。」獲選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許育典(四十歲),是成大法律系歷年來,「最年輕」的系主任。

斷臂的意外,讓家人不得不讓他「求學」,知道家裡的環境,許育典的求學之路,比一般人更認真,「因為我要靠獎學金生存」。

許育典的母親、六十七歲廖綿,提起兒子,難掩驕傲。她說「家裡沒能給他什麼,一切都靠他自己努力」。

許育典回憶,因為家貧,父母親得四處找工作,「哪裡有工作,家就搬到哪」,他戲稱自己童年「居無定所」。哥哥國小畢業就到工地挑磚,姊姊也因家貧無法升學,而父母也早就盤算,讀完小學就送他去「學功夫」。

六歲那年他在鐵道附近玩,被火車輾過,左手僅剩一點皮相連,在醫院昏迷三天,家裡付不出醫藥費,靠鄰居捐助救回一命。出院時左手截肢,頭上縫了一百多針。因為殘疾,父親憐惜他「不能學功夫,就去念書吧!」

「沒錢怎麼念?」許育典表示,只有力拚獎學金,但學費有著落,生活費卻不夠,高中時,連一雙球鞋都買不起,念大學常以泡麵果腹。因為錢不夠,他總是「跟錢搶時間」,考上公費留德,別人到德國要花數年拿博士,他只用了四年半,「因為公費只補助這麼久」。

別人看他的人生充滿磨難,他卻認為苦難造就了他,「沒有逆境,就沒有今天的我」。太太周慧珍是好友介紹的,她注意到小自己四歲的許育典不因殘疾喪志,反而有遠大抱負,主動幫他打字寫論文。一年多後,說服父母嫁給他。

「選擇教育是為了想回饋,感謝社會給我這個殘障、沒錢的孩子,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機會。」許育典以自己為例子,鼓勵更多弱勢孩子,勇敢迎向人生。


妻半夜找嘸尪 斷臂博士超拚
*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2010/03/22

「我不是天才,只是努力而已。」許育典從小沒錢補習,靠著獎學金拿到博士,他認為不比別人聰明,只是肯努力。

聽到許育典在德國四年半就讀完博士,論文還拿到杜賓根大學特優,許多人都驚訝:「怎麼辦到的?」當時他每天早上八時圖書館一開門,就帶著乳酪進去,一直到晚上九時關門才回家,餓了就啃乳酪。

念研究所時也一樣,老師把研究室借給他,每天早上八時來跟他「交班」,他總是徹夜不眠寫報告,回去睡三、四個小時,再進研究室。

婚後,太太周慧珍半夜在床上找不到老公,他只要有論文的點子,半夜也開車到學校寫。這種情況一直到幾年前,他發現雙腿發紫,一度懷疑是血癌,後來診斷是經年累月透支體力造成痛風,才放慢步調。

他告訴學生,讀書沒有捷徑,「只要每天上課前預習,上課時認真聽講,下課後複習」,持之以恆,沒有不成為佼佼者的理由。

他對成大學生做調查,發現他們高中前都很努力,平均每天念書五、六個小時,但到大學後「剩下不到一小時」。

他認為,這是升學主義造成的現象,大學難進易出,所以他寧願不顧教師評鑑,也要做系上的「大刀」,學生不念書就當,「這樣才能逼他們」。

除了教學,許育典還努力做教育改革,擔任教育部法規委員等多個職位,期待台灣的教育環境改變,培育更多人才。


美國不如台灣之處
* 聯合報╱黑白集 2010/03/22

以二一九票跨過二一二票的門檻,這是驚險的過關!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健保方案,歐巴馬政府雖說獲得「歷史性的勝利」,但面對接下來的執行責任,想必戰戰兢兢。

台灣在各種公共政策方面,常常發出「別人能,台灣能不能」的質疑,自我感覺不太良好。很難得的是,在健保這事上,台灣頗可誇口作為其他國家的「他山之石」。台灣民眾對美國的醫療服務未知其詳,但光是從退休僑民和小留學生老是要回台灣看牙、配眼鏡、做體檢這一類的事情上,應可知健保堪稱「台灣之光」。

唯其如此,當此健保議題在台灣內部也正沸沸揚揚的關頭,我們要更加珍惜這個「台灣之光」。健保給付的各種革新之道,專家學者早就講得口沫橫飛;為了費率調漲,署長賭上烏紗帽,也曾讓閣揆臉上無光;凡此,均可見健保仍大有除弊興利的空間。而最關鍵的是,如果民眾看病偏好「俗擱大碗」的作風存在一天,如果不肖醫師和診所鑽漏洞、詐保費的弊病存在一天,健保的沈疴就治不好。換言之,護健保「人人有責」。

台灣社會常慨嘆藍綠對立,什麼事都做不成,連健保這種專業題目都不時敗在政治手裡。但看美國這次的例子,喧鬧半世紀的健保政策,結果是以如此微小差距勉強過關,且多虧歐巴馬最後關頭對墮胎議題讓步,可見改革之不易。二一九票比二一二票,歐巴馬所餘的任期中,應不時拿這個比率來自我警惕。兩相對照,馬英九站在七百多萬選票的聲勢之時,尚且稱「臨深履薄」;但所臨之淵真正何其深,所履之冰何其薄,恐怕到今天才點滴在心頭吧!


健保之美國經驗和台灣奇蹟
*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3/22

投贊成票的民主黨議員說,「這是美國人民的歷史的一大步」;投反對票的共和黨議員說,「這是財政上的科學怪人」。在如此分歧的意見下,美國歐巴馬政府努力推動的健保改革方案,以219票對212票的微小差距獲眾議院投票通過。

美國的醫療服務和保險政策在今天樹立了里程碑,雖然前途成敗尚有待考驗,但至少歐巴馬總統完成了一個艱難任務。紐約時報的評論說,不知這是歐巴馬和民主黨的「歷史成就或政治自殺(可能兩者都是)」,也可見法案就算通過,爭議性仍未稍減。

醫療保險問題,向來是美國公共政策之痛,搖擺半世紀之久仍得不到共識。民主黨籍的總統比較傾向由聯邦政府介入的全民投保政策,但強勢如希拉蕊身為第一夫人之時,親上火線全力推動,仍鎩羽而歸。這次歐巴馬總統也可謂賭上他個人的領導威信,並且在墮胎議題上妥協了不少,直到最後一刻,連主流媒體都不敢預測結果如何。如今驚險過關,但此一浩大的社會工程才剛要起步,執行起來可預見各種艱難險阻。

以外界印象中的美國社會福利制度之完善,但醫療保險卻稱得上「一盤散沙」,大部分民眾是隨雇主所簽約的民間商業保險公司處理醫療服務。至今的現象是:一來效率奇差,各種醫療浪費驚人,保險公司和醫院行政單位之間的層層交易成本吃掉多數經費;二來企業主的負擔很重,員工及家屬的保險費用與薪水相比,是一高比例的經費支出;三來失業等弱勢人口被排除在這種商業保險體系之外,數千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成為今天通過的改革方案中的關照對象。

美國經驗,凸顯了台灣健保之可貴。不僅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盛讚台灣健保全球最好,國人本身的體驗,多半也會感謝現行制度「包辦」了個人絕大部分的醫療需求。唯其如此,我們在這少數的「美國不能,台灣能」的成功經驗中,應該更珍惜現有制度,從政策設計的「節流」到老百姓提高費率的「開源」,共同支撐健保的永續發展。!


吳揆:支持在美台僑 普查填Taiwanese
* 中央社╱台北23日電 2010/03/23

立委管碧玲質疑,美國願意在人口普查時增列「Taiwanese」選項,但駐美代表處卻搞砸此事。對此,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表示,會請外交部徹查,並支持在美台僑填寫「Taiwanese」。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上午在立法院質詢時表示,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官員去年拜訪台灣駐西雅圖辦事處時明白表示,願意在人口普查時增加「Taiwanese」為選項,西雅圖辦事處隨即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這一項好消息;但台灣駐美代表處竟然將這塊到嘴的肥肉弄丟,最後美意竟落空,呼籲行政院要徹查失職官員。

吳敦義答詢表示,他會請外交部查明究竟是何原因造成這種結果。

管碧玲追問,美國台僑人數有87萬餘人,但美國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台僑人數只有14萬餘人,原因就是美國人口普查時,沒有「Taiwanese」項目可以勾選,台僑只能自己手寫登入國別。

她說,人口普查數據攸關美國高達4000億美元的資源分配,包括美國對少數族裔的扶助,呼籲政府協助台僑在人口普查時能填上「Taiwanese」,保障台灣民眾權益。

吳敦義說,像日本政府對台僑就稱呼為台灣人;這是對民眾有利的事,行政院願意支持。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