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13 17:23:02| 人氣1,1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稱助我國簽FTA 李登輝質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2010.03.13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中國指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就可和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且中國會協助,「你們相信嗎?」中國所說沒半句實在,能騙就騙。

李登輝上午出席李登輝民主協會成立大會,致詞時批評朝野競爭激烈,不把提升國家利益與人民福利作為要務。

他認為,台灣民主化後,不能再以統獨問題傷害台灣。統獨問題不是短期間可解決,政治人物應容納社會不同意識,不要以失去理性的態度處理政治問題。任何人的意識形態不能代替民主,或站在民意之上。

李登輝說,台灣原本可穩固奠定民主基石,但很遺憾,先後執政的政黨,把政黨利益置於國家、人民利益之上,喪失為民興利機會,以致全球化過程中,過度集中於中國,台灣落入「一個中國」陷阱。

他表示,政府所有政策都聽中國的意思,以為簽ECFA,全世界就會與台灣簽FTA,失去台灣主體性;以為靠中國可解決問題,完全沒考慮國家利益。 

李登輝說,朝野長期對立,沒有為台灣帶來進步,「2000年至今,台灣有進步嗎?」國民平均所得、民眾福利沒有增加;為爭取政權,彼此廝殺,加深社會裂痕與族群矛盾,再加上財政惡化、行政效能不彰,導致國家競爭力下降。

此外,對於媒體詢問,擔任法務部長是否必須簽署死刑,李登輝說「當然啦」,那是義務,行政不做,法律就變沒法律。至於是否贊成死刑,他說,另外討論。 


朱敬一:台灣該把生育率提高多少呢?
* 聯合報╱朱敬一 2010.03.08

我國婦女的生育率非常低,依內政部的統計,二○○七年的總生育率僅一.一人,低到幾乎是世界第一名。所謂總生育率,是指一位婦女平均一生的總生育人數。如果夫婦成雙才能生育,則淨生育率一.一人,表示除非有淨流入的移民,否則社會總人口數「將來」會減少。

台灣生率低 世界第一

台灣到處都是人擠人,而人又是製造二氧化碳的元兇,所以人口數量減少未必有什麼不好。但是,當總生育率快速下降時,人口數量卻未必會立刻減少,原因是:如果當時適值生育年齡的媽媽人數眾多,即使每位媽媽生的不多,累積眾多適齡婦女的總出生數,卻也不少,其結果就是總人口數量的增加。

人口學家指出,生育率偏低的後果其實是年齡結構的改變。當生育率下降時,現在工作的青壯年族群逐漸老化,但後面遞補上來的年輕工作者卻後繼無力,數十年後,就會有大量的待養老年人,以及人數相對不足的青壯工作者,產生「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困境。這種困境,人口學者稱為「支撐人口」不足。

青壯老年比 何謂合理?

但是,究竟老年人與年輕人該是什麼樣的比例才叫合理、才不算是生寡食眾,恐怕是有討論空間的。舉個例子,讀者就能明白我的困惑:二○○八年,仁寶電腦的總營業額是四千七百八十七億台幣,總員工人數是四萬三千人。同年,宏碁電腦的總營業額是五千四百六十三億台幣,總員工人數僅六千七百人。這兩家公司都是電腦行業,但前者是中游代工製造,後者卻是下游品牌行銷。依微笑曲線的說法,著重上游知識研發與下游品牌行銷的經濟行為,都是較接近知識經濟的型態。

一般而言,代工業的利潤薄、聘用員工多,而知識經濟則利潤高、聘用人數少。如果台灣繼續維持在代工製造業,那麼它需要大量的青壯工作者,才能養活一定數量的老年人。但若台灣轉向知識經濟,則只要少量的青壯工作者,就能創造同樣的產值,其所徵收的稅金與年金保費也能養活相當的老年人。

經濟新型態 影響政策

目前,許多人認為我國生育率偏低、未來年輕工作者不足,故需要現在鼓勵生育,以增加未來的支撐人口。但是,這樣的邏輯顯然需要補充說明,其背後所做假想的台灣經濟,究竟是傳統的代工製造業、抑或經建會自二○○○年即開始鼓吹的知識經濟?如果是後者,它在追求「人少產值大」的目標,其對應的所謂支撐人口本來就在精不在多,此時所謂增加生育的論述,恐怕就得重新檢視了。

坊間有不少討論,都著重在「如何」提高生育率,諸如生育補貼、育嬰放假等等。如果要鼓勵生育,這些討論都是絕對必要的。但是究竟要鼓勵生育到什麼程度,恐怕要先釐清未來的經濟型態才行。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從男女嬰兒比例失衡看兩岸人口政策
* 聯合報╱社論 2010.03.14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了近年來各國新生嬰兒男女嚴重失衡的情形,已成為許多地區未來發展的隱憂。這種新生兒性別比例的差異,最嚴重的就是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新加坡等華人文化地區。中亞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情況也類似,但其問題背景及複雜度與東南亞地區不同,我們在此要將焦點放在中、台、新、港等華人文化區。

華人社會新生嬰兒的男/女比一向較世界平均值高,早已不是新聞。不過,在以往,如果當事人一定要生男而不生女,就只有墮胎女嬰、令其夭折等不人道的手段,此類事例比率不會太高。在一九八○年代之前,各國新生男/女比雖然高於百分之百,唯達到一○八%就幾乎是上限了。但自八○年代超音波技術逐漸普及之後,父母可以在嬰兒極小時測知其性別,而在早期選擇墮胎,也減少了心理上的負擔。現在,中國大陸做一次早期嬰兒性別檢查只要五元美金,大幅降低選擇嬰兒性別的「成本」。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城市地區有執行極為嚴厲的一胎化管制,使得只能生一胎的父母往往執意要生一個男孩。這種種因素湊合起來,造成了今日中國大陸超過一二○%的新生兒性別比。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估計,因性別考量而被「拿掉」的女嬰人數約有一億人。墮胎是否為父母的權利,這件事當然有相當的社會辯論;但是「只因為孩子是女生」而墮胎,恐怕社會的道德接受度會更低。

此外,除了上述道德面思考之外,出生性別不平衡,在可見未來也將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假設男與女在成長過程中的死亡率大致相當,則出生時男女比不成比例,便也約略表示他們適婚成年時人數會不成比例。如果社會有四分之一的男生注定找不到配偶,他們必然會在性生活與家庭生活上感到相當的挫折。這樣的「成年性別失衡」問題,人類迄今還沒有多少經驗,需要未雨綢繆,預作規劃與因應。

另一方面,我們要長遠解決社會性別比例失衡問題,須得從父母親的觀念與態度著手。如所周知,中國大陸之所以新生男/女比特高,主要是因為華人文化中根深柢固的父權優先觀念與「養兒防老」思維的束縛。在一個老年社會安全體系不普遍的國家,年邁的父母親在退休之後若無年輕子女的照顧,幾乎難以存活。因此,中國大陸的父母親在一胎化政策下執意要生一個男孩,倒未必是因為他們在偏好上重男輕女,而是為了自己的老年照護之所需。在中國,老年父母伴住在出嫁女兒家的比例雖然有漸漸上升之勢,終究只是例外,尚不足以扭轉父母「要生男孩」的期待。準此,與其責難若干國家偏高的新生男/女比,不如試圖在社會安全、老年照護系統上做適當的補足,減低父母生男孩的執著。

台灣的新生兒性別比沒有中國大陸與亞美尼亞那麼極端,但也在一一○%附近,反映出台灣社會依然存在的生男孩偏好。台灣比中國大陸幸運的是:我們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推動家庭計畫,既沒有強制一胎化、更沒有種種不人道的逼迫手段。台灣政府當年成功地派遣醫生護士上山下鄉,推廣節育,提出「兩個恰恰好」等口號,逐步進行觀念的宣導與改變。這些事跡,不但成為全世界家庭計畫的成功教案,也早已納入全美知名大學的研究議題。

可惜的是,中國大陸四十年前在一波波政治鬥爭中,渙散了政策注意力,也失去了推動人口政策的黃金時期;等到發現人口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就只能斷然採行「一胎化」的猛藥。這樣的猛藥固然能快速地減少人口「量」的壓力,卻不可避免地造成其今日的性別比飆高、未來的超快速老化等社會問題。台灣有些人妄自菲薄,經常欣羨讚嘆中國大陸的種種;但只要看看兩岸人口政策,台灣人就能驕傲地說:「叫我第一名」了。


死刑與慈悲 不能畫等號
* 聯合報╱黃鋒榮/公(中縣沙鹿)2010.03.13

十二日聯合報頭版出現「廢死丟官 王清峰請辭獲准 」斗大標題;右下方則刊登一則啟事:「本人…診治○女士愛犬○○,因判斷有誤而急救不治,造成○○家人無比心痛,對此表示歉疚!○○○醫師啟」。兩相對照,顯示我們社會正面臨道德與價值觀的再建構。

死刑廢不廢是可以討論的議題,但絕對不是執法人員可以決定的,嚴格來說,它是社會道德與價值標準的呈現。當大家都能容忍泯滅人性、窮兇惡極的犯行,隔離並供囚犯基本的三餐與牢房,讓他度過餘生,則社會不需要死刑,自然會透過立法程序廢除死刑。

愛護動物也是社會道德與價值標準呈現。無論多少人怨嘆人不如貓狗,但從制定保護動物法以來,飼養動物就得照顧牠一輩子,任何虐待動物的行為,都會受處罰;這是我們社會所願意接受的價值標準。

死刑既是社會遊戲規則之一,執法人員執行死刑,並不是不尊重人權,不愛惜生命;而將死刑存廢與人權或慈悲畫上等號,有如意識形態綁架政治與選舉,永遠無解,社會將付出更多代價,豈是王部長本意,更不是慈悲為懷者所樂見。)


經濟復甦 為何我薪水沒漲?
*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2010.03.14

主計處上個月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4.72%,改寫近3年新高,看似走出前年金融海嘯的陰霾。但去年國內上班族每月平均薪資只有42,509元,比前年44,424元減少4.31%,減幅又創歷史新高。

為什麼一般上班族辛苦工作,卻無法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道理很簡單,第一:許多大企業雖然總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的6成左右,但所雇用的員工人數約僅占全體勞動力的37%,表示感受春燕來臨的上班族其實不算很多,例如營收突破新台幣1兆元的鴻海,在台員工人數約5,000人左右,占國內全部受雇員工人數的比率不到0.05%。

因此,仍有超過6成的勞動人口,到現在仍感受不到景氣「守得雲開見月明」。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的最新資料顯示,2008年中小企業雇用員工人數為796萬人,是大型企業雇用人數147.9萬人的5.39倍。重要的是,中小企業8成以上是服務業,吸納了勞動力中最容易失業的中高齡與低學歷族群。

第二,公司賺錢,不代表老闆就一定會替員工加薪。

主計處定義,國內上班族日常所得可概分為三種,一種是每月領取的固定薪水,稱之為「經常性薪資」;一種是非按月發放的報酬,如年終獎金、紅利、績效獎金等,稱為「非經常性薪資」;第三是雇主幫員工上繳給政府的勞退、勞保、健保費用,稱為「非薪資報酬」。

根據主計處最新「受雇員工動向調查」資料顯示,民國97年上班族平均全年收入61.6萬元,有71.0%來自於經常性薪資、15.6%是非經常性薪資、13.4%是非薪資報酬。

和10年前的數字相比,經常性薪資的比率下滑0.33個百分點,非經常性薪資下滑1.29個百分點,但非薪資報酬上升1.6個百分點。

也就是相比於10年前,平均年所得只多了40,765元,成長率為10.28%;獎金只多了2,188元,成長率為2.33%,皆遠低於近10年累計物價成長率11.05%,10年來物價上漲吃掉薪資成長;只有雇主幫員工提撥的各種保險費用明顯增加。

雇主提撥的非薪資報酬不直接進入員工口袋,員工也不覺得有加薪的感覺;但這筆費用逐年增加,難免影響雇主為員工加薪的幅度與頻率,甚至因為雇主必須相對提撥退休金等費用,人事成本仍加重,也會影響是否增加人力的意願。

前年發生的金融海嘯,讓許多人的退休計畫泡湯或是儲蓄重傷。國人的平均薪資水準更倒退回5年前的水準,工作難找、加薪不易,非薪資報酬又年年提高,自然只有少數人能真正感覺到春燕來了。


民進黨有能力拿下新北市
* 梁文傑 2010/03/09

蘇貞昌決定參選台北市長之後,民進黨群眾中出現了很大的焦慮。沒有人懷疑蘇貞昌有可能拿下台北市,但新北市要由誰上場才能打敗朱立倫?以目前的媒體民調來看,被點名的謝長廷、游錫堃、蔡英文和蘇嘉全,都和朱立倫差了一截。如果民進黨在五都選戰中如果只能「保二」,那2012年還能拉得下馬英九嗎?

民進黨群眾對新北市會有這種焦慮,是因為對2005年縣長選舉和2008年總統大選餘悸猶存。2005年,羅文嘉大輸周錫瑋19萬票。2008年,謝長廷又再大輸馬英九50萬票。正因為「輸怕了」,自然就產生「非蘇貞昌不可」、「蘇貞昌要對新北市成敗負責」的想法。

但這種悲觀主義過去可以,現在不可以,以悲觀主義為基礎的戰略判斷更不可以。從去年12月9日縣市長選舉以來,國民黨無役不敗。1月19號的三席立委補選全壘打,還讓人懷疑國民黨是否真的已不堪一擊, 等到2月7日三比一大勝的結果出來,已可斷言國民黨衰敗之勢已無可遏阻。

去年12月9日以來的國民黨,就像2005年12月縣市長選後的民進黨,頹傾之勢如滾雪球一般。當馬英九的「國師」南方朔已經斷定國民黨已成為「不可能選贏的政黨」(unelectable party)之時,民進黨正該「宜將剩勇追窮寇」,絕不能妄自菲薄,還用2005年大輸19萬票的心情看待新北市這場選戰。

新北市勝負難料,但從桃園縣的例子來看,差距將會很小。2005年,鄭寶清也曾大輸朱立倫18萬票,使得鄭文燦在宣示參選時普遍被人視為炮灰。但短短58天打下來,竟然只以5萬票落敗,顯見朱立倫在桃園的政績神話不堪檢驗。

朱立倫空降到新北市,民調看似甚高,但這是很容易戳破的假象,當初鄭文燦不也大輸吳志揚30%以上,誰又能想到結果會讓人跌破眼鏡?其實根據國民黨內部的民調,朱立倫只贏周錫瑋4、5 個百分點,而朱立倫畢竟在台北縣人生地不熟,真正打起選戰來,他的表現未必會勝過周錫瑋。更何況朱立倫空降的正當性完全只是在「對付蘇貞昌」,一旦蘇貞昌不選,繼續當縣長周錫瑋的又不願全力配合,則朱立倫必然陷入兩邊不靠的窘境。

一句話,朱立倫絕沒有想像得那麼強,現在的民進黨也不是2005年那般弱。民進黨不管派出誰,至少都可以複製鄭文燦在桃園的經驗,把勝負從18、9萬票拉到5萬票之內,進而一舉光復。民進黨群眾與其去埋怨蘇貞昌「不管新北市」,不如把握機會,推出一個能打好「雙城之戰」的候選人。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1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涉外事務 |
此分類下一篇:模擬聯合國會議在我國召開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問題》中共頭號政敵:黨籍官員的貪污腐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