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8 17:19:38| 人氣1,0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經濟學人主編:印度成長將可超越中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晚報╱記者吳孟庭/台北報導 2010.01.18

中國過熱發展,外界擔心會造成資產泡沫化。英國經濟學人主編丹尼爾.富蘭克林(Daniel Franklin)今早在一項專題演講中說,資產泡沫化的現象短期應該不會在中國發生,但長期來說,中國得注意人口結構發展將面臨老化的問題,並使印度成長將可超越中國。

丹尼爾今早受邀在天下雜誌舉辦的「天下經濟論壇」進行「2010年全球經濟展望」的專題演講中表達上述看法。丹尼爾說,他身為經濟學人編輯,注意到兩大趨勢,第一當然就是「中國」,第二則是「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張力」,因此他以「杯子看半滿還是看半空?(half full or half empty?)」為主題進行演講。

例如雖然有人擔心保護主義會不會興起,但現在有許多國家都在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顯示自由貿易開放的體系還是存活下來了,這是看到半滿,也就是樂觀的。

那他怎麼看中國?他說應該是半滿。他先舉例中國今年有9%到10%的成長率,但20年前日本也曾經有這麼高的成長,有人甚至覺得日本可能超越美國。但後來日本經歷經濟停頓,也警惕中國的泡沫化是否開始了,很多人甚至研判中國會是杜拜的1000倍。

但丹尼爾認為中國會和20年前的日本不一樣,第一,因為中國和當時的日本比起來是比較貧窮的國家,因此還有空間可追趕;第二,中國人口與土地比日本多很多,所以需要很多的投資。大家擔心資產泡沫化,但他看中國房產價格與人民支出及收入,現在自房產賺到錢的是都市中20%富有的人,而中國人民貸款負債的部分,和其他國家比起來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上海與北京是可能泡沫化的地方,因為房產飆漲嚴重,但整體趨勢而言,丹尼爾認為不太可能看到中國複製日本的例子。

不過,他認為長期來看,中國人口部分,在職者與年幼、年長者的比率上,在今年是最理想的,但2010年之後小孩與老人會越來越多,將造成中國的負擔;與印度比起來,印度政經結構也在改變,他預期印度成長幅度未來可能超過中國。


專家警告:中國房市泡沫化 危害難以評量
*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1/18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指出,去年1至11月該國房價住宅銷售均價達到每平方米人民幣4600元,比2008年均價上漲了1000元,這是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

對於中國經濟運行的走勢,余斌堅持其將呈W型的觀點,而今年的格局是前高後低──預計去年4季GDP增速預計將達10%,今年1季度將達更高水平,而從2季度開始轉入下降。余斌提醒在場聽眾:「無論是做企業的,還是做股票的,今年一定要小心。」

關於房地產問題,余斌認為,高層之所以認為2010年是最復雜的一年,主要是因為「兩難」問題增多,如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擴大就業的「兩難」,在擴張性政策方面防止經濟二次探底與通脹預期和金融風險之間的「兩難」。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兩難」,當屬房地產快速發展與資產泡沫之間的「兩難」。

余斌說,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占了投資額的1/5到1/4,房地產行業創造的增加值占GDP約6%(上海超過了二成),與房地產相關聯的產業達到60個。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漲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09年3季度以來,房價持續上漲,泡沫日趨嚴重。前不久富比世列舉的2010年金融風險中,中國房地產被排在第2位。」余斌說,「亞洲金融危機源於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機則是美國房地產和基於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發的。兩次危機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中國房地產和股市泡沫化,其危害同樣難以估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17日在首屆中國經濟年會期間表示,內地幾個大城市的房價增長的幅度和速度遠超過正常範圍;泡沫終歸要破,只是時間持續的長短問題而已。「持續的時間越長,泡沫越大,將來造成的損失就越大。」


中國經濟可靠嗎?
* 吳惠林 非凡新聞周刊 2010/01/18

二○一○年揭開帷幕,全球經濟似乎已露出曙光,台灣經濟也在去年底顯見復甦綠芽。

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股突破八千點關卡,開年也開紅盤,指數持續揚升,而行政院經建會的最新景氣對策信號,竟然也急速飆升,不但在短短一個月就躍過綠燈,綜合判斷分數還大升十一分,一舉到達黃紅燈上限,依此態勢,十二月應可跳入代表景氣過熱的「紅燈」。

儘管不少質疑聲出現,而去年十一月的平均失業率也還在五.八六%高檔,中高齡失業人數更在增加中,但各家國內外的預測機構,都一致調高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就行政院主計處來說,已由上次預測的負四.○四%,大幅上修為負二.五三%。不過,依然為史上最悽慘表現。

雖然有些撲朔迷離,但「否極泰來」「最壞的情況已過去」差可確定。然而,台灣經濟情況雖有改善,卻仍在極不穩定狀態,與其他四小龍相比更是吊車尾。因此,馬政府在今年依然將經濟事務列最優先,而最重要的政策是持續改善兩岸關係,尤其經貿往來將更開放、自由、熱絡。眾所周知,和對岸早日簽訂ECFA被馬政府視為救命葯方,儘管台灣內部異聲連連,馬政府還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撇開重要的政治面不談,純就經濟而言,中國經濟真的可靠嗎?

不提一直以來中國GDP數據造假的懷疑和證明,即便承認該數據,也是如二○○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所言:共產國家成長快速係奠基於投入要素的擴增,而非每單位投入的產量增加,最後會導致報酬遞減,成長將會趨緩,且幅度會很大,為了維持相同的成長率,投入的生產要素必須更多,對於愈見稀少的全球資源將造成重大威脅。

更白話地說,中國用的是最著名的「人海戰術」,在經濟成長上就是剝削勞工、浪費資源。其後果是造成全球「通貨緊縮」(生產過剩、價格低、品質差),由而引發外國不滿,出現抵制、報復,甚至發生暴動。在「傾銷」指控頻繁下,伴隨著出超激增、外匯存底積累過多,於是游資泛濫、幣值低估等等潛藏的資產投機泡沫,早已虎視眈眈。

在全球經濟被各國政府「印鈔救市」方式拉拔的此刻,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資產泡沫」會不會排山倒海似的發生,此由游資是否泛濫可窺端倪,而外匯存底的多寡,就是最好的判斷指標。那麼,以二○○九年九月底外匯存底高達二.二七三兆美元天量,全球一枝獨秀的中國來看,該數額是其二○○八年月平均進口金額的二五.四四倍,也就是足供二五.四四個月進口之用,也是二○○八年GDP的五二.五%。不論以三到六個月進口的標準,或一○%GDP的準則,中國的外匯存底都遠遠超過。所以,中國的游資如洪水般泛濫是真真實實的,以日本和台灣曾有過的泡沫經濟慘痛經驗,中國一直抵擋人民幣自然升值,將使泡沫愈大,而破滅的時間延誤愈久,世人的禍害也將愈大。

所以,中國經濟高成長對世人而言,不是諾亞方舟,應該是鐵達尼號,在避之唯恐不及下,馬政府還使盡全力推台灣人民上船,豈非自取滅亡?


中共老黨員發公開信 質疑劉曉波案
*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1.18

一批中共資深黨員聯名發表公開信,向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建議重新審查異議人士劉曉波案定罪依據的合法性問題。

美國之音報導,這封刊登在獨立中文筆會網站上的公開信,是由數名中共老黨員聯名發表,聯署人包括94歲前官方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以及前新華社副社長李普。

公開信指出,看到北京市法院關於劉曉波的判決,感到困惑不解。「零八憲章」提出的「聯邦共和國」口號是早在中共「二大」(中共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提出來、「七大」(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章黨綱重申的口號。

中共老黨員建議重新審查北京市法院關於劉曉波案定罪依據的合法性問題。公開信說,如果法官違反憲法,不懂黨史,是非不分,知法犯法,製造冤假錯案,則嚴重損害國家和中共形象,並且很難證明中國是法制國家、和諧社會。

劉曉波是主張中國實行政治改革,推動民主憲政的「零八憲章」起草人之一。這位54歲的作家和時事評論人士在去年底被北京中級法院判處11年監禁,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

此外,旅美的中國異議作家蘇曉康在一份雜誌發表文章說,劉曉波在法庭表述的最後一句話是,「希望我是中國最後一個因言獲罪的人」。

蘇曉康說,經歷過鎮反、肅反、反右、大饑荒、文革和六四鎮壓的中華民族如今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膽,這一點正是劉曉波存在的歷史意義。


ECFA省多少?
* 陳金泉

禮拜日閒賦在家看報紙,有一篇文章提及ECFA對台灣出口到中國的貨品,到底可以省多少關稅?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一年可以省90億美元;財政部的數字是1047億新台幣。90億美元約3000億台幣,等同是1047億的三倍。馬政府1000億、3000億所預估的前提一變再變,如今被民眾「指出」,卻反指人民對內容不了解也來批評ECFA。

國民黨新任秘書長金溥聰批評蔡英文不知ECFA是圓還是扁;江丙坤、吳敦義和財政部的數據反證實了馬政府本身更不知ECFA,又當如何解釋?

然而馬政府針對ECFA隨口引述的不只這件。究竟簽ECFA以後多少人口即將失業;有的單位稱8萬人,有的云10萬5000人,更有者曰166萬人。企業股東若是請到馬英九這等CEO,帳一旦算不清楚,賺錢不可想,風險評估更是當務之急。

一位在新竹從事電子業的朋友說,園區裡所做的是全球的生意,重要的是產品的創新和競爭力,百分比之幾的關稅,並非是這些吃過「中國貨」虧的企業主的主要考量。再說回來,國人從商者本非腦筋倚賴政府的說法,常言道「人兩腳錢四腳」,有錢景就有辦法,政府毋庸畫大餅又隨口拋出數據不負責任。(作者業商)


史亞平:簽ECFA 台將成星商前進中國跳板
*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2010.01.18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代表史亞平近日表示,新加坡各界認為ECFA是台灣改變國際經貿地位的重大指標,若兩岸能簽署ECFA,許多星商已表達願擴大進軍台灣,與靈活的台商合作前進中國。

史亞平在返國出席外交部東亞會報後,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提供新加坡如何看待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觀點。

史亞平說,台灣出口有4成是到中國,當別的國家一直在進行區域經濟整合,台灣被中國排除在外,正面的經濟效益將會愈來愈小。

她表示,新加坡與台灣是擁有長久友誼的國家,新加坡各界普遍認為,目前沒有國家可以放棄中國市場,台灣有語言、文化、產業這麼多的優勢,若不好好利用,真是替台灣覺得可惜;兩岸簽署ECFA,即使會有少數產業受衝擊,但應該還是有益,不能因此放棄。

新加坡雖然有不少華人,但她透露,許多新加坡人私下聊天時表示,其實不是很了解中國文化,要去做生意其實不是很容易;看到台商在沒有政府支持下還可以在中國發展的這麼好,讓許多新加坡企業非常羡慕,也一直想透過台商的人脈、產業布局,還有靈活的頭腦,一起合作前進中國市場。


中國「白骨精」健康差 提前10年衰老
* 中央社

一項調查指出,中國主要城市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健康的比例不到3%,白領階級普遍有脂肪肝,而腦溢血則出現在30歲人群。高收入群體生理年齡平均超過實際年齡10年。

中國重慶晚報報導,日前「2009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出爐,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的「白骨精」作問卷,結果顯示中國白領不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人接近6成,真正健康比例不到3%。

據調查,35-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理年齡」超齡趨勢明顯加快,平均超過實際年齡10年左右。

重慶市急救中心體檢中心日前公佈體檢資料,脂肪肝躍升職業病前3位,老年病腦溢血已經開始「進攻」30歲人群。

體檢中心護士長周莉說,以前脂肪肝患者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其中飲酒人群、肥胖者、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好發群。

周莉表示,「報告顯示腦溢血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已經潛伏到30多歲的人群中。」她還說,不僅是腦溢血,「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逐漸年輕化。

目前影響中國人健康的8大致死疾病分別是:惡性腫瘤(癌)、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精神障礙疾病。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