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2 20:46:15| 人氣1,6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達賴訪台》與單國璽晤談 喜樂互動火花不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高雄市報導 2009.09.02

達賴喇嘛與單國璽今天以「天法自然.人與大自然的對話」為題,進行2.5小時的議題對談。兩位宗教大師都認同心靈修行及倫理的重要。

台灣社會有懷疑、不信任,達賴倡言要發揮「信任心」,用坦誠的態度執行工作,掃除心理障礙。他強調「信任」不可或缺,語言不是用於製造紛爭的,盼以智慧化解。單國璽於禱告中祈求台灣用「愛心」取代戰爭、暴力,在有仇恨的地方播下容忍的種子、分裂的地方也有團結的種子。

「天法自然.人與大自然的對話」在高雄巨蛋九樓宴會廳舉行,現場有1000多名聽眾,包括高雄市長陳菊、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等。兩位宗教領袖侃侃而談宗教的精神與尋找人性良善的議題,他們超越宗教藩籬的對話,處處警示、提醒社會秩序重建及環境保護的重要。

對談會之先,達賴以藏語先為大家祈福,單國璽引領禱告,「向天主懺悔我們的傲慢、無知,對不該開墾、破壞的大自然去砍伐、開墾…,祈求天主降福」。

達賴認為宗教是在尋找人性良善面,循不同的教理讓信仰者了解普世價值。他認為自己一生在做奉獻全世界60億人口的事業,所以從心靈修行做起;主張各大宗教應寬容、尊重,互相合作,才能促進世界和平。

面對悲傷痛苦,如何往前走?單國璽表示,生老病死是常態,人是渺小的,也有七情六慾,所以「修行」在於如何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慾,用「愛的力量」就能化解苦痛。

單國璽說,他於3年前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醫生判定存活最多半年,他面對這樣的判定決定接受治療,同時把這個苦痛轉化為「愛的力量」,把握活著的每一天,讓自己多付出、更充實,他用「那裡有愛,那裡就沒有心惱」做註解。

達賴讚揚單國璽對悲傷的情緒控制,肯定他也是一個「佛教」的修行者。

達賴認為宗教應該是重視精神,而不是拘泥於形式、儀式的。他不諱言在藏傳佛教裡也有人如此;他認為不是穿了道袍就代表神聖,而是所展現的行為舉止和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殷允芃認為很多人都知道愛與慈悲可以帶來快樂,卻仍有很多人不快樂。達賴認為是很多人修行不夠,一心只想賺錢而已。他認為現代教義對品性的修養不夠重視,甚至學校的體系也不夠重視這方面的教學。

單國璽認同達賴的說法。他說,國家發展被評斷為開發中或是已開發國家,讓大家努力在推動發展卻忽略了倫理道德,甚至還反對宗教信仰。單國璽表示,國家發展絕不僅是物質、科學,其實人還有倫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需要,他希望科學經濟要與精神宗教齊頭並進。
 

宗教以外 達賴喇嘛重視科學
* 王議賢

達賴喇嘛自一九八○年代曾與多位傑出學者對談,內容探討非常廣泛,從量子物理、醫學至大腦科學。國外有一群科學家曾與達賴喇嘛會談如何管理「破壞性的情緒」,而與會者有誰呢?高曼(Daniel Goleman)就是EQ一書的作者,另外還有在心理學界無人不知的艾克曼(Paul Ekman)。在這一場宗教與科學的對話中,達賴喇嘛的知識、氣度讓在場的科學家們懾服,而此一會議結束後,高曼將此書整理後出版(中文由時報出版,書名為《破壞性情緒管理》。如果看完此書後,你將會覺得把達賴喇嘛說成是政治和尚,根本是一種無知。

我們對達賴喇嘛的認識都是緣於中國,因為中國在國際上不停打壓達賴喇嘛,所以我們可以得知他的訊息時,都是來自於政治版面。政治只是達賴喇嘛其中一個面貌,因為他必須為他的子民們在國際發聲,但那不是他的全部。希望大家藉由這次達賴喇嘛來台,可以認識更多我們國人不知的面向。(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博士生)


《破壞性情緒管理》讀後感
* 上流成長組:堅忍

知名作家丹尼爾.高曼自出版「EQ」後,最近又出版了一本新書:《破壞性情緒管理》,書中主是達賴喇嘛與一群西方的心理學家、醫學家、世界神經科學權威戴維森教授就指出,某些正面情緒與左額葉活動相關,這個部位恰好也與某些理性活動有關,左額葉越活躍,越可能產生活力、熱忱、毅力等正面情緒,此論點證明了人類的「心靈力量」。

這些研究只說明了一件事,就是人的心靈是可塑造的,如果用「正面情緒」去塑造,可以增加人的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發生。研究更發現恐懼與害怕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降低身體免疫力,因之心安就能平安。

本書旨在探索人類的一個共同挑戰,紀錄達賴喇嘛與一群科學家合力為人類的破壞性情緒把脈開藥。研討會是在九一一悲劇發生前數月舉行,但討論內容與九一一事件背後的人性黑暗面緊緊相扣,反而顯得格外切合時弊。此外,書中還有歐美小學行之有年的社會與情緒課程介紹,以幫助孩子提高自覺與同理心,學習憤怒的處理。達賴喇嘛指出「人類許多痛苦都源自『破壞性情緒』,例如:仇恨衍生暴戾、貪慾延伸執著;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幫助人類減輕因情緒失控而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要承認每個人都有很多破壞性情緒,並進一步「運用心靈的可塑性」改變或減少破壞性情緒的發生。

因此,只有協助他們走出「破壞性情緒」,社會才能顯得更和諧。當然,發揮慈悲心及同情心,也是一種辦法,像高雄市有三兄弟發生 ALD罕見疾病,經過媒體報導後,短短數天內,民眾捐獻的愛心,便到達了七千多萬,臺灣人充分發揮了慈悲心,讓人感動,另外,也可以鼓勵大家信仰正當宗教,參加讀書會等,都能減少負面情緒,還可以增強免疫力,走向和諧的人生。


金融海嘯後遺症 近7成上班族不信任公司
* 中央社記者林婉婷台北2日電 2009-09-02

世界金融風暴兩週年,越來越多上班族對前途焦慮,Cheers雜誌今天公布「2009上班族處境大調查」,近7成上班族變得不信任公司,4成上班族希望「領B級薪水,換A級人生」,開心過日子。

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在記者會表示,金融海嘯後,如何面對「企業無情、人才不忠」的新勞資關係,成為職場新挑戰。

信義集團人資長暨總管理處總經理黃慧珠表示,經濟不景氣,許多公司裁員,上班族覺得被「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企業很無情」,因此對公司產生不信任感;企業和上班族必須有效溝通,同心協力突破難關。

調查結果還發現,4成上班族希望「領B級薪水,換A級人生」,對未來有新主張,願意少領一點錢,但可以過更自由的生活。

上班族代表馬克表示,經過金融風暴,許多人的價值觀有了改變,年輕人已經不再想當王永慶、郭台銘等成功的企業家。

「上班族處境大調查」對象為全台上班族,調查時間為7月16日至8月15日,有效問卷1萬477份。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