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25 22:12:40| 人氣1,2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逾8300日人控NHK非公允觀點 香港恢復英語教育比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央社

日本的歷史研究者和觀眾等逾8300人對「日本放送協會」(NHK)4月播放的日本統治台灣史特別節目不滿,指出內容捏造事實違法,今天向東京的法院提出集體訴訟,要求鉅額賠償。

原告團代表前拓殖大學校長小田村四郎、昭和史專家中村粲等總共8389人,譴責NHK於4月5日播出的這個特別節目內容與事實不合,極為惡質,今天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集體訴訟,要求賠償每人1萬日圓,總額8389萬日圓(約新台幣2870萬元)

NHK播出的這個題為「亞洲的『一等國』日本:最初的殖民地-台灣」的特別節目指出,日本為成為世界的「一等國」,以武力鎮壓台灣的反抗勢力,並將台灣原住民帶到博覽會「展示」,藉以誇耀統治的成功。

原告團今天在記者會上指出,NHK的報導內容與事實不合,違反廣播法,台灣民眾也曾對NHK的不實報導進行抗議要求更正但未被接受,因此今天向法院提出控訴。

NHK今天針對這項控訴表示未收到訴訟文無法置評,但同時指出,該公司認為節目內容沒有問題。


■ NHK疑受外國指導 製作「日本辱台、台人仇日」節目
*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06.25

日本NHK回顧日本統治台灣的節目引起爭議,主因是NHK似有意藉此節目,檢討當年日本在台灣犯下的錯誤,台日人士卻認為這種檢討讓節目內容流於偏頗,讓日本觀眾感覺台灣反日,不利台日關係。

中央社報導,日本台灣研究論壇會長永山英樹說,該節目利用一張照片,附上「人間動物園」這樣刺激性的標題,來形容1910年倫敦召開英日博覽會時,日本政府把台灣的排灣族帶去給人「看猴戲」展示,但排灣族人其實是去跳傳統舞蹈和模擬戰鬥,這就類似現在日本相撲或傳統舞蹈歌舞伎去海外表演一樣。

評論家櫻井良子表示,該節目的「人間動物園」一詞,會讓人誤以為那是日本政府所使用的詞彙。整個節目可說是「扭曲歷史的報導的串連」。

4月出版的「週刊新潮」指出,節目中多次登場的87歲台灣人柯德三也很憤慨。節目中他受訪時表示,當年好不容易考進菁英學校「台北第一中學」(現在的建國中學),在日本人占多數的環境中,他常受到歧視,或有人對他有偏見。譬如他便當裝著滷肉或滷豬尾的菜色時都會被譏笑。

節目中的內容會讓人以為他很反日,但受訪時他強調的是,日本統治台灣,有50%是正面的、50%是負面的,他確實受到歧視,但日本留給台灣很多東西,如果沒受日本教育,就沒有今日的他。沒想到NHK只截取他批評日本的部分來播放,這讓他很驚訝。

柯德三憂心的說:「如果NHK的報導釋出的是台灣人反日的訊息,那一定會影響台日兩國關係,所以懷疑,節目背後可能有中國的意圖,想離間台日。」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金美齡也對「週刊新潮」說:「只能以『偏頗的節目』一語來形容,日本未曾跳脫自己是加害者的自虐史觀。」

另一位住在東京的親台日本婦女表示,該節目內容「太不像話」,好像在指控日本將台灣人當奴隸。這樣的節目容易讓人以為台灣人其實很反日,這把她親台的心都給擊碎了。


■ 彭淮南:據研究 我國經濟2011年恢復去年水準
* 中央社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今天引用研究機構數據指出,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值可望在2011年中恢復至2008年的水準。

央行下午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媒體詢問景氣何時可回到以前的水準?彭淮南做以上表示。

彭淮南說,根據Global Insight評估,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值為「-4.5%」,2010年預估值為3.2%,2011年預估值為5.7%,相當於恢復至2008年的水準。

另外,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 Chase Bank)估計,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5%」,2010年預估值為4.8%。

彭淮南也引用行政院主計處及摩根大通銀行的資料表示,台灣經濟景氣已於今年首季觸底,由經季節調整後的季增率來看,台灣今年第二季的GDP季增率已由負轉正,顯示在金融海嘯後,台灣景氣已在第一季觸底。

彭淮南說,台灣是一個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升高,房價下跌,使得家庭及非營利事業部門的資產大幅縮水,消費力道減弱,美國景氣復甦之路還有一段漫長之路,而台灣經濟景氣將呈現U型復甦。


■ 金門學院爭升格大學 金門府會同意獎3億元基金
* 中央社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爭取升格為金門科技大學,獲得金門縣政府和縣議會支持,同意致贈獎助建校基金新台幣3億元促成,府會今天一致期盼打造大學城,帶動地方發展。

金門縣議會第四屆第七次定期大會今天落幕,會議期間重頭戲為審議金門縣98年度總預算第一次追加減預算案,其中,通過獎助大學院校建校基金3億元最受矚目。

金門縣長李炷烽表示,金門有必要成立一所大學,現在兩岸關係和緩,而且縣府又有能力資助學校成立,這是歷史難得的機緣,尤其是政策若開放中國學生來台,金門有地利之便,因此,縣府支持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

金門縣議會議長謝宜璋也指出,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為金門鄉親一致的期待,期盼金門成為大學城,以教育帶動文化和經濟全面發展。

金門縣議會通過獎助大學院校基金,還做成三個附帶決議,分別是:基金撥入金門技術學院,後續的使用明細與計畫需送交縣議會審議才能動用;金門技術學院要遷部分院或系到文化園區,以活絡金沙鎮的經濟;縣府下次要編列國中、國小教室裝設冷氣與危險教室整建的預算。

金門縣政府指出,獎助大學院校基金並不是一次撥給,而是待教育部通過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金門科技大學定名時,經費才撥給校方作為校務發展基金,並將要求金門技術學院動用時,提供使用的計畫與審查機制給府會核定。

金門縣議會通過的金門縣今年度總預算第一次追加減預算案,歲入追加1億9357萬元,歲出追加17億8510萬6000元,縣府表示,追加減預算案歲入歲出的相抵短絀為15億9153萬6000元,將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支應。


■ 國立中正大學首度入選企業最愛前十大
*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即時報導 2009.06.25

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合作「2009年大學院校畢業生評價」調查,國立中正大學在「專任教師博士比」項目中全國排名第一,而企業主最愛大學生評比,中正大學也首度躍升前10大(第10名)。中正大學表示,另在「企業評選指標」、「產學合作」、「國際化指標」等均列全國大學院校前10大排名。

另外在「世界大學網路排名」,中正大學是全球384名,超越政大、中興、逢甲、東海等校,全台排第8名。


■ 中華、僑光、育達 改名科技大學
*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2009/06/25

最近有6所技術學院申請改名科技大學,教育部昨天公布,中華技術學院、僑光技術學院及育達商業技術學院3校,8月起可改名科技大學。

教育部技職司指出,98年度專科以上學校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第2次會議決議,通過中華等3所技術學院改名科大,至於美和技術學院及吳鳳技術學院同意籌備1年,大華技術學院則未通過改名。

技職司專門委員劉火欽指出,技術學院改名科大,審查作業分為初審、實地訪視及複審3階段,初審依各校所提書面申請資料,初步審議各項已標準化的指標,是否符合改名科技大學基本條件。

經初審符合基本條件學校,由審議委員赴學校實地訪視,了解學校資源、實際辦學成效及改名規畫構想等,最後由專科以上學校設立變更及停辦審議會根據實地訪視結果,擇優建議核准改名。

劉火欽表示,學校改名後滿1年將辦理追蹤訪視,改名滿2年辦理科技大學評鑑,評鑑結果不理想者,將依據相關規定扣減獎補助、扣減招生名額且不得調高學雜費。

技職司表示,教育部對科大設備環境、師資及圖書數量等要求都比較高,如圖書要10萬冊以上,技術學院講師可占6成,助理教授占4成,但科大助理教授要有6成以上。

目前共有38所科大,8月1日起會增為41所,相對地,技術學院會從40所減為37所。


■ 中文或英語教學? 香港兩難
* 朝鮮日報記者李東勳 2009/06/22

據香港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9%的港人將粵語作為日常生活用語。但是97年以後,中國要求推行「母語教學政策」,加強對香港的普通話教育。目前,香港的600多所小學、初中、高中當中,除了114所規定使用英語的學校以外,其餘學校都採用粵語教學。然而,1997年之前,所有學校所教學的正式語言都是英語。

香港一些學校遵從母語教學政策,大幅縮減了英語授課時間,並從2006年開始還引進了小學生普通話水平考試,從各方面加強普通話的教育。中國教育部也升高施加壓力:「如果想加強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紐帶,就要學好普通話。」

● 英語教育重新備受青睞

儘管香港政府2006年公佈一項調查結果:「在香港24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53%的人可以講普通話。」但是香港人一直記得英語的重要性。其原因在於,香港教育局認識到:如果普通話不是市民的強項,至少在英語的優勢,一定要穩穩保持領先,否則港人將來什麼立足點也沒有!

香港教育局局長孫明揚5月30日正式公布,將從2010年9月新學期開始實施「新教學語言政策」,為此,政府將會在未來三年間共投入9.8億港元。「新教學語言政策」規定,以中文教學的學校當然可以用英文授課。香港當地學校也積極恢復港英時代關於加強對英語教學的方針。據香港媒體報導,實施新教育政策後,用中文教學的400多所學校中的80多所將進一步加強英語教育。中文學校原來的英語課時僅占全部課時的25%左右。

另外,香港的大多數學生家長也對加強英語教育持贊成立場。事實上,自1998年開始推行「母語教學政策」以來,連教育熱並不高的香港當地學生家長也反對「母語教學政策」。占少數比例的英文學校卻成了家長眼中的「一流學校」、「貴族學校」,而大多數學生就讀的400多所中文學校,則被市民視為「二流學校」。不僅如此,限制英語教學而只採用中文教學的所謂「二流學校」的學生成績也不敵英校生,高考升學率呈下降趨勢。

近來,香港有關加強英語教育的主張獲得社會支持。這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貿易中心的國際地位有些動搖不無關聯。

其間,香港和中國媒體報導:「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地位已面臨被上海或者北京取代的危險。」支持英語教育的人表示:「加強中文教育後,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沒有更緊密。相反,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城市地位卻變弱了。」據香港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只有40%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能夠講英語。這意味著,在忽視英語的這段時間裏,香港最大的競爭力之一——英語水平已面臨著危機。以2008年計為準,香港的金融、貿易等服務行業所占比率高達92%。

加強英語教育有助於香港吸引亞洲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這一優點也備受人們的關注。比如,過去數年間,赴港學英語的中國留學劇增。在教育條件優越的香港大學(《朝鮮日報》的亞洲大學排行榜第一位)、香港中文大學(第二)、香港科技大學(第四)、香港市立大學(第十八位)等高校的80%留學生來自中國。香港為吸引海外留學生,自去年起將各系的外國人留學生比例由10%提高至20%.此外,香港還計畫自9月份的新學期開始將英式學制全面改為美式的3年高中、4年大學學制。

一度強調普通話教育的中國政府不得不默許香港的英語教育政策。中國學術界也贊成「將香港建成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英語教育基地」。目的就是,把人口700萬的香港建成13億中國人的「英語城」,以減少外匯流向海外。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