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4 01:27:43| 人氣2,3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吳思華Vision》創新策略 中小企業成長動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吳思華(國立政治大學校長)

這幾個月來,世界經濟發生重大改變,企業經營者得面對四大議題。

首先是原物料價格劇烈波動。不管是石油、小麥、棉花、黃豆及所有的礦產,過去一年價格波動快速。原物料價格不穩定,成為企業經營者的致命傷,也為全世界經濟環境帶來挑戰。

其次是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在這次的衝擊中,美國已有多家銀行破產,日本大公司也面臨挑戰。波及範圍不僅企業,像冰島、匈牙利、波羅的海三小國、南韓、杜拜等都出現國家破產的危機。全球型的經濟危機,將成為未來十年的重大議題。

接著是台灣人感受特別強烈的中國毒奶粉事件。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彰顯全球產品的安全議題,過去基於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法則,生產和銷售形成一個國際布局的概念,但此概念立基於產品的製造和品質具備全球性信心,一旦信心開始瓦解,整個經濟體系將重新建構。

最後是知識創造與加值應用機制不健全。每年全世界發表的科學學術論文就有100多萬篇,過去20年累積的各種論文數量更高達上億篇;除了論文,每年全世界申請的專利數達176萬件,2006年核准的大概有75萬件。

全球知識產出量龐大,100多萬篇的論文大概能轉換成幾十萬件的專利,但技術突破是否能提升為產業創新,則有相當落差。

● 全球化體系面臨挑戰

這個落差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技術的應用能力及對使用需求的有效掌握。

所謂的有效掌握使用者,是指研究者縱然知道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如何轉換為使用者所需,兩者存有高度落差。以海島型經濟為主的台灣,如何面對這樣的議題,值得關注。

因應這些議題,未來十年或20年,全球化體系將面臨極大挑戰。過去因為比較利益法則的思維,農業、礦業或原油生產形成一個全球分工系統,但在原物料價格快速波動後,全球化架構將重新調整,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始需要自己存一點食糧、能源以及其他物資,否則無法承受物價受他人所制的壓力。

在金融風暴衝擊全球後,愈開放、自由的國家,因為完全沒有防線,受到的衝擊愈大,資金自由在全球移動將有所退縮。

此外,生產過程中的信心危機若無法去除、產品品質若無法確保,過去為符合全球比較利益,將生產基地移到第三世界國家的作法,也將面臨考驗。

最後,全球的知識量暴增,不代表能完全轉換成對民生福利直接相關的技術,在地化的使用需求不能精確地被掌握及滿足,只有知識、沒有產出,不能符合大家的期待,全球化研發體系也將受到很大的挑戰。

● 經濟走向回歸區域化 

整個經濟系統需要重新做根本性的思考。過去20年非常強調全球化,但就目前的經濟情勢看來,重新回到區域化的生產、金融、行銷與研發系統,是勢必要走的一條路。

經濟學者修馬克在1960年代提出了「small is beautiful」的想法。他認為中大型企業、中大型經濟系統、中大型研發系統,其實都忽略了三個重大議題。一是沒有以人為念:為了製造而製造、為了生產而生產、為了銷售而銷售,忽略所有的經濟活動中,「人」才是核心;二是區域化經濟:區域化發展才能讓社會真實感受到經濟活動價值,將成為未來須重新建構的一個系統;三可持續發展:過去幾十年,人類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耗盡地球多數的自然資源,卻忽略在人的生命中,生態與生活品質更為重要。

在全球化系統解構重組之後,以「小」為核心思考,成為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思維。小家庭、小社區、小班級、小企業、小城市、小政府,「小」將展現在各種面向。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與政府在做未來決策及長期經營時,可以此作為參考。

修馬克曾說,人才是整個經濟活動最終的享受者,人的價值無法用國民生產所得來衡量,基於這樣的觀念,未來所有經濟活動的進行,不管是生產、生活、生態、生命,都需要有新的理念來主導。

● 四大理念主導未來經濟

首先是生產。過去以提高國民所得為發展目標,其實就業機會比國民所得更重要。為了讓GDP不斷地成長,國家持續支持大型投資案如兩兆雙星,可是所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反觀中小型企業的資本與技術雖不是非常密集,但帶來的就業機會相對而言較多且較深。能夠幫助絕大多數人就業的社會才是一個好的社會,而不是國民平均所得快速成長,卻貧富差距懸殊、失業率高居不下的社會。

其次是生活。生活品質比經濟產值更重要。

台灣在世界的經濟洪流之下,過去幾十年全民拚經濟,產品產出及外銷數量長紅,但這些經濟效益並沒有為台灣這片土地帶來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不少人一直覺得教育不夠理想、城鄉不夠美麗,生活品質並沒有隨著經濟進步同步進展,如何讓生活品質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受到保障或改善,這是經濟政策上的第二個思考。

再者是生態。過去在全球競爭下,從企業、教育、學校到政府,都在競爭。但在這次金融海嘯後,區域性的互補合作將成為新的思維主流,如何建構一個區域性的合作系統,讓這個區域裡的相關成員能夠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發展,成為未來共同架構的生態。

最後則是生命。永續和諧比一時榮耀更重要。過去無論是在經濟體系或教育體系上,有太多指標強調一時榮耀,例如:大學排名有沒有進世界百大、經濟成長率在世界排名第幾等。

其實修馬克曾提到,教育、生命和社區並非短時間可以改變,它是漸進演化的過程,而永續和諧則是在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議題。

● 漸進型創新 重視每一環節小創意

當世界經濟從全球化走向區域化,當大型迷思轉向小即是美,中小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但中小企業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持續不斷的創新。環境變遷快速,新理念和新想法成為面對未來的關鍵。未來,創新思維可分為漸進型、生活型和在地型創新三種類型。

過去因為重大的科學發現或科技突破,導致產業重大改變或新產業誕生,因此,大量的科學研發及基本技術的突破,不斷被強調。相對於突破型創新,在各方面加以改善或擴充應用,使現有事業或產品能進一步發展,對社會或一般民眾能發揮更大的實質價值和意義,這種持續、漸進型的創新,則是中小企業更需要努力的方向。

所謂重大型科技創新,如因資訊科技而出現的Google、HP、蘋果、微軟等企業,或是因胰島素、因愛滋病治療技術成為醫藥大廠的禮來、葛蘭素威爾康,抑或是因為網際網路出現而誕生的網路書店,都是大型科技創新所產生的企業,這些公司對社會及世界文明的進步有很大的貢獻。過去經濟部持續頒發產業科技獎,這些產業科技獎的得主對國內經濟社會也有重大貢獻,但為數不多。

在重大型創新的同時,應該有更基本的思維。創新並不局限於重大技術的突破,有更多看似小的創新,所創造的價值對社會或企業有更大的貢獻。

除了技術、製程的創新外,產品、組織、策略的創新,都非常重要;這些創新類型以過去為基礎,並具備延續性的發展。這些小創意、小創新,都是企業在每個環節或領域上不可忽視的。

為了讓小的創新也能得到肯定,除了產科獎外,經濟部技術處也開始辦理產業創新成果表揚,針對小型創新給予鼓勵。

這兩年得獎的作品都屬漸進型創新,例如力旺電子僅擁有150名員工,卻靠著高效能嵌入式的非揮發性記憶體技術,與半導體製造廠商緊密結合;又如訊聯原為一家小公司,卻利用創新臍帶血的服務開拓新市場。

除了技術創新之外,更值得中小企業思考的是其他幾種類型的創新,例如雄獅旅遊曾因製程和流程創新而獲獎。採用自動化服務系統,雄獅旅遊建構全球統一的單一網站來服務全世界的旅客。

王品則透過適當的方式,讓現有店累積出來的知識有效地延伸到新的品牌或分店。王品集團讓專業經理人內部創業,在短時間內發展九個品牌、95家店,不僅發展過程快速,也是典型的組織創新。

2007年得獎的大黑松小倆口,將創新的核心從過去的生產經營模式轉變成觀光模式,透過重新設計,讓牛軋糖生產變成企業經營的一小部分,真正讓顧客滿意的是從牛軋糖衍生而出的博物館與工廠觀光,工廠搖身一變為結合製造、歷史文化、觀光休閒等多重價值的複合式遊憩景點,大黑松小倆口也成功地由傳統食品業轉型成休閒旅遊業。

在既有的基礎之下,不管是產品、製程、流程、組織及策略都有改變的空間,而這些改變會為企業帶來很大的未來,這稱為漸進型的創新。


■ 行政院擴大鼓勵低碳產業
* 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

行政院98年度施政方針昨(2)日送到立法院,施政重點有五大方向,提升全球競爭力列為首要,改善兩岸關係列為其中的第一項。報告中並明白指出要鼓勵低碳產業。

施政方針中在鬆綁兩岸金融部分著墨不少,包括要繼續推動兩岸金融往來,開放中資來台投資股市,修法使銀行、證券、期貨及投信業赴中國發展等。

立法院第三會期昨天立委報到及新春團拜,行政院把今年度施政方針送到立法院,整體大方針歸納為五大項:一、提升國家競爭力;二、擴大照顧弱勢;三、保障能源與糧食安全;四、振興文化、教育與科技;五、傾聽人民聲音。

「提升國家競爭力」列為首要,報告中指出,政府將從改善兩岸關係、法規鬆綁與稅改、增加投資、擴大公共建設及建立廉能效率的政府等作為,打造「台灣競爭力新平台」。

延續民進黨政府的節能減碳概念,「保障能源與糧食安全」將推行全國計程車全面改用油氣混合車,推廣可抽換電池的電動機車,全國交通號誌改用LED燈,白熾電燈全面改用省電燈泡等,由政府機關率先換裝,同時鼓勵低碳產業發展;另外,將活化利用休耕農地,增加稻米庫存。


■ 屋主降價 台北市大同、萬華每坪跌破30萬
* 范益華、張博翔

受到大環境不景氣,導致一月房市成交量創下3年來新低,不少屋主降價脫手求現,也讓台北市大同和萬華區公寓,一年來首度跌破每坪30萬價位,北區1月份公寓平均價格每坪只要28.5萬元,比起去年每坪至少便宜5萬左右。

隨著經濟情勢轉弱,在農曆年後房市買氣更弱了,也讓房價逐步下滑,現在想買房子似乎沒那麼難了,因為像是北市大同、萬華區公寓,一年來首度跌破每坪30萬的門檻。

農曆春節房市成交量創下3年來新低,1月份全台灣成屋價格,平均成交價降到每坪只剩22萬多,就連寸土寸金的台北市,1月份公寓平均價格每坪也只要價28.5萬元,跌破30萬。

景氣不好低總價房屋,深深擄獲購屋人的心,尤其是中古屋更受歡迎,像是台北市大同區總共39坪的中古公寓,原來每坪還要28萬元,受到景氣波及,屋主急著賣屋求現,每坪單價降為25萬,原本買上一戶要價1100萬,過了一個年直接下殺985萬,算一算現省115萬元。

如果再加上台北縣市大約350萬元優惠房貸利多加持,雖然經濟不景氣,想買戶自己的小窩,似乎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