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1 05:27:52| 人氣2,4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陶冬:實體衰退正開始 讀者文摘:投資小孩教育 台灣父母冠亞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瑞士信貸(香港)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實體經濟衰退才剛開始,全球已進入通縮時代。他警告,新興市場可能是今年的未爆彈。他在接受本報電話專訪時指出,台灣最新公布的出口金額大幅下滑四成,主要是台灣依賴中國、美國市場甚深,在中、美經濟衰退下,我國受到的衝擊勢必很大。

陶冬認為,歷經去年金融海嘯襲擊,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將出奇得差;由於消費力疲弱、市場信心不足、企業倒閉風險頗大、銀行面臨信貸壞帳,只能靠政府政策性拉動,現在談景氣何時回春,尚言之過早。

● 景氣何時回春 言之過早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將推出上兆美元的經濟復甦計畫;中國也宣布了人民幣4兆元擴大內需方案。

陶冬分析,這些振興方案,可望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帶來「人為」的經濟成長率,且增長速度可能還不低。

但財政支出的擴張,不盡然能轉換為民間消費支出的增加,雖有部分企業可從政府政策中獲利,但這種「人為」的經濟成長,未必與企業獲利成正比。

陶冬表示,此次的金融海嘯、經濟危機,與過去遇到的經濟環境調整,最大不同處在於罕見的信貸擴張及房地產泡沫,帶來跨國的金融市場震盪,並波及所有的資產種類,使財富瞬間蒸發;因市場調整方式前所未見,投資人損失之大也是前所未有。

由於金融風暴重創經濟,全球景氣進入衰退期,導致大家不敢消費,出現通縮現象,即使各國政府積極降息、寬鬆貨幣供給,使基準利率近於零,但商業借貸利率仍然偏高,企業籌資依舊困難。

陶冬認為,銀行不敢貸款給企業主要是信心問題。因此,儘管政府提供再寬鬆的資金環境,也無法將資金轉到企業手中。

● 銀行缺乏信心 不敢放款

陶冬以「人生病比喻現在的經濟,他判斷,「病人出院的日子,大概不至於拖得太久」,但這是政府刺激政策下換來的經濟成長,民間活動將仍然低迷。他預期,要到下半年,才有機會看到民間活力重新啟動。

陶冬認為,美國聯準會(Fed)的零利率政策,已將美元由升值拉回貶值,但隨著愈來愈多的國家走入零利率,美元前景變得不可捉摸。他說,美元走勢不僅影響自身國內生產毛額(GDP),且牽動商品價格。

陶冬斷言,年初美元以回軟走勢為主,但在好、壞兩種情形下,又可能重啟升值走勢。

陶冬分析,好的情況,如民間消費上升,美經濟復甦有望,美元可能升值;可是,當壞的狀況發生,如新的金融危機出現,經濟邁向大蕭條,資金流入避險天堂,美元也可能升值。

美元的走勢,也將牽動新興市場,陶冬警告,新興市場可能是今年的一個未爆點。由於能源和商品價格暴跌,使許多資源輸出國財政狀況迅速惡化,加上資金外流、舉債困難、出口下降,新興市場正處在近十年來罕見的困難時期,一些危險徵兆已開始浮現。

陶冬說,新興國家觀察指標有三,一是財政赤字高、外債高,需要再融資;二是過度依賴出口;三是過分依賴金融市場,如果三個指標都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新興市場爆發新的危機。由三大指標來看,拉美、東歐等國體質較差,亞洲國家也不排除個別再次出現金融風暴。

不過,陶冬也說,亞洲國家基本面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為佳,國家破產的風險較低,但高槓桿企業可能出現現金流問題。

同樣從這三個指標分析,陶冬認為我國的金融體系健全,外債比率低,但出口依賴程度高、缺乏內需,且在美國、中國經濟成長率都下滑的情形下,台灣經濟勢必會受到衝擊,今年經濟想要維持成長,並不容易。

台灣政府最近正藉由發放消費券、提振內需。陶冬認為,此舉效果非常有限。

陶冬說,台灣人缺的不是錢,而是信心,政府發消費券,難以激發台灣人民擴大消費的意願。他表示,外在環境不佳,更需要政府運用靈活的政策工具,充分利用全球經濟重整的五到十年之間,發展下一代的競爭優勢,好度過這段寒冷的不景氣冬天。

揮別令人驚心動魄的2008,展望2009新的一年,投資人仍不能掉以輕心。陶冬指出,目前可看到的成長動力幾乎全來自政府,包括自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政府非常規的財政政策。

● 總體形勢不明 現金為王

陶冬說,民間的「去槓桿化」和政府的「加槓桿化」,形成鮮明對比。他認為,政府的貨幣及財政擴張政策,有助穩定經濟、重塑信心,但不可能取代民間投資和個人消費,唯有民間需求復甦,經濟才能走出危機,重新回到上升軌道。

陶冬指出,目前資產價值雖然很便宜,可是在總體形勢不明朗下,很難判斷未來股市是反彈、橫向整理,或是再往下跌。

他建議,投資人目前最好是保有現金,等待金融體系恢復正常貸放時,再決定是否進場投資。

● 台灣應擬十年經發計畫

陶冬建議,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對目前的困境,台灣政府應先擬出十年經濟前瞻發展計畫,找到自身新的定位,在此基礎上才能與各國合作。

陶冬觀察,國民黨在520後重新執政,兩岸交流有新的進展,但從江陳會、國共論壇等結果來看,中國對台灣的開放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國民黨近來主張仿港澳與中國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及引進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金入股市,為我國經濟困境注入活水。陶冬分析,類似於「一中市場」的構想或許有利欲西進中國的台商,但對台灣國內就業的增加幫助不大;後者的想法,則不現實,實際上能引進的資金相當有限。

陶冬表示,台灣現時比以往更需要具前瞻性、戰略性的產業領袖、經濟領袖、國家領袖。他說,外在經濟大環境惡劣時,不論哪一個國家或區域都會碰到,但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一個新政府上任後還沒有長遠定位的國家。


■ 投資小孩教育 台灣父母冠亞洲
*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 2009/01/17

一項亞洲高等教育調查顯示,不論亞洲或台灣家長選擇大學,首重教學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受金融風暴影響,畢業後的就業機會更受重視,排名第二,超過學費和大學聲譽。

讀者文摘昨天公布2008年亞洲暨台灣高等教育調查,在經濟風暴下,去年第三季在台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等亞洲七國進行調查,以3500人為問卷調查對象。

我國受訪者男女各半,平均年齡47歲,約8成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為受訪國家教育程度最高者,84%受訪者表示,將有家人接受高等教育,多數是子女。

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與泰國最關心子女教育問題。台灣有82%受訪者計畫讓子女上大學,為亞洲七國中比率最高,與泰國並駕齊驅,顯示台灣人很重視子女的學歷。

調查指出,台灣家長選擇大學,首重大學教學品質,其次為孩子畢業後就業機會,和亞洲的調查結果一樣。台灣其次因素為能否選讀喜愛課程、大學聲譽與學費。

學費因素在亞洲整體調查排第三,在台灣只排第5名。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台灣家長最願意投資子女教育,已購入教育基金或保險,或計畫購買、投資更多教育基金的比率都居冠。

此外,台灣家長最希望孩子就讀系所,以電腦及資訊科技居冠,占25%,其次為商業、藝術與社會科學、設計環境學、醫學、工程等。

亞洲家長則以商業居冠,其次為電腦資訊、工程、醫學、藝術與社會科學。

不過,台灣願意出國進修比率比亞洲其他國家低,近6成的人表示要留在台灣接受高等教育,只有23%要赴海外繼續升學。想進修的國家中,82%的學子想去美國、加拿大,去歐洲念書只有23%,英國及日本都占21%,澳洲為16%。

● 選學校 學費在台灣排第5

「學費」因素在亞洲整體調查位居第3,在台灣卻僅排上第5名。讀者文摘資深經理曹富生表示,一部分是因為台灣的大學學費比國外低廉。但學費仍是左右許多家庭的選校關鍵,「尤其現在景氣不佳,像有高中生考取國立大學卻沒錢唸,寧願先工作一年,存夠錢再上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指出,台灣的國立大學多收社經地位好的學生,反是窮學生因家中問題較多、較無法專心讀書,以致於要唸學費較貴的私校,享受較少國家資源,相對剝奪感更嚴重,沒有兼顧社會正義。


■ 最靡國際 用明信片愛台灣
* 文/李至和

明信片能有多特別?日月潭的明信片是許多觀光客的最愛,最靡國際設計的明信片,除了有美麗的日月潭景色外,還有立體的遊湖船、渡輪石碑站立在平面湖景照片前,原本單調的明信片變得活潑生動,雖然一張售價40元,仍深受觀光飯店、誠品書店等通路青睞。

● 立體設計 有故事有感動

一張張極具特色的明信片,全部出自最靡國際的設計,透過明信片讓現代設計與台灣風土結合。負責主要設計的黃文志與行銷的蕭嘉鈴,加上其他六名夥伴,用小資本展開「愛台灣」的創業故事。

每張照片、每個台灣景色,並不是請專業攝影師拍攝的,都是黃文志、蕭嘉鈴等人一步一腳印,踏遍台灣尋找到的人情風光。最靡國際設計的明信片中,除了有著名台灣景點如日月潭、國父紀念館、平溪天燈等,還增加更多傳統明信片沒有的素材,例如腳底按摩、檳榔西施、廟宇進香等。

蕭嘉鈴說:「買不到,就自己做。」道盡原本做設計服務的小公司,跨入自創品牌的原因。到國外旅行,可以買到很多設計獨特的明信片,這群設計人回頭思考,為何我們國家的明信片缺乏變化,於是他們開始走訪自己的祖國,在台灣的每一個地方拍下數百張照片,開始做自己喜歡的明信片。

2005年最靡國際成立,初期以提供平面設計服務為主要業務,但在設計市場競爭激烈,又加上設計人創業的氣氛正蓬勃,2006年做出第一張明信片,2007年上市販售。

黃文志說:「明信片就像個小舞台,是有故事、有感動、有人情趣味,不只是漂亮的風景而已。」因此在設計時,將舞台概念加入明信片中,唯美的建築或景色成為布幕背景,一個個2D立體的人物,就成了明信片中的演員。

黃文志說:「我希望買到這些明信片的人,等到數年後再看到,會想起過去在台灣某個地方曾留下的美好回憶。」

做設計與做生意是兩個世界,是不同的思考邏輯。第一張明信片經過半年才真正問世。拍照、挑選主題、設計明信片等,對黃文志來說不難,最困難的地方是生產與通路。

負責對外聯繫的蕭嘉鈴說:「2D立體明信片有八成以上必須靠手工製作,很多印刷廠都不願意接單,因為我們印量少、作工又繁複。」

2D立體明信片麻煩之處是,需要許多後製手工,例如每個翻起來的2D立體圖樣,必須獨立局部上光,立體人物切割要更仔細,人物翻起後,背後還不能有殘留的膠水等,這些細緻之處,都必須仰賴手工。

蕭嘉鈴說:「如果印刷廠沒有處理好每個細節,我們還是會退貨,不會因為訂單量少而吃悶虧。」但這更讓印刷廠火大,因此明信片生產一年內,合作的印刷廠也換了好幾個,目前才找到認同最靡國際夢想的印刷廠,願意長期力挺。

● 找到印刷廠 願長期力挺

設計也會有失敗的時候。最靡國際曾設計一款結合水晶與書法的明信片,包括黃水晶加財神、粉紅水晶加月老等共四款。揮灑大器的書法與傳統的水晶結合,原本以為會受到市場歡迎,但沒想到只賣了一季就夭折。

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這款明信片比一般的明信片大張,原本的展示架無法使用,導致通路銷售不易。硬材質的水晶黏貼在紙卡上,造成明信片出現無法掌控的凹痕、刮傷,讓原本漂亮的明信片變成瑕疵品。

而找通路也是個學問。雖然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陸續上架,但還需要更多的販售點,蕭嘉鈴把腦筋動到觀光景點與觀光飯店。她說:「觀光飯店看到我們的明信片後,多半會很喜歡,難度不高。」

但困難的是觀光景點的小商店。以九份為例,多數的商店仍以傳統藝品店型態,對單價較高的設計明信片並不買單,只要更低的進貨價格,獲取最大的利潤。

蕭嘉鈴與通路打交道一年多,她說:「觀光景點的商店都需要到店收款,這對我們自立更生的業者來說,難度太多,因此後來就暫時先放棄觀光景點通路,改跑飯店市場。」

新穎的設計商品,會獲得識貨的通路支持,當這些明信片進入鄰近觀光景點的7-Eleven販售時,對黃文志與蕭嘉鈴來說是極大的鼓勵。黃文志說:「看到一張張明信片在7-Eleven上架,心理的喜悅是相當激動。」

● 故宮青睞 觀光局也下單

不僅如此,在台北101觀景台的7-Eleven也賣最靡國際的明信片,當時為了突顯台灣特色,他們與7-Eleven 101觀景台店長商量,將整面牆都貼上台灣明信片的視覺形象圖片,營造台灣在地氣氛。

黃文志說:「輸出大圖片對我們來說不是難事,但卻意外帶來很好的業績。」更因為這面台灣視覺形象圖片的成功,這個區塊被擴大成專門販售台灣本土紀念品的專區。

最靡國際的明信片也受到故宮博物院青睞,2007年10月在故宮授權下設計了兩款明信片,不到一年,兩款各1,000套已接近銷售一空,這也讓最靡設計的明信片更受到矚目。

去年,最靡國際推出全新的幻燈片式明信片。小小張的幻燈片,真實呈現所有台灣景色之美,明信片的正面可寫文字,背面可寫郵寄資料;而明信片也是小畫框,可以放在桌上展示,成為與眾不同的裝飾品。

透過設計台灣明信片,最靡國際原本的設計服務獲得很好的回饋。例如接獲觀光局、原住民博物館、鶯歌陶博物館等設計案,替這些官方單位或博物館設計周邊商品。

黃文志與蕭嘉鈴都認為,「做台灣明信片的熱情不會消失,希望能一直做設計,這兩件事情能彼此互相支援、截長補短,對最靡國際來說是最好的未來前景」。

【2009/01/31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