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03 02:42:45| 人氣1,1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江陳會前 朝日、讀賣紛紛報導台灣政局發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中央社 11/2

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今天都大幅報導台灣的政局。前者以「『怪獸』掌控的民主化」為題,論述前總統陳水扁製造的問題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危機。後者以「兩岸靠攏 歡迎與不安兩樣情」為題,論述總統馬英九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能否維持實質上已獨立的現狀,備受考驗。

朝日新聞在報導中首先指出,電影「海角七號」在台灣造成轟動,片中的幽默只有台灣人才懂,也反映出台灣本土化的結果。所謂本土化,是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所推行的,但隨著他高達七億元的海外洗錢事件,有人譏諷他是「海角七億」。

報導指出,台灣知名的政治評論家在陳水扁爆發洗錢事件後表示「陳水扁完了」,但他現在卻比任何政治人物還要活躍。他痛批馬政府及中國的激烈言論,讓支持者和他本人都陶醉不已。

該文記者從台灣記者口中了解到,陳水扁與前總統蔣介石、李登輝都一樣,是到死也鬥爭型的政治動物,只有台灣北部人認為陳水扁不行了,南部人曾在國民黨高壓統治下一路忍氣吞聲過來,非常團結,會袒護自己人,認為陳水扁雖壞,但國民黨更壞。

該文最後指出,不論陳水扁是否會遭逮捕,但他今後很可能還是持續發威的「怪獸」,負面影響可能波及民進黨及台灣的兩大政黨制。

另外,「讀賣新聞」的報導指出,從蔣介石與毛澤東時代起就呈現敵對關係的台北與北京,自從五月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兩市的距離縮短速度之快超乎想像。台灣在李登輝、陳水扁掌政下,兩人都以很強的性格對全世界宣揚「主權國家台灣」,但馬英九作法不同,強調與中國和平共存。

文中指出,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期間表示兩岸關係要維持現狀,但有些台灣人開始擔心「現狀」漸漸變成向中國傾斜,對於外省人的馬英九能否「為台灣打拼」開始產生疑慮,因為馬英九不似李登輝那麼厲害、也不似陳水扁那麼頑強。

報導指出,本月三日,台灣將首度迎接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馬政府認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壓抑對台強硬派的現在,是兩岸關係改善的最後機會,經濟上也要更進一步融合。

該文最後說,兩岸經濟連結的趨勢看來已無法改變。馬英九正逐漸消除東亞的火苗之一,但今後四年,或者說他連任的話,今後八年,要與經濟與軍事力增強的中國交手,能否維持台灣目前已實質獨立的現狀,台灣人對他的監督將會趨於嚴格。


■ 稱呼馬總統 北京涉台人士直言不可能
* 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電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下週訪台期間將會見馬英九總統,對於台灣各界關切的稱謂問題,北京涉台人士說,無論陳雲林如何稱呼馬英九,都不可能用「總統」的稱謂,否則對北京來說也沒有台灣問題了。

涉台人士說:「讓大陸稱『馬總統』的話,完全是不了解兩岸關係的現實。」

涉台人士並用「強人所難」來形容台灣一些期待或要求陳雲林稱馬英九為「馬總統」的聲音。不願具名的涉台人士分析:「如果能這樣稱呼(馬總統),(對北京來說)台灣問題就不成為台灣問題了。」

至於外傳總統府屆時在「馬陳會」後的新聞稿中將不避諱用「馬英九總統」的說法,涉台人士說,北京有可能接受這種「各自表述」的做法。

他表示,「(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都可以去APEC(亞太經合會)了,這(兩岸在稱謂上各自表述)也不是不可能。」分析人士說,「如果北京願接受這種各自表述的稱謂方式,那是很大的讓步,主要是時代不同了。」

陳雲林預計三日抵台。他昨天在北京會見台灣媒體訪問團時說,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還在磋商稱呼問題,他「高度尊重海基會的安排」。


■ 兩岸食品安全 業者應思考產險理賠可行性
* 中央社 11/2

三聚氰胺毒奶風暴重創台灣食品業,雖然台灣糕餅業者已提告求償,但台紐、金車等受害廠商要靜待二次「江陳會」協議結果。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鄭慧文建議未來兩岸業者在食品安全的訟訴,不論我國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是否居中調停,台灣業者都應記取教訓,思考產險理賠可行性。

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來三日抵台,四日將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圓山飯店會談,有關食品安全議題,行政院衛生署已定調為「反黑心」、「嚴把關」、「有保障」。

衛生署長葉金川說明第三點為何不是「有賠償」指出,中國有誠意解決問題,「控告、求償也需要一點藝術」,衛生署會去溝通、調處,但是,衛生署不是求償的專家,求償的法律問題將透過海基會和海協會處理。

現在兩岸食品安全協議草案等待兩會斟酌法律文字再定案。對於台灣廠商控告中國廠商的求償行動,鄭守夏說,法律的窗口設在海基、海協兩會,衛生署角色是從旁協助,例如提供三聚氰胺檢驗報告。

目前第一椿三聚氰胺毒奶訴訟是四家糕餅業者控告模里西斯商紐西蘭乳品(台紐乳品),雲林縣糕餅公會理事長蔡益成解釋,台紐進口的中國河北三鹿奶粉使下游糕餅業者受害,四家業者損失近新台幣千萬元,被告的台紐乳品協理張敏玲則表示,台紐也是受害者。

台紐對三鹿的法律行動以及對下游業者的賠償方案,將視二次「江陳會」的結果而定。張敏玲說,台紐痛下決定,不再進口中國原料,然而「兩岸會談食品安全,史無前例,希望政府能為業者指引一條明路,以後能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體系下,將中國或其他國家輸出食品所造成危害事件,建立一致的嚴懲模式」。

不論訴訟的結果是否調停和解,業者希望等待「江陳會」達成共識後,兩岸兩會能一起處理訴訟賠償的問題,現在不僅台紐在觀望二次「江陳會」,其他業者也等待兩會協商出明確的處理原則。

例如,中國山東省都慶公司供應給金車公司的奶精含三聚氰胺,導致金車回收銷毀問題產品,金車發言人馬明浩表示,因相關求償事宜尚未明確,待兩岸獲明確協商結論再依相關規定配合辦理。

東 (石鹹)進口中國河北省化二化工廠的銨粉也含三聚氰胺,波及乖乖公司等下游廠商,東 (石鹹)管理部協理林宏鍾說,現正蒐集損害賠償相關資料,將會配合衛生署和海基會規定行事。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鄭慧文指出,中國不接受在WTO架構下與台灣協商,受害廠商請求損害賠償的對象是加害廠商,因此訴訟的主體是業者。

鄭惠文認為,麵包、餅乾賣不出去,究竟是三聚氰胺害的,還是景氣不好使得消費者少吃麵包,很難分清楚,因此,業者的損害賠償舉證不易;況且有能力提起訴訟的業者,都有一定的規模,如果受害的是小店,往往只能吃悶虧。

因此,鄭惠文認為,在打官司要賠償之外,業者應思考投保產品責任險,一旦發現黑心食品造成消費者受害,由產險理賠,最起碼可賠償消費者,使業者的損害降低。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