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7 02:23:34| 人氣1,69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培養國際觀 教育部長鄭瑞城:學生需受國際事務歷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台北六日電

全球化的社會,台灣不能缺席!教育部長鄭瑞城認為,不能因為台灣外交處境特殊而影響台灣學生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鄭瑞城說,台灣學生必須走出去,才能擴大國際視野,教育部計劃和外交部、青輔會進行跨部會合作,擬定具體方案,爭取管道和機會讓台灣學生接受國際事務的歷練。

鄭瑞城接任教育部長後,一直強調教育不能用「拼」的,必須回歸專業,特別是「推動教育國際化」部分。

鄭瑞城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政府設有「台灣獎學金」,接受全球各地的國際學生來台研習,台灣許多有前瞻性的大學院校也努力推動讓學生有機會到海外留學、遊學,但他認為如何讓台灣學生有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更重要,這是他施政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近來鄭瑞城積極與各國駐台主管教育事務的代表會面,他曾向英國代表提出要求,希望英國能促成由台灣提供經費,每年送二十、三十名台灣學生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到英國政府機構、國會或民營機構實習。

鄭瑞城不諱言,聯合國舉辦很多國際性學生組織活動,由於我國不是聯合國會員,所以台灣學生都被排除在外,教育部為此將會積極開拓機會,提供年輕人參與國際活動、接受歷練。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的鄭瑞城表示,他知道有一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生,想了解日本國會,學校就直接安排這位學生到日本跟隨日本國會議員實習兩個月,近距離了解日本國會議員的工作情況。

擔任政大校長時,鄭瑞城也接受安排讓一位美國的大學學生來台跟隨他一天的工作行程,了解台灣大學校長一天的工作概況。

鄭瑞城說,「讓我們的小朋友有國際經驗、國際歷練,和國際接觸和接軌,才是重點,至於他們從這些地方能學到什麼,就不需太擔心」。

鄭瑞城認為,學生利用出國的機會可強化語文能力,並增強對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可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學生在能力和各方面都很不錯。

如果台灣年輕朋友有機會到不同的國家,認識不同的文化,看不同的人,甚至有機會體驗當地的工作和生活,這會對他們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有深遠的影響;鄭瑞城希望能帶給台灣這一代的年輕朋友有不同的成長經驗,特別指示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朝這些方向規劃。

雖然沒有把握能獲得多少資源和經費支援台灣學生出國接受國際事務歷練,但鄭瑞城強調在推動相關計畫時必須兼顧公益、關懷的部分,要保障一些名額給弱勢學生;他認為,愈花錢的地方,愈需要注意到公益關懷部分。

學者出身的鄭瑞城,意外地進入政府組織,主掌教育部門,但他仍充滿理想性,希望能帶給台灣年輕學子更多元、自由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2008/09/06 中央社】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