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0 10:09:02| 人氣3,9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職涯規劃六步驟 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職業興趣與人格特質,各個類型也有其技能強項,而這些興趣、人格特質、技能強項,則與職業取向有很強的關連
* 劉孟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2008年7月2日

在前兩期的專欄中,我們根據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的職涯規劃手冊,介紹如何從「最能夠讓自己產生滿足感的生命故事」出發,找出自己職涯性向的方法。如果讀者照著前兩期介紹的方法操作,應該可以發現自己的職涯性向,是比較趨向於R、I、A、S、E、C這六種類型中的哪一類型。

RIASEC這六個字母所代表的,就是有名的「Holland職業代碼」系統。這個系統由John Holland博士於1985年提出,其主要目的在於建立「興趣」、「性格」、「職業」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據以對職業進行分類。經過20多年的修正改善,這個系統可說是目前最被廣為接受的職涯探索工具與職業分類體系之一。

RIASEC六個字母分別代表:Realistic(實做型)、Investigative(研究型)、Artistic(藝術型)、Social(社交型)、Enterprising(企業型)、Conventional(常規型)。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職業興趣與人格特質,各個類型也有其技能強項,而這些興趣、人格特質、技能強項,則與職業取向有很強的關連。說明如下:

● 實做型(Realistic)

實做型的人喜歡直接處理事物。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實做型特質的人:直接、實際、專注、手巧、有機械才能、堅持、強健、能吃苦耐勞。败

實做型的人喜歡親自動手來探查、修理與製造事物,也喜歡透過實際動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們喜歡處理具體問題,而比較不喜歡處理抽象問題。他們通常是透過「實際動手做」來進行學習。

因為實做型的人在處理具體事物有很強的能力,他們通常相當獨立,也長於處理緊急狀況。當他們努力把一項事物做出來的時候,有時會相當聚精會神,甚至完全忘記其他事情的存在。

比較適合實做型特質的職業,通常需要在其工作中親自動手,以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工作一般需要處理實物材料,例如:動物、植物、工具、機械等。此類職業有許多需要在戶外工作,而且一般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書面工作,也不需要與許多人在同一個空間緊鄰工作。

典型的實做型職業包括:工匠、技師、警察、消防員、體育老師、廚師、麵包師傅等。

● 研究型(Investigative):

研究型的人喜歡處理事物與觀念。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研究型特質的人:喜好分析、知性、懷疑、獨立、學者個性。

研究型的人喜歡透過閱讀與討論來探索觀念,喜歡複雜與抽象性的心智挑戰,也習於透過思考與分析來解決問題。

研究型的特質是「在一段距離之外處理問題」。他們喜歡使用書本、圖表與其他資料。當需要處理與人有關的問題時,他們會先將焦點集中在相關觀念上,同時收集資料、分析情況,然後才做出決策。如果他們對於戶外活動有興趣,那通常是出於知識上的好奇心,而且想藉此進一步探索他們的觀念。

研究型的職業通常需要在工作中處理觀念,而且需要大量思考。這類型的工作通常需要針對問題進行研究,而且需要透過心智探索來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典型的研究型職業包括:生物學家、化學家、歷史學家、研究人員、數學家等。

● 藝術型(Artistic):

藝術型的人通常喜歡處理觀念,以及與人們相處。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藝術型特質的人:複雜的、原創的、衝動的、獨立的、表現的、創意的。

藝術型的人通常有敏銳的感性,直覺強,富想像力。他們喜歡用富有創意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在覺察顏色、形狀、聲音、情感上會比較靈敏,也比較喜歡獨自與獨立工作。

藝術型的人容易沈浸於美感、變化、不尋常的景色、聲音、文本或人物。他們通常需要非制式化的工作環境,以提供表達創意的機會。

藝術性的工作需要發揮創意與表現自我,而且比較沒有清楚的規則指引。這些工作通常需要進行設計與處理型態。

典型的藝術型職業包括:音樂家、演員、設計師、作家、攝影師等。

● 社交型(Social):

社交型的人通常喜歡與人們互動,處理人的問題。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社交型特質的人:樂於助人、消息靈通、喜歡教導、激勵別人、可被諮詢、樂於服務。

社交型的人在生活中相當重視人際關係帶來的感覺,喜歡與別人有親近感、分享感覺、歸屬於群體之中。他們關注的焦點比較放在人們以及人們的需求上面,而比較不是在於事物與知識探究上面。

社交型的人對別人的情緒與感覺相當敏感,喜歡與人為伍,而且很會交朋友。他們的同理心技巧,以及辨認微妙情緒信號的能力,讓他們能夠辨認出別人是否身處危機之中。他們經常能夠營造及產生「正面能量」。

社交型的工作通常需要與別人一起工作、與別人溝通、或者教導他人。這些工作通常涉及對他人提供服務。

典型的社交型職業包括:護理人員、輔導人員、顧問、社工人員、神職人員等。

● 企業型(Enterprising):

企業型的人喜歡處理資料以及與人們互動。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企業型特質的人:有個性、有說服力、精力充沛、善於交際、冒險犯難、企圖心強、敢承擔風險。

企業型的人通常是一個「專案導向」的人,會全心全力投入自己參與的部分。這種類型的人精力充沛、熱情積極、有自信、主導性格強、有政治手腕、善口語表達、敢下斷言而且決斷明快。

他們通常是強烈自我鞭策的領導者,善於組織、說服與管理。企業型的人經常是個發動並動員別人以完成專案的領導者。與其進行研究,他們經常依靠自己對於「怎麼做才行得通」的直覺。他們與人的關係經常是任務導向的。

企業型的工作通常涉及發動與推動專案。這些職業通常涉及領導別人,以及需要做出許多決策。有時候他們需要承擔風險,而且通常需要處理商業事務。

典型的企業型職業包括:經理人員、律師、業務行銷、創業家等。

● 常規型(Conventional):

常規型的人通常喜歡處理資料與事物。旁人經常會這樣形容一個有常規型特質的人:謹慎、遵守規章、保守、一絲不苟、自制、有條理。

一般而言,常規型的人在生活中相當井然有序。他們通常是沈靜、謹慎、注重精確、負責、有條理的。常規型對於安全感與確定性有強烈需求。他們做事有始有終,注重細節,而且遵循慣例。

這種類型的人比較喜歡為別人做事,而比較不喜歡自己擁有權力與地位。他們也比較習慣藉由請求別人與遵循規則來解決問題。他們會任務導向,但是比較偏好完成別人所發動的事情。他們喜歡提前做好準備、遵循規則、注意細節,而且重視資料是否井然有序。

常規型的工作通常涉及遵循既有的一套規則與慣例。這些職業可能比較在於處理資料與細節,而比較不是在於處理觀念。通常在這些職位上,會有一個清楚的權威秩序可以依循。

典型的常規型職業包括:會計、銀行從業者、編輯、辦公室主任、圖書館員、公務人員等。

● 在RIASEC中選三碼

我們在上面粗略介紹了RIASEC六種類型的意義。看一下你自己得分最高的類型,跟你對自己的瞭解是否一致?你心目中的理想職業是否與這種類型的典型職業有相符之處?

你也可以做一個有趣的練習。想一想,你所知道或認識的,在某一個工作或職業上表現傑出的人,他們的人格特質屬於這六種類型的哪一種?他們所勝任的職業,是不是就是符合他們人格特質與擅長能力的工作?

Holland職業代碼系統的運用方法不只是單純看六種類型的其中一種。典型的運用方式是:看你得分最高的前三碼,然後從這裡出發,搜尋可能適合你的職業。在這一點上面,我們需要利用美國的O*NET資料庫。下次我們再來繼續介紹。(待續)


■ 職場新鮮人 態度決定勝負
* 陳珮馨

求職季節來了,在「高學歷、高失業」威脅下,社會新鮮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下一步路?

「我喜歡正面思考,破除迷思」,104人力銀行人資學院顧問鄧慧文出席愛網全人關懷基金會主辦的「不敗新鮮人」求職講座,她從積極的角度,戳破統計數字的假象,幫社會新鮮人勾勒職場大趨勢。

■ 破解失業率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998年到2007年,大學以上畢業生失業率從2.6%飆高至4.5%。探究原因,近十年大學廣設,大學畢業人數翻升2.2倍,今年元月大學以上畢業生就業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許多人,導致求職競爭更為激烈。

其次,很多社會新鮮人踏出校門,不了解勞動條件、找不到職場方向、工作轉換頻繁等,以致畢業後一、兩年失業狀況普遍,產生高學歷、高失業現象。鄧慧文表示,若從年齡分析,大學以上失業人口,七成是30歲以下,26歲以上的比率更是低於3%。

分析求才市場,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針對新鮮人的招募職缺,五大徵才產業依序是保險業、半導體業、顧問/研發業、電腦及消費性電子產業、零售業;五大徵才職務依序是業務銷售、金融專業、操作技術、工程研發、客戶服務。

熱門徵才產業指出台灣就業市場的新趨勢,鄧慧文表示,近三年隨著製造業外移,服務業工作機會大增,吸引社會新鮮人投入。Teala motors台灣總經理魯希連表示,台灣和中國的文化不同,但語言共通、國際化和管理人才豐富,低階製造業外移後,正好能發展高階製造業,變身為外商進軍中國的跳板,除了工程師,也需要研發、人資、法務和財務等多樣化人才。

■ 專業 準備周全

誘人的工作機會在前,社會新鮮人身為職場菜鳥,如何能博取企業青睞?求職前的蹲馬步功夫,在此顯得格外重要。

近幾年來,企業晉用新人趨於嚴謹,希望聘用能立刻進入狀況的人;魯希連建議求職者,提早累積專業能力,例如,趁著在校時學習企業資源規劃(ERP),或是到人資協會上課,幫自己打造競爭力。

基本學歷、證照是求職必備條件,若想應徵外商工作,語言將是第一關卡。魯希連提醒,不管是歐商、日商或美商,都很重視外語能力,且不限於日常會話,必須懂得專業用語,尤其開會時,還要能透過英、日文,發揮整合歸納的能力。

企業文化是第二項挑戰。外商雖然進駐台灣,仍然由總公司發號令,一旦政策轉彎,不管業績多好,都可能資遣人員,社會新鮮人要自問,有沒有承擔這種壓力的能力?

其次,大部分歐、美商強調團隊合作、準時,社會新鮮人應自問:面對緊迫的時間壓力,是否還能扮演好角色、擁有豐沛的靈感?

此外,公司制度、管理風格等細節,都需要納入考量。魯希連舉例,大部分日商很重視員工,但是採分層負責,不能跨越權限做事,無法服從組織的人,進入日商會比較辛苦。

■ 積極 抗壓力高

對於企業而言,求職者眾,如何從中挑選最合適的員工?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求職者條件差不多時,企業篩選員工的前四大條件包括:主動積極的態度、責任感、虛心學習的精神以及承受壓力的程度。

這些抽象的特質,雖然沒有證照背書,企業仍能透過面試流程,測試應徵者的工作態度,例如要求對方舉出具體例子,證明自己能否承受壓力。因此,應徵者要多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個性缺點,提早調整改變。

社會新鮮人就像一張白紙,究竟要先挑戰大公司,還是從小公司做起?也是大家的普遍疑惑,鄧慧文認為,兩者互有優勢,很難一概而論。

大公司制度健全、待遇較優渥,不過身在其中,就像大機器裡的小螺絲;相較而言,小公司的工作充滿彈性和挑戰,可以全方面接觸、磨練,和老闆面對面接觸,甚至練就日後創業所需的技能。

不管選擇大公司或小公司,魯希連從務實角度,建議社會新鮮人「先有工作,再求好公司」,否則待業太久,反而造成減分效果。

回想十幾年前,從美國深造回台,選擇第一份工作的心情,魯希連別有感觸。在別人眼中,他一定會進入新竹科學園區的大公司,偏偏他決定回南部老家,選擇一家小型製造廠,從基層工程師做起。

「我守在現場,每天都忙到很晚」,魯希連回憶,公司人手不足,他最熟悉國外企業管理方式,必須挑起全責,協助公司導入品質系統,花很多精力和高階主管溝通,掛著「工程師」頭銜,實際負責的工作,早就超越工程師的範圍。

時光飛逝,他也從現場主管、轉任研發單位,又轉為負責行銷等,公司也逐漸轉型,順利從傳產變身為高科技公司,從數十人公司,成長為數百人企業。

當年看似不起眼的中小企業,卻吸引他投注十幾年歲月,練就全方位的經營實力,魯希連笑說,原本只懂工程,磨練到最後,連財報都學會了。

一年多前轉換職涯,轉任Teala motors台灣總經理,魯希連一路走來,歸納職場的成功秘訣,首先要有清楚的目標、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其次要勇於委身、心懷熱情,全力投入工作,同時要懂得投資自己,隨時吸收新的專業。

不過,不管再怎麼拚命,「人是有極限的」,他坦承推動公司轉型過程,遇到很多困難,尤其傳統企業員工,一時無法接受改變,很容易起而抗拒,好幾次他幾乎快放棄了,靠著信仰才走過每一道關卡。

每一次面臨挑戰,魯希連說,他都會停下腳步,專心禱告,藉由信仰產生的力量,於是能重新得力,再次朝目標邁步。他鼓勵社會新鮮人,認真選擇一份適合的工作,更要找到自己的信仰,漫長的人生路上,才能走得輕鬆自在。

【2008/07/10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3,9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專家八寶粥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問題》後奧運 經濟問題全探討
此分類上一篇:發展醫材產業 五路並進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