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9 10:20:20| 人氣3,6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嚴長壽Vision》年輕人要醒覺 國際競爭 台灣拚軟實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嚴長壽
* 記者賴素鈴、陳宛茜、梁玉芳

台灣雖小,卻有力搏大國的軟實力。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指出,台灣擁有許多優勢,但不懂得整合,我國必須善用文化優勢,形成全球競爭力。

■ 力道比不過 那就比味道!

國際競爭力的前提,是要意識到全球化競爭的國際觀。作家王文華說,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格局,更是國家站上世界舞台的人文素養與胸襟。台灣不需跟人家拚力道,要跟鄰邦拚味道。

問:不少人開始反省,台灣人對錢很在意。這世界發生什麼事,卻似乎不太關心。兩位的看法呢?

■ 台灣新一代國際觀 從王建民展開

王文華(以下簡稱王):國際觀從王建民開始,是很好的起點。我的國際觀就是從國中時代,看美國影集「三人行」開始的。只是,有了起點,更必須放眼到更遼闊的地方。

我們談「國際觀」,除了在行程上走出台灣,最重要的是心態、格局,要有四海為家的胸襟。未來你競爭的對象已經不只是台灣的學生,可能是印度的學生了。

■ 從小學英文 就有國際觀?

嚴長壽(以下簡稱嚴):國際觀是種心態,有時我們以為早一點教英文是個方法,但英文只是工具,如果對自己的生活規畫只在台灣,台灣整個都可能被世界摒棄在外的。

曾有偏遠學校學生寫信來邀我去演講,說他們是偏遠地區的大學,從來得不到名人的青睞。我去了,說:我真的要來罵你們,看一看世界地圖,我無法想像才跟台北差幾百公里,你們就認為是在偏遠地區!

■ 連線全世界 上網一指靈?

當你上網,不管在台灣任何角落都可以跟全世界連線,跟加拿大或隔壁巷子的同學,其實你們是同樣距離的。台灣年輕人即使住在台北市中心,如果外語能力不足,永遠都是在世界的偏遠地區。

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本土的心態看問題。

王:沒錯,很多人都以為把英語學好就有國際觀,這邏輯有非常大的問題。就好像把華語學好,就了解中國一樣,差很遠!

國際觀也不是考世界各國的地理常識;如果只化約成各國首都、鐵路、河流和你護照上蓋過哪些章,那又陷入考試的迷思了酖酖好像考試考得好,才是好學生一樣。

■ 老外當助教 孩子開眼界

嚴:所以我一直認為,必須要創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我曾經建議教育部,比照日本招募英語系國家學生,畢業之後到偏遠地區學校做助理教師。

這些外國年輕人扮演的是「活動源」的角色,例如介紹加拿大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帶小朋友玩曲棍球。想想看,偏遠學校通常只有幾十或幾百個學生,來兩個外國人就創造了一個國際環境,孩子也會開始去關心原本以為很遙遠的地方。有了這因子,可以帶來正面的公民意識,很能啟發孩子的世界觀。

王:台灣人認識老外的場所,大多都是在夜店。如果有一天,我們認識老外的場所是在學校、公司,那該有多好?

我念大學時,通識課程沒有任何國際科目;哈佛卻在大一安排「世界社會」、「美國與世界」,這兩堂必修課都很重要。


■ 嚴:聽說你沒腿毛 王,撩褲腳露一腿

在亞都麗緻飯店看到總裁嚴長壽,如同王文華形容他走進亞都的感覺:「有種古典紳士的氣息。」那是種進退得宜、讓人舒服的氣質,並且尊敬背後的用心。

剪裁合度的西裝、左胸口袋優雅地塞了一方手帕、一絲不苟的髮式及晶亮皮鞋,真實生活中的嚴長壽,就與他近日高掛街頭的新書看板上的形象一模一樣。

曾經是專業行銷創意人、電台DJ、作家、多種角色的王文華,外表則多了一分隨意。近年他多了一個特殊的頭銜:「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這位史丹福大學MBA,偕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投入非營利事業,以企業方法創造社會共善,期待像老子《道德經》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嚴長壽和王文華,都是意見市場的保證品牌,他們的著作與演講都擁有大批粉絲。兩人早聽過彼此,但高知名度的兩人卻是在訪談這天才首次相見。

坐在亞都飯店的完美套房裡,嚴長壽開起玩笑:「我早就聽說王文華腿上沒有腿毛,今天要親眼看一看!」說著還動手拉拉王文華褲管;笑容十分天真的王文華也大方撩起褲腳露一腿,笑得更開心了。

作家龍應台曾撰文形容嚴長壽主持下的亞都飯店,是台北城市裡特殊的文化地標,它毫不自私地向文化界敞開,「胡德夫曾在此駐唱、楚戈在這裡過七十大壽、藝術家在這向企業募款、密商一個思想雜誌的誕生、精緻藝術可以如何下鄉」。

因為嚴長壽,這家飯店成了「累積記憶的文化據點」;而他從沒有大學文憑的跑腿小弟變成國際企業總裁的傳奇,更增添他對年輕人的說服力。

寫過華文出版市場暢銷書「蛋白質女孩」、「倒數第二個女朋友」的王文華,曾在紐約和東京工作五年,深知台灣孩子在國際就業市場中面臨的競爭與挑戰,這些思考也化為他的著作「史丹福的銀色子彈」,並不時撰文引介國外最新的生活思潮。

嚴長壽與王文華都像是「國際視野」的先知,他們的人生經歷讓他們比別人看到更大的世界,深知挑戰與機會就在那裡。

於是這天的訪談,兩人相互呼應。看來他們是同一種人:身上有著無國界世界的通行證,流利的外語以及深諳這世界的運作法則,知道如何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裡找到契機,並且苦口婆心地想把習得的一切,與台灣年輕人分享。


■ 視覺乾淨 老舊更有味道

嚴:兩岸直航之後陸客來台,可能會覺得台灣的硬體建設比不上他們。近年大陸新建了很多機場,論建築的前衛連美國都趕不上!台灣不要因此覺得自卑,我們至少要把色彩、環境弄乾淨吧。我最不能容忍機場秩序不能搞好,貼得一塊綠、一塊紅,還有告示。我可以接受老舊,但要有美學概念,而且保持視覺上的乾淨。

台灣的有形建設可能比不上大陸,但文化涵養很深厚。我有位香港朋友曾經形容,少林寺的表演像特技,台灣的「優人神鼓」則是經過沈澱之後,蓄發出來的肢體語言。「優人神鼓」經過行腳台灣、禪修的磨練 ,他們打鼓之前的動作,慢到彷彿停住。他們需要的內涵、營造的氣氛,是「快」比不上的。

王:的確。我們去日本最喜歡的,是山上的溫泉屋,老舊,卻好舒服;千萬不能變成新的水泥建築。為什麼?因為它有味道。

台灣不要去跟人家拚「力道」,要拚「味道」。我們也不要去拚「技術性的才能」,而是拚「藝術性的才能」。我所謂的藝術,是指廣泛的審美能力、人文素養、人性的體察。蘋果電腦做得那麼好,就是工程師有藝術素養。

問:該如何自我培養國際觀與競爭力呢?

嚴:台灣現在考上大學的機率那麼高,延後了成熟的機會。以前考不上大學就當兵、就業,提早接受生存挑戰;現在一不小心廿八歲,碩士還沒畢業,還可以混下去。等到出來已經沒有競爭力了,該學的東西錯過機會去補強。

年輕人要先認識自己,懂得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與優缺點,面對未來才不會茫然。

王:與其靠政府與教育制度,年輕人要有自求多福的警覺和心態。最好的方法,還是做個對世界好奇的旅行者吧。

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時代更有國際資源,但我要提醒大家一點:別被網路害了。別以為上網就是國際化,你還是必須拿著你的護照,真正走出去,甚至在那個國家住到需要繳水電費的程度,才算真正了解那個國家。

問:在地球村中,台灣人如何盡全球公民的責任?

王:哈佛大學教授哈利‧路易斯在他「沒有靈魂的傑出」書中,認為大學培養出市場導向的上班族,卻沒培養能盡社會責任的公民。

我覺得,對世界的關懷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培養學生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願景?什麼熱情與專長?了解之後,幫助他在世界找到位置。

立刻要求我們的年輕人關心非洲的種族屠殺,的確比較難。必須先讓他們把世界當成舞台,進而把世界當成自己的家,才會自發地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嚴:要當國際志工必須先走過學習階段,才能反過來回饋,幫助你更關懷這個世界。

也許從關懷自己社區開始,有了公益體驗,培養生存能力,就能做更多更有效益的事。


■ 當國際志工 取代成功嶺受訓

嚴:英國Gap Services的制度很好。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當新鮮人之前,有一段「空檔年」(Gap Year),趁年輕鼓勵他們去探索世界,旅行、當志工都好。經過這些體驗再回到自己的社會以後,會變得更成熟,也會有國際觀。普林斯頓大學也有這種制度。

王:國家的兵役改革把大一男生一律上成功嶺的制度轉變成國際志工服務,就是很好的方式呀!不論男生、女生,考上大學之後必須到我們的邦交國,做三個月的國際志工,這就是最好的外交!

一方面讓年輕人知道不同文化的生活,再者也讓這些國家得到我們的實質幫助,是一箭雙鵰的方法。這樣拚外交才最腳踏實地。

嚴: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延畢,不如鼓勵他們乾脆出去旅行?去澳洲採橘子半年、參加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就大膽走出去嘛!台灣給了年輕人許多幻想,卻沒給他生存的能力、自處的能力,或者享受人生的能力,只會有渺小的、現在看得到的目標做為方向。

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一個「旅行者」吧。「觀光客」聽人家安排、跟著別人走;「旅行者」自己開創目標,並且在旅行過程中認識更多人,養成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這一切,就是國際觀的起點。

問:全球化時代,台灣的競爭對手遍布全世界,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

嚴:就是找到我們的優勢。我才從溫哥華回來,當地有家熱門餐廳,排隊排很長。我也去排了,他們的小點是鍋貼,長長的盤子放六個,美得不得了。

這就是老外的聰明。在台灣賣鍋貼,一個五塊錢,六個卅塊。可是他在那邊賣是三百五十塊台幣一條,口味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包裝,價錢可以差那麼多!反過來,我們能不能善用自己的優勢?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可以超越!

王:我們學英文,不是為了要做有台灣口音的外國人,而是要做一個能講英文的台灣人。我們在國際上競爭,是要把台灣人的優勢表達出來。

我在史丹福念MBA時,企管教育課堂上的案例討論,外國學生很吃虧,一來我們英文不溜,再來美國學生豺狼虎豹,講話都用搶的。有一次,老師問我們,有家義大利企業在公司大廳放創辦人銅像,為什麼?

想想看,那個教室裡,誰從小到大在充滿銅像的環境裡長大?我再不講,真是對不起台灣!我就從我們的角度講銅像的意義,驚艷全場!

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的地方,有中國文化的傳承、接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又與西方資訊密切接軌,再加上全世界的中國熱,我們是極具優勢,大有可為。

嚴:我很同意文華說的。如果一直找藉口怪政府、怪某政黨,學生忘了自己也該努力,真的會被邊緣化。重點是,年輕人能不能更有效率地讓自己走出競爭的窠臼?

台灣明明擁有許多優勢,卻不曉得怎麼去整合。像苗栗的華陶窯,就是人文,藝術、自然、本土食材結合的示範。很多人去峇里島,只是想去發呆;政府大可以在台灣山區創造許多讓人放鬆、不輸峇里島的地方,日本、香港、新加坡的觀光客也會受到吸引。軟實力是需要人力資源和資金去深耕的,這就不是硬體建設能促成的事。

王:廿世紀需要的人才,製造和販賣有形的產品;廿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是可以製造和販賣無形的產品。最近很紅的幾部電影,像「慾望城市」賣的是fashion(時尚);「印第安納瓊斯」賣的是懷舊。

嚴:台灣不缺有工作技巧的人才,缺的是有觀察能力的人才。關鍵是創意,能從一件事情發想出十種以上的可能。

王:在廿一世紀必須思考,怎麼去包裝、販賣無形的東西。怎樣培養無形的能力?就是X、Y軸都要強,X軸是四海一家,從地理規模知道世界上除了大國還有許多小國;Y軸是對這些國家的深度認識,除了政治領袖,他們的時尚、旅館、教育、文化也都很重要。


【2008/07/07 聯合報】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