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1 22:20:39| 人氣1,0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暢銷商管書閱讀》UK/USA 二國指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倫敦建築師之屋外景觀
* 齊立文

UK/USA》謙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在我國書市的商業書籍中,翻譯書籍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其中又以英語世界占大宗。從創刊以來,我們每年都是參照美國《商業週刊》、亞馬遜網站、《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策略與商業》(Strategy + Business)的商管好書名單,從中挑選出獲得最多推薦的書籍,做為英文好書的入選名單。

若按照此原則,則篩選出來的好書,首推美國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艾倫‧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的著作《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其餘依序為《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黑色天鵝》(The Black Swan)、《最後的大亨》(The Last Tycoons)、《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創意黏力學》(Made to Stick)、《策略的矛論》(The Paradox of Strategy)、《創新的迷思》(The Myths of Innovation)等等。

由上可知,約有半數左右的書籍皆已推出華文版本(另在本期正體華文好書內介紹),顯見台灣商業書市與英文商管書籍接軌之迅速。也因此,我們又另外挑選出其他好書,組成英文商管的10本推薦閱讀。

推薦好書,原本就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因此在挑選時,總是會盡可能地從各個角度,找出最能反映當前局勢與個人需求的觀點、建議和故事,以有助於商場人士提升工作能力和思考判斷力。

整體而言,從我們本次挑選出來的英文商管書中,以策略類占最多,而其中又幾乎傳遞出同一個訊息:全球的商業及經濟環境的變遷日益快速,儘管企業無不設法要預測未來、進而掌控未來,但現實的殘酷,卻又逼使企業不得不去面對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根本無法精準預測。

面對這種高度不確定性,不同的學者、企業或商業顧問,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與因應之道:

˙企業在制訂策略時,都是對於未來局勢與市場需求先做出研判,然後投入資源並徹底執行。然而一旦對於趨勢研判錯誤,則再好的策略,也會付之一炬。因此,《策略的矛盾》建議,企業不宜孤注一擲,傾全力於單一策略,而應備妥多套劇本,以臨機應變。

˙面對風險日益高漲的商業環境,無論是顧客需求、產業結構、市場及競爭對手的變動,都會危及企業原有的優勢,所以《逆勢成長》建議應以卓越企業的最佳實務為師,以有效管控風險。

˙雖然企業謹守應固守核心事業的信條,但是環境的變動,卻使得企業極可能面臨必須另行開創全新核心事業的挑戰,《勢不可擋》建議企業應檢視內部原本未被善用或遭到忽略的「隱藏資產」,再創新局。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企業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行銷與創新,因此《行銷高手》(Marketing Mavens)建議,企業應讓全公司各部門都負起行銷任務,並且向優秀企業學習成功的行銷實務;《創新的迷思》提醒我們創新的成功率其實小於1%,企業需要的是一點運氣、碰對時機、善於行銷,以及不斷嘗試。

˙中國及印度的崛起,是近年來全球企業憂懼與機會的來源。面對中國,你不能再從廉價人力和產品品質低劣的角度來思考;面對印度,你也不能只想到資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想在這兩個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國家裡找尋商機,你必須停止浮面的認識,而必須深入了解,閱讀《巨龍兵臨城下》(Dragons at Your Door)《儘管諸神共存》(In Spite of the Gods)這兩本書,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網際網路將持續改變全球數十億人的行為,進而對於政治、商業、社會及文化等面向造成深遠的影響,《一切都無法歸類》(Everything is Miscellaneous)告訴我們,網路上的資訊分類方式,將對於知識的建構和延伸,掀起一場革命。

˙《黑色天鵝》雖然或許更像是一本科普書,但是一隻黑色天鵝的出現,可以顛覆長久以來認定「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真理。當你自以為能精準預測未來時,黑色天鵝或許就將從某個角落出其不意地出現,讓你因為過度自信而損失慘重。

最後,讀一本小說吧!《最後的大亨》講述的是一家創立百餘年的投資銀行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到一群絕頂聰明的人,如何建立起獨特的商業模式,獲取驚人的利潤;更可以看到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如何因為自我過於膨脹,而引發一系列的醜聞及權力鬥爭。


NO.11《策略的矛盾:追求成功為何會失敗?該怎麼做》

適合需要培養策略思考力的高階主管閱讀- 好策略為何失敗?

最能夠產生高報酬的策略,風險也最高。要如何避免走向失敗的運命,除了認真投入之外,你需要的是靈活多元的策略選項,而非孤注一擲的策略。

核心概念:策略的矛盾(strategy paradox)

策略的制訂和執行,都是基於對未來所抱持的特定看法或信念,但未來難以預測,一旦猜錯了,再對的策略,也會失敗。換言之,一項對的策略,可能極為成功,也可能全面潰敗。要避開此矛盾,應避免孤注一擲於單一策略,轉而研擬和執行多重選項的策略組合。

閱讀捷徑:第一章開宗明義地闡明策略的矛盾,第八章則是就如何迴避策略的風險,提出了提升策略靈活性的4個流程。

本書開門見山就解釋了何謂「策略矛盾」(strategy paradox):大多數策略,都是建立在對於未來的特定信念之上。一旦選定了策略,企業就會全神貫注地執行,投入最多的資源,期望一舉成功,獲致最高的報酬。然而,精準預測未來卻非常困難,要是最初的預測錯了,即使一切都做對了,還是註定會失敗,而當初的專注和投入,再難以回復。換句話說,成功機率最高的策略,往往失敗機率也最高,這就是策略的矛盾之處。

作者邁可‧雷諾(Michael Raynor)任職於知名顧問公司Deloitte,曾與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合著《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天下雜誌出版)一書。為了找出決定企業成敗的因素,雷諾採取了不同於其他管理學者的研究方法:除了探究成功案例之外,也檢視數千家失敗的公司。結果發現,成功和失敗,並非處於對立的兩端,反而有著高度相似性,都對於未來做出合理的假設,也都能夠有效地執行策略。

以Sony錄放影機Betamax為例,在當時而言,Betamax是尖端科技產品,而新力向來都能準確掌握顧客需求,策略的執行度也很高,結果卻敗給了較廉價的VHS。為什麼一項好產品、一個好策略,卻失敗告終,原因在於情勢的發展,與當初的規畫不同:比起錄製高品質電視節目,消費者更想利用放影機,觀賞出租影片。同樣地,新力的Mini-Disc也是很棒的產品和策略,但依然成效不彰。

對此,雷諾提出一個頗為激進的觀點:無論哪一個產業,誰能夠做出正確的猜測,並且認真投入於最終獲得幸運之神眷顧的策略,就能打敗競爭對手。簡單說,策略的成敗,更取決於時機和運氣,而非品質的優劣。


暢銷商管書指南》如何閱讀商管書?
* 陳芳毓

多數人都是抱著強烈的實用目的,來閱讀商管書。業務員希望能提升業績,行銷人希望能有好創意,主管希望能領導好團隊……人人都希望讀完書,就像吞了特效藥,工作問題立刻迎刃而解。

然而,特效藥是把好的藥材,經過濃縮強化,才能在短時間內見效;讀書也該如此,除了慎選書本,還要抓住重點,不斷練習,才能把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上。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中,商管書被劃分為「原則類」與「原理類」兩種。比如說,《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就是本「原則類」的書,建議你照著作者的規則去做,就會有收穫;《管理大未來》則屬於「原理類」,讀者可能要自己思考從原理衍生出的規則,並找出應用規則的方法。

《槓桿閱讀術》一書,則把書分為「專業類型」與「經驗類型」,作者本田直之認為,學者的著作多屬於「專業類型」,通常艱澀難懂又昂貴;實務工作者寫的書,則屬於「經驗類型」,實用性較高。

讀商管書和讀小說不同。讀小說通常是為了怡情養性,讀商管書則比較像是投資—讓買書的錢、讀書的時間,得到倍數的回收,可能才是最終目的。以下5個步驟,教你有系統地閱讀商管書,讓投資報酬率更高!

Step1:確認讀書目的

本田直之強調,開始讀書前,一定要再三確認閱讀該書的目的,這樣就能分辨書中重要與不重要的地方。釐清了讀書目的,就能好好吸收書中內容;捨棄不重要的部分,也能加快閱讀速度。

Step2:縮小閱讀範圍

想立即抓住書籍重點,可先看7個地方:作者簡介、版權頁、書腰、封底、目錄、前言和後記。買書時,書腰、封底的介紹文字,可幫助你理解全書要旨,確定這本書是否符合你的閱讀目標。真正開始讀書前,再瀏覽前言、後記及目錄,就能更清楚整本書的輪廓。

本田直之認為,一定要先確定作者「做過什麼工作」「有過什麼績效」,才能藉由閱讀別人的成功經驗,得到槓桿效益。版權頁上的「第X刷」,也可看出書的賣座程度。在短期間加刷次數愈多,代表銷售量愈好。

Step3:設定閱讀時間

《槓桿閱讀術》建議,對於強化已有知識、歸納成功經驗和自我啟發類的書,只要花1小時閱讀就夠了。只有全新範疇的書或英文書,才需要花兩小時以上來閱讀。

Step4:標記閱讀重點

有些人喜歡保持書本的整潔,但本田直之認為,最好能邊讀邊畫重點或折角;或是在讀書時不斷模擬情境,自問「如果是我的話,會怎麼做」,並且把想法寫在書的空白處。這樣才能把一本普通的書,變成個人的智慧資產。

Step5:讀完書的後續工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指出,讀書的盲點在於:「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因為,實際的問題,只能靠行動才能解決。一本教你如何管理的書,可以提出很多建議,卻無法幫你解決問題。行動只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而無法在書本中發生。

讀完書之後,你會不會經常因為書中提出的好方法,而大受激勵,很不得立刻就去實踐?然而,這樣的感動和動力,往往隨著該做的事愈來愈多,很快就被拋到腦後,生活又回到讀書之前的模樣。

本田直之認為,這是因為你沒有記錄下重點,也沒有實踐書中的建議。他的習慣是,讀完書後,把畫線的重點和心得筆記,都打進電腦裡做成筆記,再把筆記縮小列印出來,貼在筆記本裡。

至於整理筆記的時間,本田認為最好不要在剛讀完書,就立刻將畫線重點輸入電腦;應該選在讀完書的幾天之後。因為,稍為冷靜之後,你比較能夠客觀地判斷,哪些內容真正值得打進筆記裡。這些筆記,你必須反覆閱讀,並不斷實踐、活用,直到培養成直覺反應為止,這才算達成了讀書的目的。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