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8 20:28:33| 人氣5,5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奈 印度科技城 淳樸中 綻放科技花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清奈科技園區大廈示意圖
* 林安妮

清奈位在印度南方,舊稱馬德拉斯,是僅次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的印度第四大城。

清奈是印度塔米爾納度邦的邦治,面積約128平方公里。混亂的交通、顛簸的泥石路,高速公路上還有牛隻或坐或臥,一下雨,還會處處積水,這就是清奈,一個距離現代化還有一段路要走的科技城市,但卻處處顯露驚人的成長潛力。

大批外商進駐清奈,得從2005年,國際手機大廠Nokia宣布,在清奈投資1.5億美元興建製造部門說起。當時,Nokia打的主意正是,電子廠商在滿足經濟特區(SEZ)規定部份產品須外銷的規定後,就可轉攻打印度內需市場。

手機需求高 大廠紛進駐

印度人口高達10億,手機需求相當旺盛。前年的印度燈節(Diwali,相當於台灣過春節),Nokia曾創下一天之內賣出45萬支手機的高紀錄。去年10月,Nokia慶祝月產能超過1,000萬支,同時立下今年單月產能要突破2,000萬支、全年產量拉高到2億支的宏願。

Nokia捷足先登印度市場,加上低價手機策略奏效,使得Nokia在印度市場佔有率,逼近七成八,把其他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腦後。排名第二的Samsung,印度市佔率僅有6.4%,Sony Ericsson佔5.1%,Motorola佔4.6%,LG更低到2.5%。

老大哥奮發圖強,自然少不了旗下配套商、代工廠在一旁搖旗吶喊。除了供應Nokia機殼的比亞迪外,包括鴻海集團成員之一的富士康及台灣小尺寸面板供應商勝華,都是最早一批收到動員令的配套廠商。

事實上,在Nokia經濟特區不到一公里處,就是Motorola經濟特區。沿著高速公路兩旁繼續往前走,盡是嶄新的工業區和不斷誕生的工廠,偉創力、DELL也是鄰近知名的大廠。

有台商形容,Nokia帶著包括台商在內等配套廠在印度埋鍋造飯,為得就是日後能在廣大的市場上,和其他國際品牌大肆火併。一些外資配套廠私下也不諱言,如果這次不來印度,就等著被Nokia斷頭。

鄉野一般的清奈,保留著大城市少有淳樸,路上的牛兒、羊群隨意自在走,碰上汽車搶道,牛兒還會不客氣地以牛角頂撞回去。清奈的交通亂得讓人不敢恭維,但只要綠燈一亮,所有交通工具,包括汽車、公車、人、嘟嘟車(tuk-tuk)和牛,都在奮力往前走,正如清奈的經濟和未來。

國際企業設廠 產生磁吸效應

走在清奈,台灣人被當作南韓人的機率很高,原因是韓國現代集團十多年前就開啟了對印度投資,到現在,印度人的購車首選,除了日本鈴木汽車、印度本土品牌塔塔外,現代汽車在印度人心中,也是夯得不得了。

印度對台商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地帶,但對於有計畫扶植大財團往世界各地去的南韓來說,卻是投資新天堂。在清奈市區,找不到一家像樣的中華餐廳,卻有一家天天都坐滿南韓人的知名韓國餐廳,說明在清奈的南韓人,已可自成一個小聚落。

現代汽車和台灣富士康一廠僅挨著一條大馬路相望,但比起幾年前才踏進清奈的富士康,韓國現代汽車已在印度耕耘十年,堪稱老資格的外商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印度仍是現代汽車在海外的最大生產基地,每年生產近35萬輛汽車。

印度經濟改革開放從1990年代開始,比起中國晚了十多年,但只要一出現關鍵外商進入印度,就會引發一連串的磁吸效應。例如,1991年,日本鈴木率先到印度投資摩托車和微型車,緊接著日產、雷諾、通用、福特、現代也陸續到位。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2005年,Nokia宣布投資印度後,不僅帶進一批包括富士康、比亞迪在內的配套商,也帶來了Motorola等競爭對手。

對於這批外商而言,印度正如中國一樣,深具內需市場魅力,特別是印度擁有一批每年不斷隨著經濟成長拉拔而起的中產階級,外商只要品牌和市場策略不出錯,往往能開出不錯的銷售佳績來。

這幾年,Nokia和現代,都相中印度的中產階級,推出低價的經濟型產品。印度媒體報導,現代汽車目前在印度市場的銷售排名,在日本鈴木與印度本地企業的合資公司之後,位居第二,是不少印度人的購車首選。

在清奈,看得到Nokia、現代大舉搶攻佈局,但台商進駐比例仍舊偏低。目前除了電子產業的富士康、勝華、建興電子,和傳產類的萬邦、豐泰、錦爍等,清奈的台灣人,還是少之又少。

這幾年,中國投資環境惡化,加上勞動合同法、新稅法上路,增添不少台商生存壓力,清奈所在的塔米爾納度邦也加緊向台商招手。未來能否看到更多台商慧眼獨具落戶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值得期待。


印度語言多 跨州如跨國

根據統計,印度全國語言超過200種,光是公用語言就有17種。在清奈,講的是塔米爾語(Tamil),不少清奈台商都說,印度的文化多元,很多清奈人一跨出州就好像出了國一樣,連語言都可能不相通了。

不少人對印度都有一些錯誤偏見,包括,印度人都會說英文,或是印度人不吃牛。事實上,印度的英文普及率不如想像中的高,除非受過中高等教育,否則若是碰上一般市井小民或是農村民眾,英文幾乎使不上一點力。

此外,印度還是全球著名的牛皮輸出國之一,在印度,只有印度教信眾不吃牛,其他廣大的回教信眾或其他宗教信仰者,未必遵守相同的戒律。

清奈最常講的語言是塔米爾語,而不是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Hindi)。當年英國人統治印度和斯里蘭卡時,就曾經從這裡運載了不少人到斯里蘭卡,後來斯里蘭卡發生分離運動,當地的塔米爾人就組成了一支游擊隊,叫做塔米爾之虎。

1947年斯里蘭卡獨立後,佔多數人口的僧伽羅人,開始對佔總人口18%的少數民族塔米爾人進行壓迫,並大舉向塔米爾人集中區移民,引爆塔米爾人反抗。

1982年,塔米爾之虎游擊隊出現,與斯里蘭卡政府軍展開血腥衝突。1987年印度和平部隊介入調停,但塔米爾之虎認為印度偏袒僧伽羅人而與新德里不和。

1990年印度軍隊撤走後,斯里蘭卡又爆發戰爭,塔米爾之虎多次發動自殺攻擊,包括1991年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遭疑是「塔米爾之虎」自殺炸彈份子炸死。

如今,拉吉夫甘地的墓園就座落在清奈。


住在當地 得先適應塞車

「No fear」,每當陷在車陣裡的車子一發動,Simon都會忍不住對車窗外不顧一切往前衝的摩托車、私家車、貨車和牛車,奉上這麼一句。是的!清奈的交通就是這麼無秩序,綠燈一亮,所有的車子都會奮力往前鑽。

Simon是國內一家老資格的無塵室空調廠商派駐清奈代表,隨著國內有愈來愈多的電子廠商到印度探勘設廠,他的重要任務就是先人一步,建立客群。在清奈蹲點快一年,交通、飲食還是讓他感覺相當不適應。

任何一個發展中的城市,不免都會經歷一段「交通黑暗期」。現在的清奈,隨著入駐的外商越來越多,帶起的經濟力和消費力相當可觀,只可惜,基礎建設趕不上摩托車、汽車的增長速度,於是生活在清奈,就是先學會適應塞車。

Simon說,在清奈,什麼時候會塞車,要塞多久,都沒個準頭,「跟人家約吃中餐,可能塞到下午3時才到,約晚餐,也可能8時才看得到人,一天之內,正事可能作不到幾件,都把時間貢獻給塞車了。」

行經清奈,會發現不少汽車都少了後照鏡,不少用路人的視野似乎就是往前鑽,這也讓平時號稱「勇敢的台灣人」不敢輕易在印度買車和開車,寧可向出租公司雇用司機和車子,「車撞壞了,就讓司機自己負責,」Simon說。

清奈的基礎建設不佳,一下雨,積水可能要好幾天才消退,街道上更不時可看到一座座猶如小山的垃圾堆,還不時有蒼蠅、蚊子飛舞。這也讓不少初到印度蹲點的台商、台灣幹部,得花一番工夫適應當地的生活。

Simon說,來到清奈迄今,每天回到家,就得開始打蚊子,上床睡覺時,更是得全副武裝,穿好長袖上衣、長褲,還有襪子,務必讓身上每個地方都包得密不透風。天天如此奮戰,仍是相當納悶,「蚊子到底是從那裡跑進來」。

生活在清奈,生活大小事都要稍微用心。一般說來,如果不是入住高級酒店,早上刷牙,一定得用礦泉水漱口。初到印度的新鮮人,也得經歷一段腸胃適應期,起初只能喝瓶裝飲料,吃飯也只能選在外商開設的餐廳,或是到飯店用餐,但時間一久,不少台灣人還是能順利換上一個「印度鐵胃」。

【2008/02/18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