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9 06:46:04| 人氣9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我經營》沒有高度 那有態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台灣澎湖
* 葉匡時

「態度決定高度」是一句常用的勵志語。今年台大畢業典禮時,李嗣涔校長就用這句話為題發表演講,期勉畢業生。但是,深入思考態度與高度的關係,會發現這句話是否合情合理,值得進一步探討。

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很可能還處在前途茫茫之中,此時,態度的確可以決定高度。如果他有正確的態度,一如李嗣涔校長在演講中說的:「謙虛、敬業、不諉過、守時、為別人著想…」,那他一定比較容易獲得同事或長官的照顧與提攜,職場生涯將比較順利,升遷的機會也會比較好。所以,「態度決定高度。」

但對於企業高階主管或企業老闆而言,我認為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是「高度決定態度」。

依照「態度決定高度」的邏輯,企業高階主管應該都具備一定的態度,否則他怎會有現在的「高度」呢?但是,無論是態度或高度,都是相對的。台灣許多電腦公司的老闆不但是全公司高度最高的人,在台灣社會中,也算是高人一等,但在英特爾之類的國際公司執行長前,他們卻可能矮了半截。對於這些已經有相當高度的人來說,他究竟還想要多高,決定於自己的態度。如果他希望成為世界級人物,那在態度上一定會謙虛地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以劉邦、項羽為例,史記上說,劉邦待人「慢而侮人」,項羽則「仁而愛人」。如果「態度決定高度」,那項羽應該比劉邦更有機會取得天下才對,為什麼項羽最後會失敗呢?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羽的高度不如劉邦,劉邦因為有足夠的高度,雖然本性傲慢無禮,但卻知道克制自己,知人善用。項羽因為高度不足,只能用家族親信,最後落得自刎於烏江邊。

以我接觸過許多企業主的經驗為例,老闆如果高度夠,不以既有成就為滿足,那他一定知道禮賢下士,察納雅言。但若滿足於既有的成就,不想要往更高的境界發展,那他通常會用比較傲慢的態度接待人才。郭台銘的高度夠,所以有重金禮聘人才的態度;許多中小企業老闆,因為高度不足,在延聘人才時,無論是精神或物質的報酬都吝於施捨,企業當然會碰到成長侷限。

所以說,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態度決定高度」,但個人發展到某一程度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格局與視野,這個格局視野就是高度,如果高度夠,自然就知道要有正確的態度。如果沒有足夠的高度,再好的態度,也不過是虛偽做作,對其未來發展的高度,不會有實質的影響。

(作者是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2007/08/29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9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看笑話 長智慧 |
此分類下一篇:最忠實的朋友 貓 伴人十三萬年
此分類上一篇:她,展現氣度 路更寬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