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5 21:33:50| 人氣1,8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品牌經營》通路行銷人才 品牌國際化推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濟日報╱鄭秋霜

「我現在最想找的是能幫我去捷克、去世界各地做通路的人才,因為文化品牌最好是由自己人去服務,『以夷制夷』很難詮釋品牌的文化精神特色,而且市場也不會掌握在自己手上。」

法藍瓷(Franz)總裁陳立恆日前應「孫運璿先生管理紀念講座」之邀,以「文化創意」為題發表演講,一語道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品牌進軍海外,欠缺國際通路行銷服務人才的問題。


■ 品牌之路 以夷制夷行不通

陳立恆在自創品牌法藍瓷之前,曾經營多元事業,不過在諸多事業體中,特別愛好與專精禮品藝品,一手創建的海暢集團,所設計製造的藝品廣布世界各地,全球員工6,000人。

海暢集團為歐美名廠加工多年後,陳立恆決定自創品牌,推出造型精緻、色彩豐富的陶瓷作品,定位為「有功能的藝術品」,「法藍瓷」目前是台灣知名的文創品牌之一。

「成功的品牌植根於文化。」陳立恆觀察,文化其實就是生活,存在於我們的DNA裡,我們現在推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現台灣人能創造出來的更好的生活形態,「但商品的文化精神,該靠誰來說清楚、講明白?」

文化創意產業要走品牌之路,陳立恆認為,「以夷制夷」行不通。他解釋,「品牌要有文化精神,才可能成功,但外國人很難詮釋出我們對文化的體會,也不會為我們的精神文化效勞地那麼徹底。」


■ 文化滲透 精神性潛移默化

陳立恆強調,耕耘國際通路須培養很多國際人才,直接進入那個市場,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通路,「否則通路還是掌握在外國人手裡,哪天外國員工不幹了,可能把你的通路整個帶走,因為那些通路小店從沒跟你互動過,對你的忠誠度不夠。」

陳立恆指出,品牌若能走向國際通路,就可能變成文化滲透,就像走在布拉格街頭,能看到法藍瓷的產品,那就是一種文化滲透。不過,他強調「文化必須低調才能滲透,如果大辣辣的,通常還沒進去人家國家大門,就會先被幹掉。」

品牌國際化,售後服務也是不容忽視的課題。陳立恆解釋,售後服務不只是顧客購買的產品壞了,去幫他修理,而應涵蓋文宣、店面擺設,甚至電話問候。

談到國際通路行銷服務人才的欠缺,陳立恆形容「國際通路的行銷服務人才,就像是外交官」,不過,台灣人對這個領域較為生疏。他解釋,事實上,在全球化趨勢下,很多老外都是處處為家,到哪都能落地生根;相形之下,台灣人很少警覺地球村的趨勢,少有「就地服務」的觀念,動不動就想回家,無形中失去某一種文化滲透力。

陳立恆有感而發地說,台灣產業發展這麼多年來,「培養了貿易人才,但沒有國際通路的行銷服務人才。」後者是台灣自創文化品牌走向國際化時,最需借重的人才。


■ 國際通路 先要布廣再布深

法藍瓷的國際通路布建策略是「先布廣、再布深」,以目前全球6,000個通路點,一年1,800萬美元的銷售金額來看,平均一個點的銷售額約3,000美元。

陳立恆坦言,這樣的金額,「看起來好像很少,但其實也很有機會。」因為法藍瓷要打國際戰,不求眼前獲利,而是強化全球布局、人才培育,只要人才跟得上,他相信未來就可期待銷售額呈兩倍、四倍等倍數成長。


■ 將心比心 商品能打動人心

散布世界各地的銷售點,也是法藍瓷掌握全球市場第一手訊息的前哨站,隨時回報當地市場的銷售排行榜,回饋最新的市場機會,讓法藍瓷設計團隊的策略及計畫,可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陳立恆表示,商品要感動人,必須先「Mind to Mind」(將心比心),去體會目標消費者的生活,設計出他們想要的產品,才能得到「Money to Money」的回報。

他深信,人文藝術最能感動人心、激發想像及豐富生活,這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機會,不過必須靠更多人才投入國際通路行銷服務的行列,才能讓我國文化,隨著商品深植各地人心,「如果沒有國際通路,做國際品牌會很艱苦。」

【2007/06/25 經濟日報】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1,8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專家八寶粥 |
此分類下一篇:談判:應付挑剔對手 給面子賺裡子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文化復興?拆歷史名城 造仿古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