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24 20:54:11| 人氣9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開案》政大教授:台灣民主進入成熟期 看好下一個公民盛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記者蘇永耀/專訪


台開案讓民進黨執政價值受到衝擊,是否影響台灣民主進程?前澄社社長、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受訪時說,從公民社會冷靜看待司法及檢調的處理,未像泰國、印尼或菲律賓走上街頭,顯示台灣民主進入成熟階段。

他建議,除司法程序外,公民社會也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陳總統此時應順勢召開跨領域的「國是會議」,不僅邀朝野黨派,也可納入民間團體,尋求未來國家發展的共識。

顧忠華認為,經續會主要處理經濟議題,有其侷限,不妨擴大召開。另外,朝野雖各有盤算,但基本上是「主導性問題」,陳總統只要順勢而為,相信也可觸及憲改或國家體制檢討等問題。

顧忠華也提到趙建銘遭收押,讓大家看到台灣司法的獨立性,已較過去威權時代司法是政府的附庸,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民間對第一家庭成員的涉案,情緒相當「複雜」,但司法獨立也凸顯正面的訊息。

至於台灣的民主,他樂觀指出,雖然過程不乏各種爆料翻攪,民心士氣好像很低落,甚至對政治人物更不信任。但台灣並未像東南亞國家出現動盪,這也是為何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認為罷免總統「時機未成熟」。

顧忠華並說,總統親家涉案凸顯制度面的防弊措施,尤其在如何避免利用特權牟利上仍然不足;國際透明組織才會認為台灣「廉潔度」待加強。趙玉柱的作為,則顯示地方文化陋習尚待改革。

顧忠華總結表示,台灣的民主雖有曲折與顛簸,但朝野仍可從民主價值裡找到共存的平衡點,尤其相較非民主國家如中國的貪腐問題,台灣的民主顯得更為成熟及珍貴。



* 中國網友正面評價
* 林宗標(美國華商)

趙建銘事件,在台灣多是負面評論,但在中國網路上,卻呈現出很多正面評價,例如知名度很高的「關天茶舍」論壇,支持台灣民主的聲音,竟高過嘲諷者。

過去台灣民主被很多中國網友扭曲為只是國會打架,甚至被共產黨說是「民主不適合中國人」、「民主不符合中國國情」。但這回,中國民眾看到總統女婿被媒體窮追猛問,被檢調單位收押調查,中國網民的評論卻很不一樣,例如:「醜聞當然醜,但媒體能夠報道醜聞,這就是進步!」 「(台灣)還是比較民主的,能動大官的親屬!」 「司法公正,值得學習!」 「陳水扁親家也敢查?我不信!」 「不得了!王子犯法真的與民同罪,領教領教!」 「這是臺灣的進步」、 「好制度」 、「我開始喜歡臺灣了」 。

由此看來,趙建銘事件多多少少催生了中國的民主意識,有不可抹殺的貢獻。



* 《下一個公民盛世──公共電視與未來社會的12場對話》
* 著者:陳春山(天下雜誌出版社)2006年4月6日初版


在國民所得的統計數字上「下一個社會」必更富有、物質文明更進步。不過,更重要的是,民眾是不是更幸福,還只是充滿鬥爭、抱怨、憂慮?面對台灣社會的未來,公共電視董事長陳春山探索台灣公民與彰顯公民意志的公共電視應當如何做,才能使台灣社會成為「更好的下一個社會」。

透過對話,公共電視的角色在於依教育、資訊、娛樂、文化等功能,針對「公民社會」、「知識社會」、「資訊社會」、「國際社會」、「多元文化社會」、「創意社會」以及「幸福社會」等不同層面思考,並且研擬具體策略。公共電視可就不同的社會目標提供服務,但最重要的仍是在這些服務中,達成社會連結、社會整合及社會提升等目的。

發揮文明社會的文化及核心價值,也是社會興衰的三大因素之一;那麼,該如何構建永續的興盛文明社會?

在下一個社會,文化將愈多元、權力結構是多層次,形成社會變遷、社會提升的因素將愈複雜;但特定文明社會是否能適應環境變化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此係社會文化與政治哲學的議題。因此,多元的台灣社會應有下列的基本共識與政治文化,以利社會良性變遷:

相信台灣社會的傳統核心價值:台灣社會五百年來建立的優質核心價值是:作家楊逵在《壓不扁的玫瑰花》中描述的「堅毅韌性」特質、紀錄片「無米樂」中農民的「樂觀寬容」,以及近五十年來創造台灣經濟基礎的中小企業「樂觀進取、反敗為勝」的能力。這樣的社會文化,將伴隨台灣民眾走向下一個五百年。

信賴及培育優質公民:釋放公民活力、想像力,隨時想像台灣的美麗願景,建立偉大社會。

信賴對話與溝通:在多元公民社會中,沒有單元決策者,社會要有良好的共識管理(consensus management)機制,相信溝通與對話。

台灣社會有固有的傳統核心價值與社會文化,必須信賴與保有這樣的文化特質,隨著公民社會的到來,必須學習新公民的社會文化,就是「信賴及培養優質公民」、「信賴溝通與對話」。建立卓越的下一個社會充滿挑戰、困難、挫折,但社會中的公民團體、領導者,應隨時在可能的不安或挫折氣氛中,傳播希望與信心的力量,絕不服輸、絕不放棄。

台長: 台北光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