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8 12:59:59| 人氣5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智慧的花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慧業道場 ~


每次新到一地、新遇一人、新經一事、新歷一境,

都會留下若干值得回憶的印象。人生的過程,的確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新經驗。


不論是苦是樂,是辛酸是幸福,每過一天,就代表一天的價值。

我們所處的環境,若能善加體驗,

無一寸不是佛國淨土,無一物不是七寶莊嚴,無一人不是古佛再來;

否則,一睜眼便會發現處荊棘。


不過,如果能學著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荊棘,荊棘也是自然的美景之一;

如果以智者的方法處理荊棘,荊棘便是構成安全的屏障。


.....................................................................


~ 平常心修習要領 ~


平常心就是禪修者的慧心,實在太好,可是相當難得,

因此需要使用方法使情緒化的心境淨化平衡。


最實用而簡便的方法就是雙手合掌,然後用你的兩眼看著你兩手中指的指尖,

專注地保持這個姿勢,三十秒至一分鐘之後,你的心緒自然平衡下來。

另外一個方法是注意你的呼吸,留心出入於鼻孔的氣息,也能平息你的情緒。

還有一辦法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不僅身後能往生西方,

也能為現世帶來平安和好運。


.....................................................................


~ 法布施 ~


《金剛經》云,若人以恆河等世界七寶布施,福德雖多,

仍不及『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這就是說,我們用種種的財物來關懷社會、幫助社會,

還不如用觀念、用思想來幫助人,這才更重要。

用財物來幫助人,用完、吃完了,又沒有了!又窮了!問題仍然存在。

如果用觀念來幫助人,他就能因此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生活情況。

同時,改變他的心理環境、心理情況,自然而然地因為內心的轉變,

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也就能跟著改善。

因此,用法布施較之於用財物布施功德更大。

.....................................................................


~ 兒孫自有兒孫福 ~


父母對於子女的觀念,千萬不可以把孩子當作是自己的財產,

不要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私利的一部分,

更不要把他們當作是自己榮譽得失的一部分。

孩子是一個個體,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把他們當作是一個人,

甚至是一位菩薩。他們來到這個社會,參與我們的家庭,是這個家庭的一員,

雖然他現在還小,但他也有他的世界、他的想法。

以後,他更有完全屬於自己的福報和智慧。

用這種想法來看待孩子,

就不會有望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鳳、恨鐵不成鋼等等的情形。

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應該要了解,

父母頂多是孩子一生中一個起點的助緣罷了。

.....................................................................


~ 懷胎 ~


母親懷孕以後,就要使自己的孩子在胎裡像是處於樂園一般,是一個非常愉快

的環境。

雖然胎兒當時仍未具有五官,意識也還迷迷糊糊什麼都不知道,

但是父母這時的心情,和這胎兒以後成長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母親在懷胎期間要能常顧慮到肚子裡的孩子,

態度要保持溫和、理性,心境要平和。

此時,丈夫也要認為太太肚子裡所住的是一位小菩薩,

對太太也要像是在接待貴賓一樣,呵護備至。

有了丈夫的體諒照顧,太太自然也能保持平靜、溫和的心情,

這樣的孩子,以後就會表現理性、獨立,有能力而富有責任感。


.....................................................................


~ 關懷親人 ~


關懷自己的兒女,算不算培福?

關懷自己的太太、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母,算不算培福?

算,因為佛教講的『福田』 即種福、培福的田地,

包括自己的眷屬在內,眾生、親友、國家,以及師僧三寶都包括在內。

因此,支持宗教事業,護持宗教事業,推動宗教事業,是培福。

孝養父母、栽培子女,關懷國家社會,盡義務,盡責任,是培福。

對於一切眾生給予安和樂利,也是培福。

所以,種福的範圍包括一切人,親疏不論,厚薄不分,只要有人需要,

我們就要做。不過,我們都是凡夫。凡夫需要從我們周遭的人做起。


.....................................................................


~ 善用無常的觀念 ~


「無常」是指世間現象,都在不斷地生生滅滅。

若能懂得一切現象都是無常,便能未來充滿信心,對世間充滿希望;

對美好的抱持感謝,對不好的感到樂觀。

因此,禪宗的雲門禪師要說「日日是好日」,

沒有任何時間令人失望,也沒有任何努力永遠失敗,

自然天天都是大好的日子了。

若能細心體驗,不僅日日是好日,而且念念都是好念頭,雖然並非念念清淨,

甚至許多念頭都是不很好,只要知道,馬上回到方法,便是一個新的開始。

是故,每當發現一個不好的念頭,立即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內心自然歡喜,

在此身心輕鬆的狀態下,便會感到時間過得很快,

可見若能善用「無常」的觀念,

便能生活在念念新生、時時平安、精進不懈的喜悅中。


.....................................................................


~ 觀日落 ~

世人喜日出,而厭日落;世人喜生生不易,而不知生滅不已。

佛法則不然,觀日落可以得定可以發慧,落日柔和清涼有慈悲相,

並可提醒是日已過的無常無我相。

其實日出也是無常,落日不異永恆;

生生的相對即是滅滅,生滅現象是世界常態,若能洞察生滅現象,便是智者。

日出奇景固然很美,但也未脫無常的淒美!



感謝聖嚴法師的智慧花串開示!與大家一起分享!


祝福大家!珍惜與把握!每過一天,就有一天的價值!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台長: 漫遊在凡間與雲端的仙女
人氣(5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智慧花串 |
此分類下一篇:行雲流水
此分類上一篇:無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