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7-20 01:28:24| 人氣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表早產兒微創心導管關閉手術 成醫極低體重心導管治療邁入新紀元

【記者許呈旭台南報導】成大醫院小兒部小兒心臟科主任王玠能,率領的早產兒醫療團隊,十九日發表「微創心導管關閉」手術,六年內成功的挽救近三十名小生命,也讓極低體重早產兒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入新紀元。

成醫 於二零一九年就曾發表,成功的完成十八位「微創心導管關閉」手術,因為健保尚不同意給付,家長得負擔約十五至二十萬元的醫療費用,因此多數家長最後選擇服藥或有健保給付的開胸手術,但後遺症和危險性較高。

具有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榮銜的王玠能醫師表示,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有一條「動脈導管」相通,一般足月嬰兒出生後23天內會自行關閉;若沒有關閉,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主動脈血液會由此持續分流至肺動脈,導致肺水腫、肺出血、心臟衰竭而有生命危險。

成大醫院新生兒科與小兒心臟科團隊,最初於二零一四年從五公斤的幼兒患者做起,二零一七年進入早產兒階段,曾照護一位懷孕二十六點三週、出生體重766公克的,歷經呼吸窘迫症、肺出血及氣胸的多重肺部疾病,因考量開胸手術術後照顧風險較高而進行心導管手術,術後二天呼吸狀況就大幅進步,很快移除呼吸器逐漸恢復健康。

往後雖有零星的個案,其中二零一七年出生體重僅462公克、懷孕224週的小男嬰,在出生第7天時出現急性肺出血,當時體重只有478公克,團隊也順利使用心導管手術治療成功,是已知亞洲地區文獻中體重最低記錄。

一般開放性動脈導管會先嘗試藥物治療,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有禁忌症時,再考慮「開胸式」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手術;但因開胸式手術需打開胸腔、搬開肺葉,還有麻醉等風險,因此「微創心導管關閉」手術仍可望成為早產兒治療的另類新選擇。

目前成大醫院團隊已於美國國際醫學期刊發表4篇相關論文,除了病歷回顧及經驗分享,還有使用獨特的臍帶介入治療早產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比較心導管手術或手術結紮的早產兒術後呼吸軌跡;團隊也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或線上會議演講,並與世界頂級團隊交流及共同合著論文。

選擇今日再度發表的原因,是經由成大醫院小兒科團隊多次積極申請,並透過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醫學會的協助,今年三月底早產兒的心導管關閉術終於通過健保署審核,同意健保支付這項手術費用,可望成為日後早產兒福音。

照片說明:王玠能率醫療團隊發表微創心導管關閉手術。

台長: 府城醫藥新聞台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