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9 13:12:00| 人氣1,79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薩伊德和平狂想 音樂國度圓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薩伊德和平狂想 音樂國度圓夢 薩伊德和巴倫波因組「東西會議廳管絃樂團」 紀錄片拍攝樂團發展過程 敵人成了朋友 CNEX影展播放

·          2010-10-29

·          中國時報

·          【林采韻/台北報導】

     猶太裔音樂家巴倫波因與已故巴勒斯坦學者薩伊德,一九九九年召集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年輕音樂家組織「東西會議廳管絃樂團」(East-Western Divan Orchestra),讓雙方透過音樂了解彼此。不過他們對和平有信念卻沒有妄想,巴倫波因說:「和平不會因為一個樂團而產生,但是我們可以以此對抗無知。」

     「東西會議廳管絃樂團」成立十一年來持續在全球傳遞和平訊息,去年被英國《留聲機》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啟發性樂團之一。樂團發展過程由德國紀錄片導演史馬克尼(Paul Samczny)拍攝成紀錄片《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Knowledge is the Beginning),並獲艾美獎肯定,近日首度登台在CNEX影展播放。

     巴倫波因身兼鋼琴家和指揮,是大師級人物。薩伊德以《知識份子論》、《東方主義》等著作聞名於世。他們分屬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卻成為知己,在以巴衝突之際,兩人友誼及他們推動的「東西會議廳」管絃樂團,為世界立下典範。

     《薩伊德的和平狂想曲》從一九九九年樂團成立、二○○三年薩伊德罹癌去世,一路拍攝到二○○五年樂團到巴勒斯坦首府拉瑪拉(Ramallah)演出。樂團的每一步都在創造歷史。

     一九九九年德國威瑪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邀請巴倫波因提出計畫,他和薩伊德成立這個樂團的想法,吸引數百位年輕音樂家申請。

     片中可見到樂團的一場排練後,薩伊德興奮地和巴倫波因分享:「他們宗教、身分背景不同,但是在音樂裡,這些都不重要了,他們跟隨的只有你的指揮棒。」

     樂團訓練過程中,來自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等地的部分樂手,發現他們的父親曾在同一個戰場上廝殺,如今他們卻因音樂成為朋友。他們一同作樂,突然驚覺仇恨居然能夠轉化為關心的能量。一位年輕人看到巴倫波因感動得說:「你是第一位我接觸到不是軍人或坦克的以色列人。」

     薩伊德看著這些音樂逐漸扭轉這些人過去對彼此的看法。薩伊德告訴以色列團員:「以色列有二%不是猶太人,你怎麼能說以色列就是猶太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生活在同樣的土地上,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理由把對方趕走,這是你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薩伊德二○○三年去世後,巴倫波因一人獨撐大局,二○○五年他完成兩人的心願,樂團終於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演出。

     前進巴勒斯坦,樂團成員不免恐懼。西班牙政府支持他們,發給每人一本外交護照,預防以阿可能發生的衝突。出發前巴倫波因安撫團員:「不想去的人,不要勉強,我不會生氣。」在警察護衛下,以色列音樂家穿越邊境到達巴勒斯坦,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看到「敵人」的土地。

     樂團目前的根據地在西班牙塞維亞,巴倫波因每年暑假在此展開集訓。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1,79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你的耶穌我的佛陀 |
此分類下一篇:身體敏感也是挺麻煩的
此分類上一篇:我愛《悲慘世界》1─決定

鴿子
兩岸可以怎麼合作以謀求和平呢?
有沒有具指標性的人物
跨出這一步呢
2010-10-29 13:24: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