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6 23:43:22| 人氣1,5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願意」的人格者-糖尿病權威林瑞祥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願意」的人格者--專訪糖尿病權威林瑞祥教授

經常耳聞林瑞祥教授的豐功偉業,也曾與他有數面之緣,為了要採訪林教授,我特地消化了一些資料,或許日有所思,夜裡竟夢到我考上台大醫學院,由於同學們都十分聰明,搞得我不得不警醒些,而功業壓力之大,害我在夢裡叫苦連天:「我要是夠聰明,就不該選擇要當醫生。」有人曾說聰明人常會作出錯誤的選擇,因為他們總是先考慮自己,卻忘了要對神負責。神是天賦、是良心、是大我、是更高的生命意義。神不重視你是否聰明有才幹,而是要找『願意的人』。當社會上有許多自以為的聰明人,為了健保按件計酬,一再地縮減病人的看診時間來衝業績,或汲汲營營於更高的財富與權位,我們卻在林教授的身上看到了洵洵然的智慧、才華、和願意的神光。

放棄興趣、承擔責任
一想到林瑞祥教授,腦海裡馬上浮現一張圓圓的臉蛋,眉毛高挑、慧黠的大眼睛帶著一丁點兒戲謔捉狹,笑聲爽朗的Boniface。Boniface是林教授在台大就學時老師給他取的英文名字,意思是「爽朗而親切的旅館老闆」。他也是每年聖誕節在康泰帶給糖尿病童歡笑的聖誕老公公。風趣幽默、飽學多聞、治學認真、待人至誠,國內外學者一致推崇他是一位「人格者」。這般的人格特質源自於責任感,由小到大,一以貫之。
林教授出生在日本名古屋,排行老大,有六個弟弟,最小的妹妹叫「錦花」,取其錦上添花的意思。父母親都是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的醫學博士,所以林教授會講的第一種語言是日語。小時候,林瑞祥對當醫師並沒有特別興趣,反倒是每當媽媽帶著青蛙回家解剖,他就趕緊跑掉。隨著家人搬遷於日本、天津、台灣,林瑞祥在不同學校裡的外國神父和中國老學究的嚴格要求下,打下很好的中英文底子。二次世界大戰的那兩顆原子彈,帶給當時就讀建中的林瑞祥很大的震撼,他很希望去考物理系。他的父親卻對他說:「你是家裡的老大,如果我早死了,弟弟妹妹都要靠你照顧,你讀物理系畢業出來,養得起大家嗎?」意思要林瑞祥多考慮。儘管林瑞祥心裡有千百個不願意,最後他仍選擇放棄興趣,去承擔責任。他將報名單交給父親,說:「那你幫我填好了!」就這樣考上台大醫學院,對醫學的興趣一直到三年級才慢慢培養出來。
讀醫學院前幾年的苦悶,林瑞祥在教會裡找到慰藉。他在大一領洗,參加聖歌隊,後來當上合唱團指揮。有一次,同學搬來留聲機,他從唱片上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心想:「世上怎麼會有這麼美的音樂?」於是下定決心鋼琴。他問同學鋼琴怎麼學?說要從拜爾學起,他便自己去找譜。聽說老師宿舍的二樓有一台鋼琴,他便跑到老師宿舍偷練。大概是有人嫌太吵,第二天這個房間的門就被鎖上了,林瑞祥就爬上二樓窗戶再繼續練。第三天連窗戶都上鎖了。林瑞祥仍不氣餒,又打聽到師大操場有很多舊鋼琴,可以在師大的學生還沒有上課前去彈,於是林瑞祥便每天早上五點去師大練琴。林瑞祥鍥而不捨的熱情與音樂才華,讓總主教想推薦他去梵蒂崗學音樂。林瑞祥當然予以婉拒,因為他已然了解自己對家人承諾的責任。

鶼鰈情深、相知相惜
這樣的責任感,讓林瑞祥根本不敢交女朋友,林爸爸一度還擔心孩子會不會想出家當神父。林教授笑說當初在醫學院的功課很忙,當上實習醫生會更忙,再加上服兵役,他還打算出國進修,算算起碼要忙上十幾年。如果有女朋友,卻老讓她一個人孤零零的,怕辜負了人家。
但緣分就是這麼巧,一位來自南部望族的女孩楊麗珍,家中的四姊妹全都嫁給醫生,她的父親也希望她嫁給醫生。既然知道未來的夫婿是醫生,她便決定考護校,以備將來可助夫婿之用。麗珍後來當上護士,分派到臺大醫院服務。就在一次輪值小夜班時,麗珍聽到從走廊傳來一陣宏亮的笑聲:「我心裡想能夠笑出這種笑聲的人性格一定不錯,見到人後果然不出我猜測,是個忠厚模樣的帥哥。」這位帥哥正是當實習醫師的林瑞祥。兩人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林爸爸怕林瑞祥不會談戀愛,還特地送他們電影票幫忙製造機會。後來,兩人在雙方家人的同意下正式交往、結婚、出國深造、工作。林教授在師母百分之百的支持下,得以無後顧之憂的在專業領域裡悠遊。夫妻兩人鶼鰈情深,在每一梯次的糖尿病童夏令營裡,你永遠看得到這一對熱心親切、喜歡幫別人拍照的爺爺奶奶。
1979年,早已名滿國際的林瑞祥,決定離開加拿大多倫多著名的Banting&Best研究所,回到台灣協助臨床醫學。其實,這一次他選擇的是放棄人人欽羨的終身職以及他的最愛-研究工作,從二十年不接觸病人,開始走回臨床。我問他為什麼會做出這個決定?林教授說:「我在國外服務了二十年,我大概還有二十年可以奉獻,那麼我希望能為台灣做點事。」
在台灣,臨床醫師在研究上經常侷限於臨床研究,絕少涉及基礎,以致於台灣醫學研究始終追不上國際水準。而林教授在國外從事的胰小島和胰島素的相關基礎研究,提供了國內臨床醫師非常難得的經驗,數十年來造就無數英才;他極力爭取衛生署重視糖尿病衛教,並陸續協助各大醫院落實糖尿病衛教,終於在民國79年於臺大醫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有類似中心的醫院已達四十餘所。國內的糖尿病衛教卓然茁壯,林教授居功厥偉。他全心力的投入和忙碌門診,往往一名病人要用上半個小時,以致於每天工作到深夜,凡是被他看過的病人都深受感動。退休後,又應輔仁大學之邀協助設立醫學院,似乎更忙了。幾年前,師母因為癌症住院好幾個月,幾乎面臨生死關頭。我說幸好還有林教授在身邊陪你。師母笑著說陪她的人是看護,林教授忙得很,外面需要他的人很多,守在這裡作什麼?我在這裡有醫生照顧,他不用擔心。
師母說得一派輕鬆,你卻能從中體會到當時的凶險,這教我更為感動。他們因為信仰的感召,都選擇將個人的小愛,昇華為幫助更多人幸福的大愛,作「我願意」的人。

節儉基因
我問林教授:「到底天父要我們從糖尿病學到什麼?」
林教授說:「不要貪吃!」
幾十萬年前,人類還沒有進入農業時代,只能靠狩獵維生。有東西吃就要趕快吃,沒東西吃,撐不過去的就死了。科學家發現,能在貧困時代存活下來的人都有一種「節儉基因」,可以讓人類吃一餐,能量維持久一點。但節儉基因在富裕的時代反而害了人類,導致糖尿病的可能發生。民眾的生活習慣千萬要自我節制,要對自己負責。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1,5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