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26 01:59:12| 人氣1,8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UN風箏9------「箏」奇鬥豔各國風箏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箏」奇鬥豔-----各國風箏簡介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古詩十九

「箏」情流露的羽衣傳說
中國人對於情感的表達總是比較含蓄,藉物寄情詩意盎然。我們常以「魚雁往返」來傳遞信息,而泰國的傳統風箏便恰巧以「鳥」和「魚」作為最主要的型制,人們以風箏代傳情意,對人、也對神。男箏名為「鳥箏」Pakpo,通常有兩公尺高,女箏名為「魚箏」Chula,別稱「白寶」。放風箏在泰國是一種與神溝通的方法,可驅除雨鬼、並讓神靈保護農作物不受洪水的侵害、不被強烈的季風吹倒,保佑五穀豐收。每年二至四月為其傳統放風箏的季節,放飛前村民們都會抬著一隻隻的魚箏、鳥箏,沿途敲鑼打鼓步行到田裡,經過助禱祭祀後才施放。
你可能有察覺泰國放風箏的習俗也不脫神話色彩,每次放飛代表女性的魚箏時,皆需由七個女子同時操作。為什麼是七個女子?你是否會聯想到許多國家都有「羽衣傳說」,據說曾有七位仙女下凡到人間,脫下天鵝羽衣在池裡沐浴。卻被無意中路過的農人偷看到,仙女們急忙穿上羽衣變成天鵝飛離,但最小的么妹的衣服卻被農人搶走並偷藏起來,小仙女最後只得嫁給農夫、留在人間。聽請來是不是和馬來西亞的「月箏」傳說極為類似?都是從農業社會信仰豐饒女神的故事中開始變形的,天鵝神話似乎也與鐵器文化的遷徙有關,值得考古學者再深究。
而印度風箏多用於民俗活動中,印度教幾千年來累積了大量的神話,提供豐富的風箏圖案,風箏外形經常作成形體較大的幾何型或傘型,也有做成蝴蝶、飛鳥等型制,製作手藝則偏向精巧,情侶們常利用風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農民們則是以放風箏來祈求神明降福、驅災。斯里蘭卡流行的風箏在造型上比印度風箏更俐落,裝飾上也比印度風箏簡捷。風箏為當地兒童們最喜歡的遊戲玩具之一。

0306 泰國的鳥箏
03061 鳥箏群飛
03062 熱鬧的泰國風箏出巡儀式
03063 極具新加坡代表的風箏


臘炬成灰淚始乾
藝術史學家通常將希臘神話視為西方文明起源的搖籃,風箏自然也不例外,你可以輕易地在希臘神話裡看到人造飛行器的傳奇故事。最著名的應該就是神匠狄德勒斯(Daedalus)和他的兒子伊卡魯斯(Icarus),狄德勒斯用臘打造了兩對巧奪天工的羽翼,要帶領兒子一起逃離迷宮。臨行前,父親還反覆的叮嚀伊卡魯斯,一定要小心,不要飛得太高,因為翅膀是臘做的。可是,年輕氣盛的伊卡魯斯初嚐飛行的喜悅,根本忘了父親說的話,反而越飛越高、越飛越靠近太陽神的宮殿,他的翅膀終於被阿波羅炙熱的火輪無情地融化,從而失去平衡,急速從高空墜落,葬身海底。
神話裡隱藏了許多訊息,人們渴望要有像伊卡魯斯這般浪漫的冒險精神,希望衝破人類的侷限,神話同時也告誡我們一切都有其限度,千萬不能勉強。其實,限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有句格言說:「你要瞭解限度,才能得到自由。」仔細想想,物質界裡哪一件事情沒有限度?但人們卻總是渴望創造出新的世界記錄,企圖觸及到現象界的極限。風箏世界也是如此,許多人嘗試製造出最大的、最小的、最重的、最長的、最多串的風箏新紀錄,這些當然都表現了最高度的工藝技術與想像力,都值得頌揚!但千萬別捨本逐末忘了創造的快樂、忘了放風箏的快樂,因為快樂,沒有限度。
傳說西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科學家阿爾庫塔斯曾放過風箏,是一隻木製的鳥型飛行器,可惜沒有任何文字資料可供佐證。英國民俗學家克利哈特指出公元1世紀時,羅馬軍隊曾使用過質地細緻的絲綢製作一種旗幟,外型類似日本的鯉魚旗,呈圓筒狀,口大便於進風,多做成動物的型制,可繫於竹竿上用來測量風向。有時用作軍隊的軍旗時,便會製成龍的外型,因為龍在古歐洲被視為邪惡不祥的惡獸,當敵人遠遠看到一隻張牙舞爪的惡龍時就會心生恐懼而畏戰。這樣的龍旗在中世紀的印刷品裡開始出現,許多歐洲貴族甚至以龍作為家徽圖騰。德國的貴族們常常騎在馬上放風箏,德語的風箏Drachen,這個字的原始意思就是龍。而法國的風箏 Ceyt-Volant ,原意則為飛翔的鹿,也和中國麒麟的造型極為類似。
在西元十四世紀後,人們在這種旗幟兩側裝上翅翼,不再掛在竹竿上,而改以繫線後放飛,其實就是現代筒形風箏的雛形,如果將筒型的前後封閉,填充熱氣或氦氣等輕空氣,就成為後來的熱氣球和飛行船了。根據1405年葛蘭特卡特的軍事技術著作,記載當時有一種長三角形的平面,以羊皮和布面製成,頭部為龍的造型,拖著很長的尾巴,依靠翅翼來飛行的風箏,同樣在1430年的手抄本也有類似以龍為造型的風箏圖形,以三點提線來操作,並可依據風力強弱改變方位。當然我們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手稿裡,也看到了一些先進的飛行器設計圖樣。
1589年詹伯迪斯達在《自然的魔法》一書中記錄了一種飛行帆,幾乎與中國傳統風箏一樣造型,白天可放狼煙示警、晚上可掛上燈籠。1963年約翰貝伊德所著的《自然與技藝的神秘》,裡面有一張畫有拖著長長尾穗(或有人說是拖著鞭炮)的菱形風箏插圖。然後拜航海技術的進步所賜、及馬可波羅等這些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無意中的協助,中西文明得到充分的交流機會,在十七世紀時的歐洲,放風箏的風氣已經相當普及,1618年荷蘭畫家米多爾布羅克在其版畫「春天」裡即繪有皇室放風箏的圖畫,據說風箏正是在此時由商人從其它國家引進荷蘭,作為兒童娛樂用品。

401 壓底圖
45 掛在釣竿上的風箏旗幟,喬治彼得的作品。西元一世紀的羅馬軍旗大概93就是這個味道,只是用來嚇唬敵人應該不會用太漂亮的圖案吧。

403 這隻風箏和龍箏同樣都拖著長長的尾巴,是甲蟲的變形。喬治彼得的作品。



航太科技見「箏」章
到了十八世紀,許多科學家常利用風箏來實現人類飛行夢想的可能性,所以放風箏讓人感覺似乎是滿有氣質的舉止,於是放風箏便成為當時人們極為迷戀的一種時尚娛樂。當然,風箏在往後科學界的貢獻眾所公認,氣象、流體力學、航空科技等理論,全都是從這最簡單的一張紙、幾根支撐結構開始的。俄國海軍軍官莫札伊斯基,曾坐在自製的特大風箏上,用馬車拉著風箏逆風在公路上飛跑,隨著馬車前進速度和風箏逆風角度的變化,於是風箏產生了大小不同的升力,他在風箏上記錄升力和傾角的關係,為日後飛機的製造累積了相當的數據。你或許不知道,國外許多熱愛風箏的高手,其實都頂著國家航太科技高級工程師的頭銜,目前法國軍事當局、美國、中國都投入相當人力從事有關風箏的研究工作,包括結構、材料、流體力學及風箏的運用等領域。
19世紀初的「富蘭克林風箏俱樂部」,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團體,早期是利用風箏進行電學實驗。1910年時,電話發明者貝爾組織一個名為「紋章」的航空實驗協會開始對風箏進行實驗,其所製的風箏在穩定性與爬昇力都非常好,並曾有多次帶人飛上天空的紀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利用風箏載人來監視德國潛艇,也曾在驅逐艦上配置風箏作為防阻空中攻擊的設備。後來有位英國人肯尼斯薩姆斯在海德公園成功地試放了一種能飛到20000公尺高空的「飛蝶薩姆」風箏,當時引起希思羅機場的大騷動,因為機場雷達出現了異常信號,空中飛航員在無法確定是甚麼飛行物的狀況下,緊急調派了一架直升機進行搜尋,才發現原來是隻風箏,薩姆斯還因此被罰了十英磅。另一種英國生產的照相機風箏,用尼龍線將安裝有照相機的風箏放飛升入空中,很像無人駕駛的飛機,地面的人以遙控器操作照相機,可以從各種角度拍攝地面目標,既安靜有穩定,最適合拍攝大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生態,每張鏡頭看起來都像「上帝的眼睛」所看到的地球。
目前歐洲各國的風箏選手多以高科技的材質製作風箏,當然包括碳纖、玻璃纖維的骨架及質輕不怕水的尼龍布料和塑料紙製成,設計科學、組裝容易、色彩鮮艷為其特色,即使在微風下亦能在天空翱翔,甚至是無風狀態下也可以漂浮飛行的室內風箏。七0年代中期單一風箏可以飛行到388公尺,組成串式風箏可以飛到9740公尺。1974年美國工程師尼古拉迪原本利用軟體風箏運送重物,沒想到操作風箏的引繩卻突然斷了,但風箏並沒有直接墜落,反倒穩穩地滑翔了許久後安全降落,這偶發的事件啟發了尼古拉迪製出可以載人的三角滑翔翼,如今成為歐美年輕人最熱愛的戶外運動。八0年代荷蘭也曾展示過一隻號稱世界最大的軟體風箏,全面積550平方公尺,放飛前需先以充氣機灌飽氣囊,放飛時要以載重量八噸的汽車牽引,用了十多條直徑四釐米的腳線,主牽引線是比大拇指還粗的網狀包線多股尼龍繩。
不過,看多了科技的材質與純粹的幾何造型的風箏,反倒會讓人懷念起那屬於手工與自然的人的味道,許多歐洲的風箏設計師於是反樸歸真,重回大自然裡去尋找靈感,瑞典有一件獲獎作品,即以海鳥頭骨作為風箏主體,左右交叉安置六根白天鵝的大羽毛做翅膀,加上兩條白絲長尾穗,即完成一隻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意風箏。

圖15-2、15-3 來自瑞典的瑞典安卓的「雙箭頭」風箏,包含左右各一的紅黑箭頭,以細線相互連接,提線處為可活動之掛鉤,當放線時風箏轉動,便可利用收線時變換提線位置,如此一來雙箭頭便可以在天空大跳爵士舞。

16-2 這隻低空飛行的「蝙蝠」,從荷蘭渡海來台,專吸風箏節主持人的血。

圖說:由裝設有照相機的風箏從空中所拍攝到的鏡頭,人們可以遙控器操作相機從各種角度拍攝地面目標,每張鏡頭看起來都像「上帝的眼睛」所看到的地球。


神秘的古文明「箏」象
我們再將注意力轉移到有著神秘文明的中南美洲,這塊大陸在十六世紀初遭到從猶嘎旦登陸的西班牙人所征服,達蘭德主教藉宗教裁判為名,將有關馬雅的歷史、宗教即科學紀錄全部付諸一炬,只留下自己在1566年出版的《猶嘎旦事錄》記錄了幾段當地原住民所口述的馬雅神話。直到十九世紀,人們才又注意到這個被叢林吞沒了的燦爛文明----包括奇偉龐大的金字塔型建築群,以及已能計算出與現在一年的時間誤差不到五分鐘的精確曆法,馬雅人的文明直到現在還是讓人驚嘆不可思議。我們不曉得無知者的一把火燒毀了多少文明的成果,或許也燒掉了探究人類祖先的線索,因為馬雅人的主要裝飾物,與太平洋各地濱海民族如紐西蘭的毛利人和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的土著所用的裝飾物極為類似,而中國四千多年前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和馬雅人蛇型面具簡直一模一樣,教人懷疑是否我們的祖先曾經在舊石器時代或冰河時期跨越過白令海峽,從西伯利亞遷移到到美洲?
所幸,在廣大的民間生活仍殘留著一些代代相傳的風俗習慣,我們在放風箏這件事情上可以找到若干不約而同的文明交集。在智利聖地亞哥城附近的馬雅部落裡,每年11月1日都要過風箏節,馬雅人多製作直徑長約3至6米的圓形風箏,上部插有五顏六色的鮮艷小旗,並塗繪各式各樣的裝飾圖案,一般都有家庭的涵義:繪上玫玻瑰花,象徵家庭的幸福生活;繪兔子意味多子多孫;繪鴿子象徵友誼與愛情;畫上老虎或者老鷹,來表現風箏製造者的性格,這些圖像象徵幾乎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至於墨西哥和瓜地馬拉的馬雅風箏則散發著另一類的強烈風格,外形多為八角形、十二角形、圓形等,骨架為放射形,用竹、布、紙製成,再裝飾上鮮艷的色彩,這類風箏在天上非常醒目。
智利放風箏的活動常在村裡的公墓舉行,據說是為了悼念死者,祈求死者的靈魂保佑後代子孫的幸福,這也是信仰的隱喻。年輕男女談戀愛也要利用風箏節,因為平時他們是不能隨便交往的,少年郎要在田裡幹活,鞋子要隨時沾滿厚厚的泥巴,來顯示自己工作上的努力;而少女們則只能在家裡、學校或市場,做些交換農產品或織布的女紅,唯有在風箏節時禁令才得以解除,青年男女藉此機會互表情意,若是男孩子贏得風箏節活動的優勝頭銜時,便會獲得眾家女子的注意與愛慕,所以年輕小伙子經常在風箏節前幾個星期就開始紮製風箏。藉由放風箏來談情說愛,這和亞洲等地的習俗幾無二異。
如今,科學家們從分析DNA的相似性來尋訪人類的起源,他們發現人類的共同祖先極有可能是來自非洲,然後遷徙到亞洲南海諸國,再越過漫漫水路,我們在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身上發現相似的染色體排列。傳說中,毛利人的袓先數百人曾乘坐神賜的獨木舟,前有神獸開路,後有神魚護衛,大酋長用神斧劈風破浪,彩虹為之引路,繁星為之照明,從太平洋島嶼航行到紐西蘭。抵達之後,獨木舟化為山脈,毛利人便在這塊土地定居下來,至今,毛利人仍自豪的稱他們為「獨木舟水手」。而毛利人放風箏已有很長的歷史,他們將「獨木舟」風箏奉若神明,每個毛利人的村莊上空,經常會飄著一隻用蘆葦草編織而成的獨木舟風箏,代表祖靈守護太平無事。倘若風箏斷線失蹤,村民們則會全體出動,跋山涉水去將風箏找回來。
其實這般的蘆葦船圖案,似乎也隱含在「巨石文化」之中。遠從埃及的基沙金字塔,到相隔歲差72度緯度的高棉吳哥窟,我們都可以發現切割精確的巨石,這般神秘的巨石文明沿途還經過彭貝、吉爾貝特、大溪地等太平洋諸島,再到兩倍歲差144度的復活島,至今島上還聳立著六百多座望向遠方的巨大石像,不僅如此,科學家考證當時的島民應該也是以蘆葦草船到達此地,並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集體搭乘蘆葦草船離開復活島。如此看來,毛利人的「獨木舟」蘆葦風箏似乎透露著人類起源的神秘徵象。今天,紐西蘭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會在漢密尼頓舉辦全國性的風箏節。
至於鄰近的澳洲,則有一「萬花筒」的風箏頗能代表澳洲風箏的風格。其主體結構為筒狀,長約十米,以六片邊長為1米的正八邊形平面為腰節,用多根繩子按2米的間距連綴而成。每片正八邊形腰帶的下部都懸掛三條彩色(寬3cm、長7~10m),當風箏起飛後,18條彩帶隨風起舞,變化萬千,流彩飛霞,「萬花筒」由此而得名。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1,8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